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对发展与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水平的需求 主要应依赖市场而非政府。税费规模庞大的结果必然导致国家干预主义的泛滥 和浪费的盛行,从而损害创业与就业。通过对当前的税费负担情况进行深 入的分析,可以认为税收长期超经济增长是一把双刃剑,其危害是限制了和 个体经济的,抑制了个人的成长,不利于就业,使民生恶化。从长期来看,比 起扩大财政支出,而通过完善现行税制,降低经营者的税收负担,严格公正执法 和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等改善民生状况更有效。
关键词:税收;发展;就业
引言
本文只想讨论税收与民生问题。许多人包括税务部门的领导大都从税收增长提 高了政府改善民生能力代写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通常是把本区域税收大幅增长, 税收占GDP的比重显著提高作为可以借民生改善的好消息来宣传。本文的观点 是:由于税收超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所以不宜对增税改善民生有太高 的期待,改善民生的税收政策应该立足于税制完善,税收公正执法和提高纳税服 务水平等方面。
一、中国税费高低及对发展与就业的影响
(一)税费负担总体分析虽然2007年中国税收占GDP的比重约20%,与大多数发展 中国水平相当,但中国国情却与其他国家不同,税收之外企业和个人还负担着各 种杂费。有些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不是税收,而是土地等收入。有些政 府主管部门靠收费建起了豪华的办公大楼和星级培训中心。费用虽然不是税, 但企业和家庭的负担是真实的,对经济的损害程度是客观的,是与税收相同的。 只要在全国作一次缴费的统计,费负有多重就会一目了然。近年来中国非税收 入增势迅猛,一些市县非税收入甚至超过税收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国有资产资 源收益以及其他非税收入等。保守估计,2006年全国非税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 全国财政收入的50%以上,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5%~15%的比重,也高于发展中 国家20%~30%的比重[1]。按各方面保守估计,2007年税外收费应在当年税收收 入的50%以上。按这样的负担,2007年中国的税费合计占GDP的比重应达30%,按 13亿人口平均,人均负担约5300元。比当年的居民人均纯收入还高。
(二)税费负担具体分析
1.税收连续的高速增长使民生问题复杂化。在马斯洛的理论中,自我实现是人 类的最高需求。毋庸置疑,解决民生最有效的办法是给人以稳定的工作岗位,提 供覆盖全社会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障。就中国目前国情而言,不可能提供高 水平的社会保障,所以,鼓励个人自主创业和增加就业岗位尤显重要。但中国这 方面并不理想。中国苛刻的工商税收门槛,不合理的管理政策和过高的税收负 担,导致中国大批的劳动就业群体难以进入合法的企业部门,导致中国的中小企 业难以大量地产生和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其经营 环境日渐恶劣透过统计数据便可反映出来。以2004年的经济普查数据为例,中 国第二产业每19.6元的资产可产出1元的利润,资产年回报率是5.1%;而第三产 业要67.96元的资产才换到一元利润(主要是将部门统计在内),资产年回报 率是1.5%。在主营业务/利润总额比方面,第二产业是每发生17.84元主营业务 可得税前利润1元,经营效益率是5.6%,而第三产业要每经营20.44元主营业务才 获税前利润1元,经营效益率是4.9%。在企业资产收入比率(资产÷主营业务收 入×100%)方面,第二产业是每1.1元资产能产生一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资产利用 率是90.9%;第三产业是每3.33元资产才产生一元的主营业务,资产利用率是 30%,资产利用率相差2.03倍。大学毕业生没有人愿意到第三产业就业或自主创 业,更没有人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下海。(北京大军经济 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2006年11月6日)公务员竞争异常激烈,以至于几 十人、上百人竞争一个岗位。一方面说明中国民生问题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 也反映了求职者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的逃避。小企业和个体经济对应聘者越 来越没有吸引力,除工资与公务员的差距较大外,更有工作累,就业不稳定,福利 差等不利因素。注册一家小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财务一套手续都要 购置,税收等一套手续都要一应俱全,还有国地税两部门管理上的繁文缛节,不 管有无收入,都要与各个相关的部门打交道。除税收之外材料能源涨价,新《劳 动法》的实施,更严厉的环保政策,更严格的安全标准,日益复杂的国际市场环 境等也正挤压着中小企业、个体经济的生存空间。难怪经济连年高增长,中小 企业和个体户工资长期不涨。资料显示,中国个体经济已明显萎缩,吸纳就业的 能力在下降,国家工商总局曾发布一组数据:1999年中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 户,2004年时,下降为2 350万户,减少了77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28万户。到 2005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 350万户,六年间净“缩水”810万户[2]。按一个个 体户平均安排两个劳动力计算,减少了1 600多万个就业机会。另据2004年经济 普查数据,估计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身上收取的各种收费和罚款,规模大约 在3 000亿元左右。如果按照两万元容纳一个劳动力就业来计算,至少有1 500 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了[3]。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自由职业者 步履维艰。
2“.宽打窄收”的名义高税负已经演变成了“宽打宽收”的实际高税负。1994 年,中国在设计现行税制时,充分考虑到当时税收实际征收率不高(约50%)的因 素,制定了“宽打窄收”即名义税负高和实际税负低的税制。由于名义税负过 高,如果人人都照章纳税,税负将非常高。经过了十几年的“优化服务,强化征 管,提高税收信息化水平”,中国当前的税收流失率已大大降低。其中最具说服 力的证据是近十年来中国GDP翻了一番,税收却翻了两番。1994年中国税收收入 仅5125亿元,2007年达到49 442亿元,其中具有人头税性质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因大幅上调税率2007年税收收入较上年几乎翻倍的增长。按全国两亿股 民计算印花税让每个股民平均付出1000元,股指涨而复跌,其间政府应当是最大 的赢家。
3.大多数国家都推行着减税方案突显了的高税负。税负高与低还需要横向 动态比较。自20世纪末以来,多数国家的税制改革突现减税理念:一是直接降低 所得税税率,并且是公布连续几年的中期性持续降税计划。如加拿大的企 业所得税由2001年的28%逐年降至2004年的21%;德国2001—2005年则把企业所 得税税率从40%降至25%[4],其目的在于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减少或避免企业 的亏损,缓解企业的经营困难,减弱失业率上升的压力;而持续几年的中期性减 税则是为企业提供一个乐观的投资和经营预期,起到刺激投资的作用。二是降 低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税负。各国的做法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降低边 际税率;其二是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和免征额,缩小税基。如美国国会2001 年5月通过了布什的减税方案,宣布在未来十年内将减税1.35万亿美元,全面降 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简化税率级次。三是对企业投资给予税收优惠。如美国 允许设备的投资实行加速折旧,并简化折旧的程序;马来西亚出台了包括投鼓励、出口服务以及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令人欣喜的是 ,我们已经看到政府在行动,2006年和2008年分两次调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免 税额,从每月800元调整为现在的2 000元;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 》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降为25%;消费型增值税正扩大试点区域,很快就要在 全国推广。这些措施使我们看到了税收支持民生改善的希望。
二、结论与建议
1.改革税费支持民生。(1)税制改革。增值税方面:虽然目前在东北地区和中部 地区正在进行增值税转型试点,但显然步伐太慢,政策也过于谨慎,应加快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的步伐。同时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生产、加工修理修 配由现行的6%下降为4%,商业由现在的4%降为2%。个人所得税方面:降低工资薪 金所得的边际税率,减少档次,实施五档税率,最高边际税率降为30%;个体工商 户、企事业单位承租承包所得最高边际税率降到25%,实行5%、15%、25%三档税 率。(2)收费改革。一是取消不合理的收费,比如工商、质监、城管、运输 管理、医药食品等这些执法部门的收费都应取消,这些部门也不应当靠收费罚 款来获取收入;二是一些费可以改税,比如社保这些收费应当改成税,减化缴纳 手续,减少或合并征缴部门;三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通网上支付。
2.税不过头体恤民生。消除“寅吃卯粮”,不征“过头税”。所谓寅吃卯粮是 指税务机关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在企业已经依法纳足税的情况下让企业提前交了年的部分税,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年底。所谓征过头税是指让纳税上缴比法 定义务更多的税收,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税务机关依靠裁量权和税法解释权对 税法作出令企业多交税的解释。二是征税时“避重就轻”,对易于管理控制的 大企业过分稽查,过多征税;对税源零散,征税难度大的纳税人疏于管理,听之任 之。三是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打折扣,缩小优惠范围降低优惠标准。这三种情 形的结果都是加重企业的税负,是以伤害经营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能力为 代价的。所以应强化“依法征税”意识,切实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消除“寅吃卯 粮”,不征“过头税”。
3.强化服务改善民生。(1)节约纳税人的金钱和时间。政府征税不应使纳税人 财富损失太多。一般而言,纳税的负担包括心理的、时间上的和方面的。 税收执法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为纳税 人提供方便,节约纳税成本。(2)降低征税成本。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测 算,1994年税制改革前,中国税收征收成本率为3.12%,到1996年达到4.73%,据估 算,到20世纪末中国的税收成本率约为5%~8%,而美国同期只有0.58%。所以应 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税成本,节约纳税人的钱。
:
[1]刘新民.非税收入缘何增长迅猛[N].中国经济周刊,2008-03-03.
[2]观察员.高税收成本害了谁[J].当代经理人,2007,(3).
[3]对个体户缩水的反思[N].四川日报,2006-12-14。
[4]周本庆.从国际减税趋势看中国税收优惠的发展方向[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