用创新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梁萍 时间:2010-06-27
与其他相比,银行作为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有独特之处。首先,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银行无法依靠市场的分割或垄断为基础来建立核心竞争力。其次,金融商品无法申请专利,金融产品可以模仿,金融产品创造价值的多少,不但取决于产品的设计,还取决于服务的构成及附加服务的质量,模仿者能够依靠更优质的服务来战胜创新者。因此产品的创新要有服务的创新作保障。第三,金融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要公开和透明,便于监管者和客户掌握和评判该产品的风险状况,这同时也为竞争对手模仿带来便利条件。所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于对手所难以模仿和获得的素质,如独特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服务体系、科技实力等,唯有在这些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增强竞争实力。

  一、制度创新是根本

  我国金融业目前较为落后的是制度上的创新,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最为迫切和关键的一步。首先要通过组织制度创新,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使其成为国家控股下的规模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解决金融资本和金融资产配置的优化问题。通过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的银行制度,完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的相对分离和互相制约,保证各级管理者能以及时和负责任的方式维护所有者的利益,所有经营活动都能体现资本的意志。其次要建立竞争制度,打破金融机构垄断地位,允许各金融机构在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进行公平竞争。第三要创新监管制度。金融业开放以后,我国监管机构要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在国际金融业务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上都应进行创新,建立适应金融国际化要求的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和金融监管的工具体系,完善风险评估系统和提高对风险进行及时反应的管理水平,将金融监管的重点从资本充足率转向以风险管理为主,并授予审慎监管者足够的资源和法律权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关键

  现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制度的竞争。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才市场上的买方独家垄断的地位已经受到挑战并逐步被打破。大量国外的银行进入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行人才本地化战略。股份制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用人机制,也在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用科学的人力资源观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来构造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达到吸纳、维系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战略目标。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的核心思想,应该是在组织内部营造能力导向、绩效导向、价值创造导向和约束硬化的企业文化,转变员工的基于资历和经验的传统思维习惯,构建以契约为基础的具有亲和力的员工关系,最终创建新的富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制度。一是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根据行业特点,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的行员级别体系,与行政级别彻底脱钩。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各种专业管理人才流失的方案,保证不同类型的人员在国有商业银行都有发展空间。形成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潜能的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三是建立健全专业人才管理机制,加大对员工的业务和技术的培训力度,积极培养各业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或业务专家。四是开发现有人才和合理引进人才并举。

  三、企业文化创新是基础

  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否先进,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讲,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管理制度等要素完善只是支持其走向成功的充分条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行为准则和文化氛围,那么这些制度再科学,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文化是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竞争中,形象是可以模仿的,但没有谁能够模仿别人的个性;产品是可以复制的,但没有哪个公司能复制另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文化,也就建立了统一意志。

  文化的创新首先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一个统一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功的银行领导者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提出明晰的价值观(信念)。银行的成败往往也系于其干部员工能否识别、接受本组织的价值观并按之行动。其次要强化环境压力,激励员工参与竞争。竞争创造活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竞争也是一种文化。只有在全体员工中形成这样一种文化,才能使企业和员工在潜意识中产生危机感,才能使企业和员工在应对竞争中不断进步。为此,要建立银行内部竞争机制,如干部实行竞聘,员工实行竞争上岗,对部分影响效益的主要指标如压缩不良贷款、资本性占用等,制定承包奖惩制度,公开竞标,奖惩兑现。再次要积极倡导“学然后知不足”的精神,建立学习型组织。只有使企业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他们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目标,企业才会不断进步。

  四、业务创新是重点

  开展业务品种的创新,促进金融资产多元化。首先是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创新,这是最容易也是为方方面面居民最能接受的金融产品的创新,以此为突破口,在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存、贷款的多元化建设。其次是中间业务的创新,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的特点,为外资银行带来了巨大利润,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能否抵挡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间业务的开展。第三,及时调整银行卡产品结构,对现行银行卡产品进行重新定位,改变过去追求一卡多能的局面,推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银行卡新品种,走银行间银行卡的联合之路。

  五、服务创新是保障

  国外银行已开始实行全方位客户满意度管理和全方位服务质量管理。客户满意度取决于银行服务的质量。银行要树品牌、谋,只有明确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缺口”,才能适时、适度地为客户服务。银行业作为经营信用的感情密集型行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影响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内银行一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管理。二要实施品牌战略,优化服务功能。企业竞争说到底是品牌的竞争,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实施品牌策略的目标是,形成银行品牌化和特色化的产品系列及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别化、个性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三要创新服务机理,实施差别化服务。差别化服务的基础是细分客户市场,确定目标客户群。通过规模、业务量、信誉等指标将客户划分等级,不同级别的客户享受不同的服务。这样,一方面便于银行对客户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使银行集中资源,以最周到的服务和最优惠的条件吸引住核心客户。

  六、科技创新是手段

  科技创新要做到“五性”:首先是前瞻性。科技创新工作的长远规划必须代表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总趋势和方向,对未来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其次是可行性。长远规划的制定要建立在对市场进行周密、细致、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的分析方法,进行认真研究和论证,以此确定各个分阶段的具体目标。第三是连续性。长远规划是由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串联而成的,是分步进行实施,各分阶段的目标应当前后衔接一致,保持一定程度的连续性。第四是先进性。科技创新工作一般来说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按照客户的业务需求用机语言进行软件设计。要求软件的设计水平和风格、采用的标准及硬件的配置均要具有当前的先进水平。第五是一致性,即科技创新必须符合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科技创新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价值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实现的。因此,科技创新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不断进行发展、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