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需华丽转身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俞越 时间:2010-06-25
  增长路径显示出诸多不合理之处,结构失衡和通张隐忧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困扰中国经济的
  
  经济统计数据彰显内生活力
  
  2009年,对中国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中国经济尚在危机的阴霾中寻找方向,经济前景一片模糊。然而随着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的推出,以及全年累计将近十万亿信贷的投放,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了触底反弹。受中国需求的复苏,诸多资源出口国也大为受益,澳大利亚甚至开始进入了加息周期。在此意义上,2009年是中国经济转危为安的一次成功实践,中国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贡献良多。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GDP同比增长8.7%,保八的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也彰显了金融危机袭来后中国经济的内生活力。同时,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6.6%,为20个月来的新高,并且PMI指数已经连续10个月保持在50%以上,显示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已基本稳固。回顾跌宕起伏的2009年,在被赋予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的定位后,眼下的这份成绩单应当是相当出彩的。然而着眼于未来,我们亦不能忽视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也显示出诸多不合理之处,结构失衡和通胀隐忧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困扰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刺激政策加剧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一直存在,而2008年末开始实施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进一步加剧了结构的失衡。从经济结构来看,投资独大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2009年以来,随着全年累计9 59万亿的巨额信贷大量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的局面被演绎到了极致。20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占GDP比重达67%,而其30.1%的同比增长率也远远高于GDP的增速。在此意义上,调结构的初衷渐行渐远。
  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末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1.8%,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2009年以来,随着新项目的陆续开工和“铁公基”等基建项目的实施,第三产业占比将呈下降的趋势。根据统计数据,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9%,落后于第二产业9.5%的增速。可以预见的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影响产业协同效应的发挥,从而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随着2009年9.59万亿的巨额信贷大量倾斜于国有企业,多数行业均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其中不乏亏损国企并购盈利民企的案例。在天量信贷的背景下,国企具有并购的冲动,但是仅仅将优质资源集中于政府手中并不能做大做强国企。我们认为,市场的问题应当由市场来解决,政府“拉郎配”式的做法有违市场经济的本质,更何况乎劣币驱逐良币。从激励机制来看,民营企业更能激发微观经济体的内生活力。事实上,一直以来,民营企业承担着保就业和保增长的重任。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的复苏途中,规范发展民营企业将对保障就业,提高经济效率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天量信贷投放凸显通胀隐忧
  
  2009年全年累计新增贷款9.59万亿,将近是2008年新增贷款额的一倍。天量的信贷投放是金融危机来临时所采取的一剂急方,为保八成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巨额信贷的负面作用也相当显著,一是难以优化信贷结构,确保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项目或者产业,从而可能加剧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二是增添信贷决策和风险管理难度,增添信贷决策失误和资产质量恶化风险,从而为银行体系的中期稳健造成隐忧。这种信贷速度持续下去,将导致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指标变坏;三是充裕的流动性助推了资产价格,加大了通胀的隐忧。
  根据统计数据,2009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已经是连续第十个月保持正增长。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趋势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土地竞标同样火热,获得巨额授信的国企具有巨大的投资冲动,地王现象频出。天量信贷不断助推“房价涨地价涨一房价涨”的循环,造就了2009年楼市的火热。尽管房价不计入CPI指数范畴,但是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上升最终将传导至CPI已经成为理论共识,因此当前房价的高企凸显了通胀的隐忧。   作为通货膨胀率最直接的测度,CPI指数在2009年12月同比上升1.9%,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尽管2009年全年累计同比下降0.7%,但是低基数及随复苏而逐渐旺盛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快CPI的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原油已经上升至80美元左右,国际和国内的大宗商品价格逐步上升,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风险正在加大。体现在PPI上,2009年12月同比上升1.7%,为2009年内首次转正。可以确定的是,PPI同比上升的趋势将得以延续,并将最终传到至CPI,对通胀构成压力。 

  
  不确定性亟需政府的大智慧
  
  展望2010年,将是经济最复杂的一年。投资对经济的边际贡献已经降低,依托出口来消化过剩产能的模式也难以为继,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政府的大智慧。调结构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必经之路。
  然而对于中国这一庞大经济体而言,调结构并非一蹴而就,期间将充满波动和不确定。2010年伊始,被压抑的信贷投放再次蓬勃而出,1月前两周累计新增贷款达1.1万亿。受此影响,1月7日,央行上调了3月期央票利率和91天期回购利率,并于1月12日上调了一年期央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1月21日央行再次将3月期央票利率上调。这也体现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增强它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在货币政策动态调整的同时,何时并且如何淡出财政刺激政策也同样考验政府的智慧。凯恩斯式的宏观调控更适用于危机来临之时,而在复苏之路上更多需要依托市场的力量来释放经济的内生动力,使经济恢复到长期增长的路径上。在此意义上,应充分发挥民营的活力,激活私人部门的投资,从而实现经济的平稳接力。
  2010年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变需要综合统筹制定一系列的规划。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落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改革,是其中的必举之措。面对危机,中国政府华丽转身,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面向未来,中国经济同样需要华丽转身以保证健康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