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与调整机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子云 时间:2010-06-27
[摘要] 二级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优化取向应着眼于6个方面:一是优化系统内部的资金配置机制,变差额集中配置为全额集中配置,提升资金配置的决策层次;二是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三是完善内部资金价格体系,是对全额集中的上存资金不分种类、期限,以支行为单位设立单一帐户,确定一个档次利率。把全额配置的借用资金划分为备付资金限额借款、信贷资金借款、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和超限额借款四大类,依据借用资金的不同种类制定差别利率;四是完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有效性和缺陷性信息反馈机制;五是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及调整规程;六是建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效应的反干扰机制。内部资金转移理论价格是制定内部资金转移实际价格的基准,内部资金转移实际价格围绕基准价格上下浮动。在深入分析内部资金转移机制改革取向和转移价格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筑内部资金转移中的上存资金、借用资金的基准利率和实际执行利率的核定模型,进一步探讨定价模型中主要因素定量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集中配置资金  全额借贷制  内部资金转移  价格形成机理  定价模型  调整机制

    在市场社会里,实现安全性约束前提下的整体盈利最大化是每一个商业银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永恒主题。推进这一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政策性措施,就是对直接影响分权商业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内部资金流通进行必要的约束管理与激励管理,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则是一种有效的调控工具。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积极改革和正确运用这一调控工具,有效地促进了系统内部资金流向和流量结构的优化,但也存在着资金价格失真、资金运行不畅、调控效能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暴露已有很长时间,缘何至今未能得以妥善解决?个中原因尽管很多,但根子无非两条:一是内部资金转移的经营理念在行为上还没有根本转变到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无偿划拨和低成本划转意识还没有根除。二是内部资金转移缺乏合理的定价模型与灵敏高效的调整机制。本文试从工商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出发,以全行资金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和整体质量最优化有机统一为导向,深入探讨二级分行内部资金转移的定价模型与调整机制。
一、二级分行资金资源内部转移定价机制优化取向的理性分析
   资金资源内部转移定价机制作为商业银行系统内部确定与调整内部资金价格的载体,其优劣程度直接影响着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合理性,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下级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考评结果的合理性、准确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经营效益产生截然不同的效应作用。二级分行资金资源内部转移定价机制优良,有利于确保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合理性,增强对支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考评结果的合理性、准确性、公平性和公正性,从而对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产生应有的正效应作用;否则,就有可能对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产生一定的负效应作用。
    衡量二级分行资金资源内部转移定价机制是否优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一是系统整体质量、效益最优化导向明显。内部资金价格作为一种重要的资金资源配置调节杠杆,应当突现全行资金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和整体质量最优化有机统一的导向功能,对各子系统的资金资源配置行为起着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和集聚作用。二是有利于“两个积极性”综合效用的更充分发挥。依据资金资源内部转移定价机制所制定的内部资金价格及其产生的调控效应,既要有利于更有效地调动全体支行千方百计扩大存款的积极性,又要有利于调动各支行想方设法在保证信贷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扩大有效贷款的积极性;既要有利于更充分地调动贷款低效高险支行增加净上存资金或减少借用资金而努力增加存款和压缩低效贷款的积极性,又要有利于更充分地调动贷款高效低险支行增加净借用资金或减少上存资金而努力扩大有效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市场调节与计划调控的理性匹配。在微观领域,市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调节工具。但是,在宏观金融领域,单纯运用市场调节微观金融单位的筹集或运用行为,却未必是一条较有效的途径。应当将市场调节与计划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说,在所设计的资金资源内部转移定价机制中要隐含着资金供求关系和资金市场价格因素,使资金供求关系和资金市场价格在制定和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还要包含内部资金供给与需求双方的资金利润率目标参数,通过这一参数的变动,确保依据资金资源内部转移定价机制制定和调整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更有利于实现系统整体资产质量的最优化和整体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目标的圆满实现。四是有益于支行经营效益的公正、公平、合理评价和比较。实施分部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是有效运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稳定、快速、高效、安全、持久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必然趋势。经营效益是经营管理目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评价和考核的重中之重。对支行经营成本与效益起着重要的分配、转移作用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应当在制定和调整时兼顾上存资金支行、借用资金支行的合理经济利益,本着成本与收益对称、风险与收益对称、整体与支行利益共同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制定和适时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五是设计的资金资源内部转移定价机制简单易行、切实有效。我们设计资金资源内部转移定价机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使现实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制定与调整工作增强效率性、规范性、有效性和公正性。这就要求设计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符合现实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运动,紧贴现实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条件,在定价模型中设置的经济参数不能太多,各经济参数的数据在现实财务核算系统中能够容易拿到。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二级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优化取向应着眼于以下6个方面:
    首先,优化系统内部的资金配置机制。长期以来,工商银行资金营运由于配置决策层次较低、配置主体多元化、配置方式和手段落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系统内部资金转移调控乏力、低效,导致了全行资金配置的整体质量较差和效益不高。为此,急需深化资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系统内部的资金配置机制。基本思路是根据总行姜建清行长“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资金价格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按照先分行、后总行的步骤建立资金中心的组织模式,推行内部资金借贷制,逐步实现对全部资金来源和运用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并在部分一级分行逐步推广收支两条线的资金集中管理办法”的指示精神,变差额集中配置为全额集中配置,提升资金配置的决策层次,在更大范围内按更高标准来配置资金,以尽快形成高效的资金“硬约束”机制,优化全行资金配置结构,提高全行资金配置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其次,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基本思路是将净上存资金支行、净借用资金支行、二级分行作为一个经济利益既统一又有差异的整体系统,从这3个行为主体的成本——收益角度入手进行资金资源配置中供求行为方向分析。在完全利率杠杆决定资金供求是否作为的条件下,支行扩大净上存资金旨在追求比增加贷款等其他资产或不增加存款负债更多的帐面效益和实际得利,支行扩大净借用资金旨在追求比增加存款等其他负债或减少(不增加)贷款更多的帐面效益和实际得利,二级分行行集中统一调剂和控制下属支行的资金配置关系,旨在通过资金供求价格关系的理顺和协调,追求全系统整体资产质量的最优化和整体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根据这三者行为方向进行整合,寻求较佳结合点,体现在妥善兼顾净上存资金支行、净借用资金支行的合理经济利益关系的同时,确保二级分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以二级分行整体资产质量最优化和整体经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目标,正视三类行为主体的寻利行为特征及其对系统内部资金流向及空间结构的影响,引入财务政策效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支行划分为两大类,即贷款低效高险支行、贷款高效低险支行,通过分别对这两类支行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建立有力激励贷款低效高险支行积极扩大净上存资金或减少净借用资金而努力增加存款和压缩低效贷款的上存资金利率的定价数学模型、贷款高效低险支行积极扩大净借用资金或减少净上存资金而努力扩大有效贷款的借用资金利率的定价数学模型。尔后,按照二级分行从内部资金转移利差寻利向外部发放贷款寻利转变,设定上存资金利率与借用资金利率在总体水平上保持“保本利差”状态关系的原则,对激励贷款低效高险支行积极扩大净上存资金或减少净借用资金而努力增加存款和压缩低效贷款的上存资金利率的定价数学模型、贷款高效低险支行积极扩大净借用资金或减少净上存资金而努力扩大有效贷款的借用资金利率的定价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推导出确保系统内部信贷资金从低效高险支行向高效低险支行转移得以顺利完成和可持续运行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基准价格的数学模型。
    第三,完善内部资金价格体系。其基本思路是对全额集中的上存资金不分种类,不分期限,以支行为单位设立单一帐户,确定一个档次利率。把全额配置的借用资金划分为备付资金限额借款、信贷资金借款、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和超限额借款四大类,依据借用资金的不同种类制定差别利率。同时,按照不同期限制定差别利率,但差别期限利率档次不宜太多。确定合理的比价关系,以一年期基准利率为参照系,合理制定和调整不同性质、不同期限的内部资金转移的基准利率和执行利率。从而,建立一个全面反映筹资成本、贷款收益、目标利润水平,具有调控高效有力和适应市场客观需要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
    第四,完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有效性和缺陷性信息反馈机制。其基本思路是构建上对下的评判系统和下对上的反映系统,即:一是从考察资金供给支行、资金需求支行的信贷资金筹集和运用行为方向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建立贷款低效高险支行、贷款高效低险支行在信贷资金筹集和运用上的行为偏好指标体系,通过比较分析来评判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有效性和完善性。二是从考察资金供给支行、资金需求支行对二级分行制定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认同度出发,通过广泛征求资金供给支行、资金需求支行对二级分行制定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缺陷性意见和改进建议,疏通意见和建议的反映通道。从而,使二级分行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所制定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有效性和缺陷性信息,以提升制定和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客观性、合理性、适时性和有效性。
    第五,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及调整规程。其基本思路是从增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及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价值取向出发,以规范文件的形式明确: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种类和档次,各种转移价格是依据什么制定或调整的,又是怎样制定或调整的,制定或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要按什么程序操作以及怎样操作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制定或调整的审查和审批程序与权限的具体规定,等等。
    第六,建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效应的反干扰机制。在完全利率杠杆决定资金供求是否作为的条件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杠杆可以十分有效地撬动内部资金供求关系发展和整个系统资金资源的安全高效运作。然而,在现实经济金融生活中,完全由利率杠杆决定资金供求是否作为条件是不具备的,还有许多经济性的或非经济性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为主体的资金供求行为,进而影响着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对系统内部资金资源整体优化配置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当建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效应的反干扰机制。其基本思路是改善财务核算管理机制,以确保收入和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改革利润计划任务指标的核定与考核方法,改基数法为零基法,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测定的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和单位信贷资金借款目标利润作为综合核定并考核各支行利润计划任务指标,以增强核定和考核利润目标任务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和准确性;改革信贷规模管理调整,强化以质量和效益配置贷款资产的价值取向。二、优化资金资源内部转移定价机制的具体构想
    二级分行系统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应当包括5个层次内容,即:系统内部资金配置方式、价格核定模型系统、价格种类体系、定价操作方略、价格调整时差体系。其中价格核定模型系统是整个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构成主体。
    1、优化二级分行系统内部资金配置方式
    根据系统内部资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资金借贷制”取向,应当按照“全额集中、按效分配、合理计价”的原则改造二级分行系统内部资金配置机制的实现形式和内容结构。
    (1)资金资源全额集中。二级分行把下属支行的所有资金资源(包括各项存款、同业存放、汇出汇款、各项应付款、所有者权益等)实行全额集中管理。通过以支行为单位设立单一的“上存资金”帐户进行计缴核算,确定合理的资金资源上存价格水平。
    (2)资金资源的择优配置。以二级分行为系统资金资源配置的主体单位,支行为系统资金资源配置的对象单位,二级分行按照资金资源运用性质,集中计缴支行的一级存款准备金、二级存款准备金(不通过支行借款反映和核算),将支行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所需的借用资金分成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包括人民银行往来备付、系统内往来备付、现金备付借款)、信贷资金借款、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超限额借款(包括备付资金超限额部分、内部资金占用超限额部分)四大项目,根据“效益优先,择优配置”的原则确定资金资源配置的项目结构和区域结构。备付资金限额借款按照各支行的各项存款余额和增量进行按月调整;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实行一年一定;超限额借款实行逐笔申请、逐笔核贷;信贷资金借款根据二级分行批准的各支行贷款投放进度计划,按季核定借款规模和下划借款资金,超计划信贷资金借款实行逐笔申请、逐笔核贷。同时,分别确定合理的资金资源借用价格水平。
    2、内部资金转移基准价格计量模型系统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从大的层面上可以划分为两种,一是内部资金转移理论价格,二是内部资金转移实际价格。内部资金转移理论价格是制定内部资金转移实际价格的基准,也称基准价格,内部资金转移实际价格围绕基准价格上下浮动。
    内部资金基准价格的形成机制,应当是:(1)上存资金基准价格的形成机理。二级分行整体的支行上存资金成本率加上支行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形成上存资金基准价格,而支行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 是二级分行整体的支行资产收益率减去资产费用率(含税金)、资产损失率后的利润中所分享到的份额。(2)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基准利率和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基准利率的形成机理。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基准利率和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基准利率,通过支行全额上存资金基准利率生成,并随着支行全额上存资金基准利率的变动而相应变化。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在利率上应当与相应数额的上存资金保持“零利差”,因而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应当执行上存资金基准利率。(3)借用资金基准价格的形成机理。一是由上存资金基准价格加上二级分行集中统一配置资金的费用率形成借用资金基准价格;二是由二级分行整体的支行信贷资产收益率减去资产收入费用率(含信贷资产损失)和营业税率、支行单位信贷资产目标利润形成信贷资金借款基准价格,而支行单位信贷资金借款目标利润是二级分行整体的支行信贷资产收益率减去资产费用率(含资产损失)、营业税率后的利润中所分享到的份额。
    内部资金转移基准价格模型系统研究必须在一定的边界下进行,故作出如下假定:
    (1)支行的扩大借用信贷资金或上存资金是否作为完全由利率杠杆决定,当增加上存资金有利可图时,支行就会努力扩大存款,以增加上存资金;贷款低效高险支行当增加净上存资金比增加贷款可以获得更多的帐面效益和实际得利时,就会相对减少信贷资金借款;贷款高效低险支行当信贷资金借款用以增加贷款比不增加贷款而不借用信贷资金可以获得更多的帐面效益和实际得利时,就会相对增加信贷资金借款。
    (2)二级分行全额集中起来的资金扣除用于上缴一级存款准备金、总省行二级准备金、正常系统准备金以及全辖正常内部资金占用后,能够全额用于发放贷款。
    (3)发放贷款产生的派生存款忽略不计。
    (4)二级分行辖属全部支行的贷款综合收益率k(实收利息减去贷款损失的差与贷款日均余额之比),目前可用呆帐准备金提取数替代贷款损失,贷款低效高险支行的平均贷款综合收益率以k1表示,贷款高效低险支行的平均贷款综合收益率以k2表示。
    (5)二级分行辖属全部支行的贷款资产的收入费用率为f。
    (6)二级分行辖属全部支行的全额资金综合成本率为d。
    (7)营业税税率为i。
    (8)系统内支行全额上存资金综合利率为a。
    (9)系统内借用资金综合利率为b。其中,全部支行汇总的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为t1,利率为b1;全部支行汇总的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为t2,利率为b2;全部支行汇总的信贷资金借款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为t3,利率为b3。
    (10)二级分行组织调剂和控制的内部资金转移实行“合理保本利差”,即信贷资金借款利率与资金集中配置成本率之和等于借用资金利率,以公式表达为:a+e= t1 b1+ t2 b2+ t3 b3。其中,e表示二级分行对全额资金进行内部集中配置和管理控制所需要的正常资金成本率,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级分行集中统一上缴的支行一级存款准备金和二级存款准备金(因没有通过支行借款核算和反映)的利率低于支行全额上存资金利率的差额部分,这部分利差与全额资金的比率以e1表示,一级存款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以t4表示,一级存款准备金利率以v1表示;二级存款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以t5表示,二级存款准备金利率以v2表示,二级分行全额资金中各项存款所占的比率以t6表示。则有e1=t6t4(b1- v1)+ t6t5(b2- v2)。二是二级分行对全额资金进行内部集中配置和管理控制所需要正常支出的经营性费用和人力性费用,这部分费用与全额资金的比率以e2表示。于是,有e=e1+ e2,或e=t6t4(b1- v1)+ t6 t5(b2- v2)+ e2。
    (11)经营单位上存资金的目标利润为p,经营单位贷款资产的目标利润为ωp(ω为单位贷款资产的目标利润与单位上存资金的目标利润之比值)。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要使贷款低效高险支行努力增加存款和压缩低效贷款而增加净上存资金或减少借用资金,必须使其组织的存款用于净上存集中配置资金的收益率大于放贷的收益率,且大于其存款综合成本率,而等于上存资金综合成本率与单位上存资金的目标利润之和。则有
    a=d+p ………………………(1)
    p>0
    k1(1-i-f)- b3≤0
    要使贷款高效低险支行适度增加信贷资金借款而扩大优良贷款,必须使其以信贷资金借款而扩大优良贷款有利可图,使其信贷资金借款的利率低于贷款收益率与贷款综合成本率之差,而具有既定的目标利润。则有
     b3=k2(1-i-f)-ωp ………………………(2)
    ω>0
    同时,二级分行在组织对全额资金进行内部集中配置和管理控制中应实行“合理保本利差”,即:一是上存资金利率与资金集中配置成本率之和等于信贷资金借款利率;二是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在利率上应当与相应数额的上存资金保持“零利差”,因而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应当执行上存资金基准利率,即b1=b2=a。而据前面所设a+e= t1 b1+ t2 b2+ t3 b3和e=t6t4(b1- v1)+ t6 t5(b2- v2)+ e2,则有
    a=( t3 b3 + t6t4 v1+ t6t5 v2-e2)/(1+ t6 t4 + t6 t5- t1- t2 ) …………………(3)
    综合式(1)和(3),则有
    b3=[(d+p)(1+ t6t4 + t6t5- t1- t2)+ e2-t6t4 v1- t6t5 v2]/ t3………………(4)
    将式(2)代入(4),关于各支行上存资金利率的上存资金目标利润率的函数表达式为
    p=[ t3k2(1-i-f)+ t6t4 v1+ t6t5 v2-d(1+ t6 t4 + t6 t5- t1- t2 )-e2]/(1+ωt3 +t6 t4 + t6 t5- t1- t2) …………………(5)
    贷款高效低险支行关于信贷资金借款利率的信贷资金借款用以放贷目标利润率的函数表达式为
ωp=ω[ t3k2(1-i-f)+ t6t4 v1+ t6t5 v2-d(1+ t6 t4 + t6 t5- t1- t2 )-e2]/(1+ωt3 +t6 t4 + t6 t5- t1- t2)……………(6)
    二级分行内部资金转移的整体目标利润率(以 S 表示)的函数表达式为
S=(1+ω)p …………………………(7)
    因此,确保工商银行二级分行系统内的激励支行努力吸收存款以扩大上存资金的最优化支行上存资金基准价格模型为
    将(5)式代入(1)式,则有
    a=[ t3k2(1-i-f) + t6t4 v1+ t6t5 v2 +ωdt3-e2]/( 1+ωt3 +t6 t4 + t6 t5- t1- t2)………………………(8)
    确保工商银行二级分行系统内的信贷资金从低效高险支行适度向高效低险支行转移得以顺利完成的内部资金转移的最优化支行信贷资金借款的基准价格模型为
    b3=[(k2-k2i-k2f+ωd)( 1+ t6 t4 + t6 t5- t1- t2 )+ω(e2 -t6t4v1-t6t5v2)] /( 1+ωt3 +t6 t4 + t6 t5- t1- t2) …………………(9)
    约束条件
    p>0
    k1(1-i-f)- b3≤0
    ω>0
    3、内部资金转移实际价格体系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包括以下6个方面内容:
    (1)上存资金利率。不分种类、不分期限,全部上存资金执行一个档次利率。
    (2)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利率。不分种类、不分期限,全部备付资金限额借款执行一个档次利率。
    (3)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利率。不分种类、不分期限,全部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执行一个档次利率。
    (4)超限额借款利率。指备付资金、内部资金占用超过二级分行核定的限额,其超过限额部分所需资金的借款。可以设3个月期利率、半年期利率、一年期利率。
    (5)信贷资金借款利率。指贷款资产所需占用资金的借款。可以设3个月期利率、半年期利率、一年期利率。
(6)逾期借款利率。指超限额借款、信贷资金借款到期不能按时归还的借款所实行的惩罚性利率。
    4、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操作方略
    (1)上存资金的定价方略。主要是:(a)为便于核算操作,利于营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上存资金不分种类、不分期限,全部上存资金执行一个档次利率。(b)上存资金执行利率要根据资金供求关系围绕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上下浮动。在资金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应当把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作为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应当高于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应当低于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c)上存资金执行利率还要货币资金市场的拆借资金利率情况。
    (2)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和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的定价方略。主要是:(a)为便于核算操作,利于营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和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不分种类、不分期限,全部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和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执行一个档次利率。(b)由于限额内的清算备付资金和内部资金占用,是支行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需要。因此,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在利率上应当与上存资金保持“零利差”,即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内部资金限额借款的执行利率应当与上存资金执行利率相同。
    (3)超限额借款的定价方略。由于超限额借款是指备付资金、内部资金占用超过二级分行核定的限额,其超过限额部分所需资金的借款,在一定意义上挤占了二级分行整体的信贷资金使用,因而应当实行惩罚性的利率政策。其利率水平应当高于当期同档次的信贷资金借款利率。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当期同档次的信贷资金借款利率的1.2~1.3倍确定超限额借款的执行利率。同时,超限额借款的各档期限利率水平差异不宜较大,两个相邻期限档次利率的差异以0.12-0.18个百分点为宜。
    (4)信贷资金借款的定价方略。(a)上存资金执行利率要根据资金供求关系围绕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上下浮动。在资金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应当把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作为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应当高于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上存资金的执行利率应当低于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b) 信贷资金借款的的各档期限利率水平差异不宜较大,两个相邻期限档次利率的差异以0.09-0.15个百分点为宜。(c)上存资金执行利率还要参考货币资金市场的拆借资金利率情况。
    (5)逾期借款的定价方略。由于逾期借款是指超限额借款、信贷资金借款到期不能按时归还的借款,应当实行惩罚性的利率政策。其利率水平应当高于1年期的超限额借款利率。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当期同档次的信贷资金借款利率的1.5倍确定逾期借款的执行利率。
    5、价格调整时差体系
    二级分行系统内部系统转移价格调整时差体系包括按季调整、按年调整、特殊调整三种。
    按季调整,根据季度资金供求状况及宏观政策,按季确定是否调整内部资金转移利率。适用于上存资金利率、信贷资金借款利率的调整。
按年调整,根据资金供求现状及趋势与宏观金融政策,按年确定是否调整内部资金转移利率。适用于上存资金利率、备付资金限额借款利率、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利率、超限额借款利率、信贷资金借款利率、逾期借款利率的调整。
    特殊调整,根据总行(一级分行)下达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调整要求所作出相应的调整。三、二级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的应用案例
    现以某二级分行2001年末的实际数据为样本(见表1、表2、表4)及2002年的支行计划数据(见表3),来介绍说明上述二级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
    某二级分行2001年资金来源情况表
表1                                                 计量单位:万元
项目 A B C D E F 全行合计
一、各项存款 352617 83176 254731 162243 95314 35146 983227
1、储蓄存款 204735 48631 104932 68945 41926 21005 490174
2、对公存款 147882 34545 149799 93298 53388 14141 493053
二、同业存款 76134 16483 35216 8051 4167 5690 145741
三、内部资金来源 16032 4635 11973 9067 5918 4212 51837
四、各种借款 1500 3000 0 4100 1000 2500 12100
1、同业拆入资金 0 0 0 300 0 0 300
2、再贷款 0 500 0 1000 0 500 2000
3、转贴现 1500 1000 0 800 0 1000 4300
4、系统内借款 0 1500 0 2000 1000 1000 5500
合计 446283 107294 301920 183461 106399 47548 1192905
某二级分行2001年资金运用情况表
表2                                                 计量单位:万元
项目 A B C D E F 全行合计
一、一级准备金 21157 4991 15284 9735 5719 2109 58994
二、二级准备金 35262 8318 25473 16224 9531 3515 98323
三、备付金存款 21157 4805 10384 8623 2810 1462 49241
四、现金资产 2021 560 890 1052 461 186 5170
五、贷款资产 295443 83480 187048 137668 79486 36350 819475
六、同业拆出资金 0 0 0 0 0 0 0
七、债券资产 0 0 0 0 0 0 0
八、投资资产 0 0 0 0 0 0 0
九、约期上存资金 55000 0 52000 0 0 0 107000
十、内部资产 16243 5141 10841 10159 8392 3927 54703
合计 446283 107294 301920 183461 106399 47548 1192905

某二级分行2002年资金来源运用情况表
表3                                            计量单位:万元
项目 A B C D E F 全行合计
一、资金来源合计 559300 174900 378900 230400 193600 78500 1615600
1、各项存款 453600 103200 324700 203600 125300 62000 1272400
2、同业存款 87600 20500 41000 15000 6100 6700 176900
3、内部资金 18100 5200 13200 11800 6200 4800 59300
4、系统内借款 0 46000 0 0 56000 5000 107000
二、资金运用合计 559300 174900 378900 230400 193600 78500 1615600
1、一级准备金 27216 6192 19482 12216 7518 3720 76344
2、二级准备金 45360 10320 32470 20360 12530 6200 127240
3、备付金存款 26200 5100 12400 9600 3100 1600 58000
4、现金资产 2100 600 890 1100 510 310 5510
5、各项贷款 394000 140500 257000 164000 156000 62000 1173500
6、同业拆出资金 0 0 0 0 0 0 0
7、债券资产 0 0 0 0 0 0 0
8、投资资产 0 0 0 0 0 0 0
9、内部资产 14424 12188 8658 14124 13942 4670 68006
10、约期上存资金 50000 0 48000 9000 0 0 107000

某二级分行2001年有关基础资料情况表
表4                                                   计量单位:%
项目 A B C D E F 全行合计
1、不良贷款率 5.04  5.19  7.23  9.85.  5.18  8.23  6.52 
2、贷款收益率 5.51  5.21  5.04  4.78  5.32  4.93  5.21 
3、贷款资产的收入费用率  0.95  2.11  1.89  1.68  1.95  2.65  1.61
4、全部资金综合成本率 2.47  3.32  2.85  2.97  3.05  3.81  3.12 
    同时,假定该二级分行的一级存款准备金率为6%,利率为1.89%;二级存款准备金率为6%,利率为1.89%;经营管理集中调剂和控制资金的费用率为0.5%;单位信贷资金借款目标利润(即信贷资金借款利润率目标)与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即上存资金利润率目标)之比值为1.1。
    根据上述样本数据资料,我们就可以运用前述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进行如下确定该二级分行内部资金转移的基准利率和执行利率:
    1、根据表1、表2、表3、表4所列的样本数据资料,计算出该二级分行2001年的整体备付资金率为4.56%,内部资金率为4.59%,不良贷款率为6.52%,贷款收益率为5.21%;C、D、F为贷款低效高险支行,其2001年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8.33%,平均贷款收益率为4.93%;A、B、E为贷款高效低险支行,其2001年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5.09%,平均贷款收益率为5.42%。
    2、假定该二级分行计划2002年的整体备付资金率从2001年的4.56%降低到4.2%,整体内部资金率从2001年的4.59%降低到3.85%,全部辖属支行全额上存资金的成本率从2001年的3.12%降低到2.80%;全部辖属支行的信贷资产占全额上存资金的比率为72.64%,存款总额占全额上存资金的比率为78.76%;全部辖属支行贷款资产的收入费用率保持2001年的1.61%水平不变;贷款低效高险支行贷款收益率从2001年的4.93%提高到5.05%;贷款高效低险支行贷款收益率从2001年的5.42%提高到5.45%;假定贷款收入营业税率及附加为6.55%。
    3、运用有关样本数据资料测算内部资金转移的基准价格。
    (1)上存资金的基准利率为
    a =[ t3k2(1-i-f) + t6t4 v1+ t6t5 v2 +ωdt3-e2]/( 1+ωt3 +t6 t4 + t6 t5- t1- t2)
    =[72.64%×5.45%×(1-6.55%-1.61%)+78.76%×6%×1.89%+78.76%×6%×1.89%+1.1×2.80%×72.64%-0.5%]/ (1+1.1×72.64%+78.76%×6%+78.76%×6%-4.2%-3.85%)
    =3.062%。
    (2)信贷资金借款利率b3为
    b3=[(k2-k2i-k2f+ωd)( 1+ t6 t4 + t6 t5- t1- t2 )+ω(e2 -t6t4v1-t6t5v2)] /( 1+ωt3 +t6 t4 + t6 t5- t1- t2)
    =[(5.45%-5.45%×6.55%-5.45%×1.61%+1.1×72.64%)(1+1.1×72.64%+78.76%×6%+78.76%×6%-4.2%-3.85%)+1.1×(0.5%-78.76%×6%×1.89%-78.76%×6%×1.89%)]/    (1+1.1×72.64%+78.76%×6%+78.76%×6%-4.2%-3.85%)
    = 4.717%。
    (3)支行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p为
    p=a-d=3.062%-2.8%=0.262%。
    (4)支行单位信贷资金借款目标利润ωp为
    ωp=k2(1-i-f)- b3
    =5.45%×(1-6.55%-1.61%)-4.717%
    =0.288%。
    经过下列计算验证,ωp/p=0.288%/0.262%,即ω=1.1,这与前述设定的单位信贷资金借款目标利润与单位上存资金目标利润之比率1.1相吻合,表明测算公式推导及数据计算正确。同时,从贷款资产低效高险支行看,由于k1(1-i-f)- b3=5.05%×(1-6.55%-1.61%)-4.717%=-0.079%,表明该类支行的信贷资金借款越多,其亏损就相对越大,有利于引导其扩大净上存资金。显然,与宏观上信贷资金配置政策相适应。
    综上所述,经测算所得的上存资金基准利率和信贷资金借款基准利率都是比较合理的。
    4、再假定该二级分行2002年资金供求整体上基本平衡,其资金来源总量除了缴纳一级存款准备金、二级存款准备金后,全额由二级分行自主安排使用。每两个相邻期限间的利率差为0.12个百分点,按照当期同档次的信贷资金借款利率的1.2倍确定超限额借款的执行利率。逾期借款利率比信贷资金借款1年期利率高0.5倍。那么,则可以测算出该二级分行2002年内部资金转移利率地执行。
    上存资金执行利率为3.06%;
    备付资金限额借款执行利率为3.06%;
    内部资金占用限额借款执行利率为3.06%;
    超限额借款执行利率3个月期为5.38%,
    超限额借款执行利率半年期为5.52%,
    超限额借款执行利率1年期为5.66%;
    信贷资金借款执行利率3个月期为4.48%,
    信贷资金借款执行利率半年期为4.60%,
    信贷资金借款执行利率1年期为4.72%;
    逾期借款执行利率为7.08%。四、关于定价模型主要因素定量及相关问题的讨论说明
    1、关于上存资金综合成本率的确定问题。二级分行辖属支行总体上存资金综合成本率如果选用加权平均水平,由于深受相对特大支行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相对特大支行的上存资金成本率明显较低,较大地拉低二级分行总体资金成本率的水平,因而,大多数支行都会因资金成本率水平因素而要亏损一块效益,不利于调动大多数支行筹集存款资金的积极性。拙以为,如果选用辖属支行中处于中位数水平的支行的上存资金综合成本率,则更有效地调动全部支行努力增加上存资金而努力扩大筹集存款的积极性。
    2、关于贷款综合收益率的确定问题。二级分行辖属支行总体贷款综合收益率如果选用加权平均水平,由于深受相对特大支行因素的影响,若特大支行的贷款综合收益率与其他支行存在明显差距,则会较大地拉低或拉高二级分行总体贷款综合收益率的水平,因而,不利于调动或激发贷款低效高险支行增加净上存资金和贷款高效低险支行适当扩大借用信贷资金的积极性。拙以为,如果选用辖属支行中处于中位数水平的支行的贷款综合收益率,则更有效地调动或激发低效高险支行增加净上存资金和贷款高效低险支行适当扩大借用信贷资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关于贷款经营费用率的确定问题。基于现行财务费用核算中贷款经营费用没有单列核算,贷款经营费用支出数据的获取较为困难。但是,较为困难并非等于收集不到,因为工商银行系统已于2001年开始在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和实行分产品成本核算。贷款经营费用率应当采取二级分行辖属全部支行的贷款经营费用率加权平均水平。
    4、关于二级分行总体经营管理资金成本率的确定问题。由于二级分行集中统一上缴支行的一级存款准备金和二级存款准备金,而一级分行计付给二级分行的一级存款准备金和二级存款准备金利率低于支行上存给上存资金的利率,这一利息差额部分应当列入二级分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资金成本;二级分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资金还需支出一定的经营性费用和人力性费用。因此,二级分行总体经营管理资金成本率=[一级存款准备金×(支行上存资金利率-一级存款准备金利率)+二级存款准备金×(支行上存资金利率-二级存款准备金利率)+二级分行本级支出的经营性费用和人力性费用]/ 二级分行辖属全部支行的全额上存资金×100%。
    5、关于单位贷款资产目标利润与单位上存资金利润之比值ω的取值问题。在上述构造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及调整机制中,单位贷款资产目标利润与单位上存资金利润之比值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其数值大小直接影响着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高低。假设,k1=4.45%,k2=4.85%,d=2.8%,i=6.55%,t1=4.2%, t2=3.85%, t3=72.64%, t4=6%, t5=6%, t6=78.76%,ω取值为0.8,0.9,0.95,1,1.05,1.1,1.2。通过模型,得到结果:
ω 0.8 0.9 0.95 1.0 1.05 1.1 1.2
A(%)  3.098 3.085  3.079 3.073 3.067  3.062 3.052
B3(%)  4.767 4.749  4.740  4.732  4.724    4.717  4.703 
P(%)  0.298 0.285  0.279 0.273  0.267   0.262  0.252 
ωp(%)  0.238 0.257  0.265  0.273  0.280    0.288  0.302 
    上表表明,内部资金转移中,上存资金基准利率a、信贷资金借款b3与ω值成反比例变化。同时,ω值越大,贷款高效低险支行增加单位上存资金的目标利润越小,而贷款高效低险行处借用资金而增加单位贷款资产的目标利润将越大;反之亦然。根据承担经营成本、风险与利益对称原则,ω值应取0.95~1.2为宜。在确定其具体水平时,首先要确定二级分行系统整体贷款盈利率目标。其次将二级分行系统整体贷款毛利在上存资金与借用资金之间进行分解。应当根据全行资金供求状况来确定,当全行资金富余时,则ω值要较大一些;当全行资金趋紧时,则ω值要较小一些,乃至等于1。
    6、关于贷款资产高效低险、低效高险支行的确定问题。划分贷款资产高效低险、低效高险支行,需要具有合理的操作标准和方法支持。拙以为,可以选取贷款收益率和不良贷款率指标进行加权计算贷款质量效益综合指数(两个指标需进行归一化处理),其计算方法为:某支行的贷款质量效益综合指数=0.6×(该支行贷款收益率/二级分行全辖平均贷款收益率)+0.4×[1/(该支行不良贷款率/二级分行全辖平均不良贷款率)]。贷款质量效益综合指数大于1的支行划为贷款资产高效低险支行,小于1的支行划为贷款资产低效高险支行。
    7、改革营业费用计划核定与控制方法。实行绝对额和营业收入费用率(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例,这里的营业收入是指实收贷款利息和上存资金利息)双重控制,绝对额控制底线和顶线,营业收入费用率超过计划的,费用绝对额按底线控制;营业收入费用率低于或等于计划的,费用绝对额为实际营业收入与计划营业收入费用率之乘积,但最大不得超过顶线。
    8、改善财务核算管理机制,确保收入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是要尽快把市地行建成真正的基本核算单位。二是加强财务核算的数据库建设,将下级行的收入、成本的综合核算和明细核算全面的纳入上级行计算机监控范围。三是加强对下级行收入、成本核算合法合规性和真实准确性的稽核检查工作,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1]罗锐韧.哈佛管理全集.北京:管理出版社,1998.
[2]朱子云.发放贷款乎,上存资金乎.参考,1998,(1).
[3]蒋东明.商业银行资金内部转移计价机制初探.金融,2002,(4).
[4]工行江西省分行.关于完善工商银行内部资金价格机制的建议.城市金融,2001,(10).
[5]朱子云.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问题新探.中国城市金融,1998,(7).
[6]朱子云.工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最优化模型探讨.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