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保税区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郑连成 张弘强 姚旭 时间:2010-06-25

  摘要:以中俄贸易保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世界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通过考察我国国内沿海发达地区贸易保税区的状况,对中俄贸易保税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中俄贸易保税区建立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通过研究,旨在为中俄贸易保税区的建立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保税区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俄贸易;保税区;建立与发展
  
  保税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我国在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特殊区域。在改革开放初期,保税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对外窗口和桥梁的作用,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保税区在国家立法、海关管理和物流发展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本文对中俄贸易保税区建立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为中俄贸易保税区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保税区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第一,综合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经济学、国际贸易、管等学科的理论,广泛了解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了解国内外保税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具体研究了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中俄贸易保税区建立和发展的方案。第二,调查法。2007年7月至2007年8月,本笔者在黑龙江边境口岸调研,参与中俄贸易政策研究工作,通过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相关情况、获取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第三,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用于描述中俄贸易状况客观现实方面,规范分析则用于中俄贸易保税区建议等方面的研究。第四,数理统计法。对收集获取的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描述和推断事物的概率意义,为研究结论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一、中俄贸易保税区建立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国家政策法规不健全
  先立法,后设区,是国际上自由贸易区规范管理的成功经验。通过立法明确保税区的性质、定位、发展目标、特殊政策和投资保护政策等,先立法可以确保政策措施的统一性和稳定性。而我国的保税区建区十余年来,始终缺乏明确的国家立法,长期以来一直以“海关监管下特殊经济区域”存在、发展。我国保税区现行的政策法规,大致有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专门性的政策法规,如海关总署、原外经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都针对保税区颁布了各自的管理办法;二是保税区所在地的地方人大和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三是保税区管委会和所属海关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如保税区管委会、海关、出入境管理局等都有相应的管理法规。保税区的发展在制度上缺乏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保税区的运作缺乏统一的法令,导致各行其是;二是没有对保税区的法律地位给以保障,造成外商投资的信心不足;三是缺乏统一的保税区法规,导致各种法规和管理细则的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等诸多问题;四是法律的缺位,导致在实践中缺乏前瞻性和指导性。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立法的缺位,导致了政策不协调问题和多头管理问题。而随着国内外竞争的不断加剧,政策法规的不健全、不统一,正在严重地制约着保税区发展。
  (二)保税区通关烦琐
  国际自由贸易区免于惯常的海关监管,操作上“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具有“境内关外”的特征。我国的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经济区域,操作下“一线、二线、区内都管住”,即区内仓库与进出卡口同时监管,货物在区内流动要得到海关批准,境外货物进出区备案,备案手续除了免许可证、关税外,在程序、环节和效率各方面同进出口报关无实质差别,具有“境内关内”的特征,这不利于保税区的发展。
  (三)保税区物流发展落后
  有效的物流是保税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有效的物流不仅仅能减少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还能减少生产成本。如果物流服务是非效率的,可能在生产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更高的存货成本。从各保税区的发展来看,都把发展物流作为今后保税区的主要功能进行开发,但是保税区要建设成为物流中心,必须有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来支撑。现代物流技术包括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技术、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集装单元化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不仅如此,物流技术中还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而目前保税区物流技术基础设施落后,利用率不高,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中俄贸易保税区建立与发展对策
  
  (一)完善中俄贸易保税区的立法工作
  保税区的立法是国家有关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行政法律规范性文件的专门性活动,是将各地保税区有关法规、规章、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统一保税区管理的法律规范,以至成为全国各保税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的过程。保税区立法的目的是要通过立法,规范和加强保税区的运作与管理,创造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的投资环境,扩大国际贸易,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保税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俄贸易保税区的法制建设需要从中央层面统一立法。我国在统一立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宪法为根据,总结以往经验并大胆创新,充分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应具有稳定性、灵活性和超前性,并协调统一于整个法律体系中。首先,自由贸易区立法最重要是界定自由贸易区的性质和定位,明确其“境内关外”即关税、配额和进出口许可证方面的特征。其次,重点规定管理体制。这是自由贸易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立法中对自由贸易区的宏观和微观管理体制做出明确规定,明确宏观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明确微观管理模式和职能。再次,合理规定监管法律制度。解决目前海关监管界定存在的不足,明确监管范围和重点。最后,各种配套制度完善。包括设立和撤销制度、投资和企业制度、贸易制度、制度、税收制度和房地产制度等。今后中俄贸易保税区的运作应该建设依据中央统一的自由贸易区法进行,避免多头管理和政出多门。

  (二)完善海关政策
  海关的监管应力求体现保税区的“境内关外”性质,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少干预”作为指导思想。海关在一线和区内应当只保留抽查的权力,但对违法者的处罚规定应十分严厉,一旦发现利用保税区进行走私或其他违法活动,可处以巨额罚款,其程度可导致违法者破产,也可以直接吊销营业执照。保税区海关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二线货物进入国内市场的关口上,内松外紧,强化二线关口管理,严禁走私行为。为了防止走私和其他违法活动,“海关当局应有权对运入自由区和存在营业场所内的货物随时进行检查。”另一方面,保税区海关应尽可能简化手续,减少干预,只要不走私、不违法,管理越简单越好,越活越好。
  中俄贸易保税区还要用先进的风险分析技术进行海关管理。风险分析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机化的海关管理方法。所谓“风险”,其实就是影响国家财政税收和海关执法效果的潜在的不利因素。因而所谓“风险分析”就是在电脑化的自动报关系统中,根据预先输入的有关数据,对报关单所列内容进行全面、集中、综合的分析与评估审核,以确认对国家财政收入和海关执法效果的“风险”是否存在,并以高、中、低三档来确定其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及其所属等级确定不同的报关方式和监管方法,即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使海关能够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实现最佳监控。
  (三)大力中俄贸易保税区物流产业
  发展中俄贸易保税区物流产业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建立健全保税区物流产业政策法规。现行政策中妨碍公平竞争、限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要进行清理,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和法规环境。保税区要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放宽合资外贸公司的审批条件,吸引国际跨国公司进驻保税区,推动区内国际航运的开展。第二,优化保税区国际物流产业体系布局。在产业体系布局上,保税区重点发展加工整理、包装、仓储、运输、商品展示等产业。保税区物流还要整合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打造规模化物流运作平台,形成辐射力强、增长速度快的物流产业体系。第三,深化物流功能,提高物流运作水平。帮助和引导保税区内物流企业改进物流经营管理方法,促进企业物流流程的合理化和物流服务的规范化。第四,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物流企业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第五,引入和培养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引进大型外资物流企业,吸引国内物流企业在保税区集聚,使其成为国内企业进行国际采购、供应跨国企业原材料的服务基地。第六,鼓励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保税区内第三方物流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要面向全球化;二是第三方物流的模式要更加多样化;三是第三方物流要从单一客户服务向多客户集约化管理转变。第七,要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保税区必须引进和培养国内外优秀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是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保税区对于在区内工作的国内外大学毕业生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
  
  :
  [1]温卫娟.保税区物流运作模式探讨[J].市场,2007,(36).
  [2]梁爽.大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可行性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6).
  [3]周正柱.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7,(12).
  [4]林娟.福田保税区海关监管模式改革评析[J].特区经济,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