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与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比较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磊 金慧青 金光华 时间:2010-06-27
 流动性风险是财务领域经常关注的问题,流动性不足往往是财务上发生困难的征兆之一。无论是还是非金融企业,都存在流动性风险,但对市场流动性创造者的金融企业而言,流动性风险的危害要大得多,很多金融企业都是由于流动性问题导致破产清盘。金融机构由于流动性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流动性危机,会严重打击债权人或投资者信心,损害企业信誉。金融机构有着防范金融风险的强烈需求。本文试图就商业银行与开放式基金共同存在的流动性风险问题作一比较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比较分析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对流动性风险定义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的可靠性,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赢利水平。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造成银行的清偿问题。

  商业银行与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产生与异同,源于两者不同的制度结构与运作机理。商业银行将社会资金盈余部门的资金集中,有偿转让给资金短缺部门,从中获取利差收益,是储蓄的收集者、金融资源的分配者、流动性和支付服务的提供者。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其经营过程中资产和负债在期限搭配上的技术缺陷,把大量短期资金来源安排了长期的资金运用,造成流动性缺口。在资产与负债期限搭配非对称的同时,未安排充足的支付准备,引致资金周转失灵。此外,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同样会引致流动性风险。

  在运作机理上,开放式基金较封闭式基金有了较大扬弃,集中体现在赎回机制设计上。即基金持有人可根据基金净值在基金开放日随时赎回基金份额。在委托代理链上,赎回机制部分消解了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给予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权利;但基金规模的弹性,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持续经营的假设,引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为防范投资人的巨额赎回风险问题,基金管理人须保持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因此,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源于基金持有人赎回的不确定,本质是卖出或买进证券时遭遇的变现损失或冲击成本。

  表1、2列示比较了商业银行与开放式基金流动性的需求与供给,两者产生流动性风险的共同点都是由于需求与供给在结构、时点等方面的不匹配。

  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

  (1)资产 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 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 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 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 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 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 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 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3)金融 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 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 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 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 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 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影响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

  (1)基金持有人的结构与投资理念。资金来源机构化一般能保证基金资金来源结构的稳定性,为基金管理人实施其投资目标提供持续性保障;但基金持有人的一致性、分散性与同构性易发生赎回中的趋同性以及羊群行为,引发巨额赎回风险。

  (2)金融工具与投资品种。与海外成熟证券市场中众多金融投资工具相比,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品种有限。由于缺乏做空机制和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就目前金融产品结构来看,开放式基金的资产业务孕育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3)证券市场走势。证券市场中大宗交易与程序化交易机制往往能增加交易品种的流动性;否则,会增加基金的交易成本。

  (4)市场流动性。市场流动性直接影响基金资产(股票、债券)的流动性,而市场流动性又与交易机制、证券市场的纵深度有关。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

  针对上述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风险因素,如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央行货币政策以及市场流动性等,属于企业不可控的范围;一类是非系统风险因素,企业可以识别、管理并加以防范等。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实际上是寻求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均衡,商业银行与开放式基金追求的都是基于流动性约束的收益最大化,这是两者的共同点。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上,两者原理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具体管理方法相异。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通常有:

  (1)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即补充银行资本充足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增强资产流动性等。由于一般可事先预测每个营业日存款净流失额的概率分布,“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特点所引致的到期日缺口实际上是一种可控性较强的流动性风险。

  (2)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预测与分析流动性需求与供给,流动性缺口以及资产或负债现金流量现值的加权平均期限等,通过一系列风险指标实时监控流动性风险。

  (3)建立高效、的商业银行系统内部资金调控机制。强化资金的全系统调拨,实现信贷资金在全系统的优化配置。

  (4)通过创新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如资产证券化可将不具备流动性的贷款转化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资产,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缩小资产和负债在期限和流动性方面的差距等。

  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通常有:

  (1)预测现金需求。通过根据经验和现实条件,制定出留存现金的上下限。

  (2)客户关系管理。根据持有人资金来源、持有动机、对市场与利率的敏感程度等因素分类,进行类别管理,对有可能赎回及对基金业绩最为敏感的持有人在未来一段时期的赎回需求定期预测、主动管理,避免流动性风险。

  (3)资产配置与证券选择。设定收益的目标函数,通过线性规划计算一定条件下各项资产配置的最优解。

  (4)应用衍生工具。我国金融市场衍生工具还比较缺乏,海外共同基金的基金经理往往运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使资产之间的配置有更大的灵活性。

  (5)负债经营。我国开放式基金主要利用国债回购进行主动负债经营;海外共同基金还包括短期同业拆借、短期融券等。

  (6)流动性计量、评估与监控。通过设置各种指标以及运用VAR(在险价值)技术测算流动性风险暴露程度,评估流动性风险以及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当然,商业银行与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包括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制度安排,并非局限于上述几种方法。近年来,国际上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技术日益成熟,形成了一系列首尾相连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采取稳健的风险管理手段,可以将金融的流动性风险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表1 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与供给
┏━━━━━━━━━━━━━━━━━━┳━━━━━━━━━━━━┓
┃  流动性需求           ┃  流动性供给     ┃
┣━━━━━━━━━━━━━━━━━━╋━━━━━━━━━━━━┫
┃客户提取存款            ┃客户存款        ┃
┃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       ┃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 ┃
┃偿还非存款借款           ┃客户偿还贷款      ┃
┃提取销售服务中产生的营业费用和税收 ┃银行资产出售      ┃
┃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         ┃货币市场借款      ┃
┗━━━━━━━━━━━━━━━━━━┻━━━━━━━━━━━━┛

  表2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需求与供给
┏━━━━━━━━┳━━━━━━━━━━━━━━━┓
┃  流动性需求 ┃  流动性供给        ┃
┣━━━━━━━━╋━━━━━━━━━━━━━━━┫
┃基金持有人赎回 ┃留存现金           ┃
┃分红      ┃基金资产(股票、债券)变现   ┃
┃        ┃所持证券的现金股利和利息收入 ┃
┃        ┃出售新基金单位收入      ┃
┃        ┃国债回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