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服务改革发展稳定
2000年税收收入任务依然很重,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对于应对通货紧缩趋势,促进经济增长和保障各项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今年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的情况看,总体上不存在实行减税的基础,必须增加总量税收,以保证足够的财力支持;同时,为调控经济,特别是扩大内需、扩大投资效应,应实行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
要加强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贯彻落实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和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政策,加强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和贯彻落实鼓励外商投资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做好加入WTO的税收准备工作,做好费改税工作。
1999年,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税务机关和百万税务大军以“三讲”为动力,顽强拼搏,税收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绩,税收收入实现超万亿元的性突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保证国民经济稳步、经济税源稳步增加的结果,是国家严厉打击走私、促使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大幅增加的结果,也是税务部门进一步强化征管、加大清理欠税和税务稽查力度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税务部门通过认真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工作方针,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经济税收政策,不仅圆满完成税收任务,保障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而且充分发挥了税收职能作用,增强了税收宏观调控能力,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新的贡献。
应对紧缩趋势——税收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显现
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等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应对措施,特别是中央十二号文件明确了税收政策在应对通货紧缩趋势中的重要地位,系统地提出了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税收政策。一是为拉动投资,解决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1999年下半年减半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激发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盘活因大量空置房屋所造成的沉淀资金,从去年8月1日起对涉及房地产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给予一定的减免。同时,适当调整涉外税收政策,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决定精神。二是为刺激即期消费,促使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为推动出口增长,去年先后两次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使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达到15%以上,提高了五个百分点。截至去年11月底,共办理出口退税四百九十一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4%,有力地促进出口增长。四是为鼓励、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国家税收总局就增值税、营业税、进出口税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及科研机构转制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从去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看,这些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拉动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作用日益显现,可以说,税收作为应对通货紧缩趋势的强有力的政策工具,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税收是经济的杠杆、政府的血脉,其组织收入的保障职能和宏观经济的调控职能同样重要,二者统一地服务于经济改革和发展大业之中。做好财税工作,第一是要做大蛋糕,第二是要兼顾各方利益。税收收入规模的壮大可以提高税收宏观调控的空间和能力,同时,税收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可以促进经济更快增长、培养更多的税源。所以,税收算账要算活账,不要算死账,既要算当前的账,也要算长远的账,既要算减收的账,更要算增收的账。总之,只要统筹规划,合理运用,税收应当而且可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所作为。
力求有所作为——税收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
去年以来,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中央对经济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中央十二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配合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以有效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税收、价格等宏观调控手段,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推动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决策,不仅在内容上比以前深刻很多,而且在应对通货紧缩趋势的手段和方法上有了新的发展。第一个发展是从主要依靠财政手段发展到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物价和证券等手段。由于税收杠杆的覆盖面广,比较中性,也比较灵活,发挥好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尤为重要。第二个发展是从加大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到全面启动企业投资、社会投资、民间投资,力求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带动社会投资、民间投资,发挥连锁效应、乘数效应。而要引导社会投资,比较有效的还是运用税收政策。第三个发展是既继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也重视生产性投入,特别注重有效益、有市场、有销路的技术改造投资。第四个发展是从单纯依靠增加投资需求、间接拉动消费发展到通过增加职工收入等措施直接拉动消费需求。这四个发展,反映在税收工作上,就是要发挥好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使税收在贯彻中央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中有所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税收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
理论界有一种说法: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实行减税政策。我认为,目前在我国总体上不能实行减税政策。这是因为,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都比较低,国家缺乏实行减税政策的基础。而且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以间接税为主,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比重相当低,减免间接税难以发挥刺激消费需求的直接效应,相反会进一步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削弱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力基础。当然,我们强调当前在我国总体上没有实行减税政策的基础,并不是说不要发挥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在保证国家税收较大增长的前提下,应该针对调控经济,特别是扩大内需、扩大投资效应,适时地调整一部分税收政策,实行有增有减的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通过完善税制,扩大税基,增加GDP尚未征税但应征税领域的税收,加强征管,对依法征收不足的领域,依法足额征收,增加税收的总量收入,为实行调整结构税收政策创造更大空间。
税收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既要有效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还要积极应对WTO,并做好费改税工作,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今年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刺激即期消费。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既是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的有效措施,也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良好途径,是中央出台的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税务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贯彻落实有关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各项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和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拉动投资需求。对企业以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用于国家鼓励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实行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是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高“含金量”的大政策,对于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都将产生积极作用。税务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同时,要认真落实好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政策。
加强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继续拉动出口需求。加强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是落实中央出台的加强宏观调控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税收政策的精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要加强与出口企业的联系沟通,加快退税进度,为拉动出口需求多作贡献。
积极贯彻落实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一系列税收政策。为扩大吸收外资,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税务部门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外商投资的进出口税收、技术改造投资抵免、技术开发费加成税前扣除、中西部地区税收优惠、采购国产设备退税以及技术转让和服务免征营业税方面的一系列税收政策。
做好费改税的有关工作。主要是要做好实施燃油税和车辆购置税的准备工作和税费改革工作。
做好适应加入WTO的税收准备工作。要适应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要求,做好有关税收、法规的清理、修改和新法律的立法工作。要针对我国加入WTO后可能给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制定符合WTO规则的税收政策,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的调整,提高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对税制的监控及税收收入影响的预测分析工作。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合理运用国际通行的税收监控措施,加强国际税务合作。要努力实现税收执法行为的进一步规范、透明。
努力应收尽收——为经济增长和改革事业提供财力保证
2000年税收收入任务依然很重,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对于应对通货紧缩趋势,促进经济增长和保障各项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社会、经济改革和国防建设的力度,需要充足的财力保证。特别是今年我国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税收上必须多增收,以保证足够的财力支持。因此,必须以国务院提出的“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工作方针为指导,发扬“铁的纪律、铁的手腕、铁面无私、铁石心肠”的四铁精神,全面加强税收管理,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大力组织税收收入。
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改善税收执法环境。加快税制改革进程,提升现行税收法规的法律级次,积极研究制定税收基本法,修改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法,加大税收执法检查力度,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税收法律体系和良好的税收法制秩序,为税收执法创造良好的条件。
强化税收基础管理,完善组织收入运行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税收管理,做好增值税期初存货已征税款的清理和抵扣工作,加大专项检查和对大要案的查处力度,大力清缴欠税,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进行协税护税。继续坚持抓早、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的组织收入工作思路,建立税收收入目标责任制。
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善税收管理手段。信息化技术手段是税收征管改革的基础,是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要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规范税收管理程序,改进税收管理手段,提高税务干部素质和税收管理效率。为此,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尽快建成中央、省、市、县四级机,并分期逐步推广税收征管主体软件;同时,要加快金税工程建设步伐。
加大税务稽查执法力度,完善税务稽查监督制约机制。要切实落实税务稽查工作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分离的制度,建立并实施税务稽查工作责任制、稽查复查制、稽查错案责任追究制和稽查人员业务等级制等各项制度。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探索税收征管改革新路子。税收征管是税收制度和政策落实的基础和手段。好的税收制度需要好的税收管理作支持。1994年以来,为配合税制改革和新税制的执行,税收征管改革相应推开。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管理新模式。以这一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征管改革方案经国务院批转执行以后,对我国税收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税收的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但是,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税制的过渡性、税收法制的社会化程度和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弱的现实,我们对税收征管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必须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说,税收征管改革不亚于税制改革。税收征管改革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根据当前税收征管改革的进展情况,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管理弱化、责任模糊的问题,加强基础管理,推行规范化管理,加强税收的征收、管理、检查、法制等环节的协调配合,同时尽快推广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改善税收管理手段,提高税收管理效率。
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纳税意识。坚持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税法宣传,采取新颖的、为公众所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重点向纳税人、各级党政领导进行税法宣传。同时要积极扩大宣传对象,着眼长远,做好税法宣传进校园的工作。对纳税人要搞好税收服务,寓税收执法于服务中,寓税法宣传于服务与执法中;同时,加大对大要案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以案说法,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认同和遵从,形成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营造井然的税收秩序,创造良好的税收执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