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年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巧燕 李晨 时间:2010-06-25
  [摘要] 从1994年至今,我国国际收支账户出现经常账户和资本与账户持续双顺差。这种结构在国际中并不常见,它有其独特的形成条件,对我国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反映了我国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双顺差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双顺差 经常账户 资本与金融账户
  
  一、引言
  国际收支账户衡量国际收支状态具体是否与国内经济相适应,集中地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和地位及其国际金融活动的内容和范围。我国国际收支账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除1998年为逆差其余皆为顺差,且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双顺差。这种持续的双顺差使我国外汇市场的供给失衡,加之由经常账户顺差导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热线的流入,加大了外汇市场的不稳定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研究表明,发展家大多保持贸易账户、经常账户逆差与金融账户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但是从我国近十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很容易发现,我国国际收支保持着持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的“双顺差”——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同时保持顺差的状态(除1998年收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资本与金融账户为逆差外)。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正在更大程度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但是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持续顺差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正逐渐凸现出来,我国外部经济失衡日益严重。
  三、双顺差的危害及其产生原因
  1.双顺差的危害
  首先,经常账户顺差意味着我国是实际资源的输出国。仔细分析货物贸易就可以发现,我国输出的是以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主的。这些与我国目前的政策是不相符的。目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不仅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十分注重它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口号。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出口我国的自然资源是得不偿失的,这样所带来的效益是短期的而且比较微小,但带来的后果却是严重无法估计的。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是我国的优势,引进外资充分利用该优势也是对的,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到外国厂商只是把我国当成一个具有低廉成本的产品加工车间,他们把技术全面封锁,我们得到的是十分少的加工费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绝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外商获得。
  其次,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说明我国在大量的从国外借钱。这种外债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资本的不稳定性随时都有外流的可能,另一方面使增加我国支付给债权国的投资收益。从1994年开始我国的投资收益账户一直都是逆差,而且逆差额逐年增加。巨大的投资收益逆差抵消了货物贸易账户顺差的很大一部分。如果这种状况继续持续,总会有一天贸易顺差支能够用以抵销投资收益账户的逆差。我国输出实际资源获得的利润将全部被外国投资者占有,这时外资的存在将不再是我国经济的动力,而是一个巨大的包袱,阻止我国经济的发展。
  再次,双顺差导致巨额的外汇储备,储备资产的机会成本巨大。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么大的外汇储备量对我国而言是得不偿失的,其实质在双顺差下以高成本获得的资金又通过购买美国低收益的债券或在美国银行增加美国存款的形式将资本以很低的价格返还给美国,支援美国的经济发展。
  最后,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使得国内宏观政策调控具有很大难度。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新增的顺差只能通过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来消解,这就给中央银行带来巨额外汇占款压力。为了保持货币供给不变,中央银行采取冲销干预,外汇占款因此挤占了国内信贷的投放量,这就会对国内的经济产生紧缩的效应,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失去了相对独立性。
  2.双顺差的产生原因分析
  (1)宏观因素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就已经提出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观念,但实际上没有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也缺乏整体战略把握,依旧延续改革开放初期所制定的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和机制,鼓励资本流入,进而加重了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具体到部门和地方来讲,他们之间缺乏对国际收支平衡状态的协调和考虑。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考虑涉外经济、金融的平衡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整个涉外经济和金融在部门间缺乏协调。我国外汇及其相关管理措施是产生双顺差的另一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汇率固定缺乏弹性。在人民币升值强烈而不能变为现实的情况下,大量国际资金流入我国进行无风险套利,加剧了顺差状况。
  (2)结售汇制度引起的问题
  目前的结售汇制度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确立的。当时我国的外汇短缺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外汇的集中管理、统一使用。但外汇形势发生变化后,制度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人民币供给持续增长,政府调节力度小,结果导致所有的外汇必然集中到中央银行成为外汇储备,进而就形成了我国超越日本成为当今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的局面。再次是外汇账户的管理。我国规定开立境内外汇账户需要国家外汇局的核准,同时账户有限额规定,不能突破。原来来企业外汇可以留存外汇的限额比较小,现在做出了调整,放宽了限额标准,但大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使企业并不太在意这些。目前虽然允许企业运用工具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可以保留需要的外汇,但不允许企业不同账户之间资金融通使用。这就更加限制了企业对外汇的保留,进而增加了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四、解决双顺差问题的对策
  从现在的形势看,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短期内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对汇率进行调节等手段,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增加人民币弹性,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调节对外失衡问题。
  具体而言从金融方面将首先要使利率和汇率手段双管齐下,合力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在流入的大量外国资本中有一部分是进行无风险套利活动的国际游资,即所谓的热钱。他们涌入我国资本市场就是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我国存款利率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偏高。在今后注意保持人民币的存款贷款利率水平不似当前这样。一方面不但可以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增加企业竞争能力使之与外资企业进行抗衡,不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也能促进外资机构在境内更多的使用人民币,减少外汇的占用。另一方面,较低的利率可以减少套利的机会,在减少国际游资涌入的同时也有利于汇率机制的改革。调整利率的同时可以让人民币小幅升值。此举也可减少热钱的大量涌入,而且可以抵消较低利率所带来的影响。由于低利率能刺激信贷和消费增加需求,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导致人民币贬值,但因利率反向操作,二者就可相互抵消了。其次,要使人民币逐渐国际化,要提高人民币国际信誉,成为世界通用货币,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国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机构范围。再次,减弱对资金流出的限制,加强资金流入的控制;放宽各种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进行投资和经营的条件;控制短期外债规模和结汇;限制境外上市公司外汇资金的结汇。同时还要加强对账户资金流向的管理。
  从大的经济政策方面讲,我国要尽快实现由外向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首先,要调整对外经济政策。第一,调整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现在应当逐步取消对外国资本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营造一个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外资的加工贸易政策应转化到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上来,发挥外资对国内产业的带动和技术引领作用。第二,调整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近几年我国的年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国际货物贸易已连续多年出现巨额顺差。与此同时我国的出口依存度在不断上升,由此带来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要尽快调整对贸易出口的优惠政策。这样既可以抑制出口的过快增长,降低由出口依存度的过快增长所带来的风险,也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目标。其次,实行促进国内资本政策。目前国内的资金供应状况已有了很大改变,2006年外汇储备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7万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4.1万亿元。但在现行投资项目的行政批制度下,很大程度上资源配置仍掌握在政府手中, 民营企业很难进入金融、电信等重要行业,国有金融体系仍向国有部门企业倾斜。民营经济得到的金融支持与其对经济的贡献很不相称。造成了银行有钱贷不出民营企业没钱却又贷不到款的供求脱钩现象。因此要立足国内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建立系统的促进国内资本投资的政策;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和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直接融资和中小企业融资。
  
  :
  [1]杨柳勇:国际收支研究:理论模式、国际比较及对现实的分析[M].中国出社,2003
  [2]胡吉嵘: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J].宏观研究,2007.4
  [3]徐杨: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分析究与探索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