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税源分析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税源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几点不足
应该肯定的是税源分析作为税收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一直得到了各级税务机关的重视,在收入中心工作中发挥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但也不可忽视,税源分析工作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重视程度不够。在工作的延续性上,存在收入紧时对税源分析工作重视程度高;收入松时,认为税源分析工作可有可无的现象;在工作的参与程度上,存在领导和计划财务部门比较重视、有关责任区责任人比较重视,其他部门、其他人员(如稽查人员、票证管理人员)不重视,全员参与程度低的现象。
2、技术手段匮乏。税源分析还局限于常规算术方法,对数理统计、管理理论运用不够,信息化建设和机应用程度不高,缺乏专门的软件支持。
3、预测结果准确性抵。税源分析工作受人为因素、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预测结果真实性、可靠性低,存在税源分析不准,导致税收计划制定、分配的不合理,组织收入工作苦乐不均,对纳税人的执法松紧程度不一等现象,影响了应收尽收原则的全面贯彻实施。
4、超前性不够。税源分析工作只有做到提前谋划,才能使收入工作把握主动权,做好计划分配及调度工作。而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不是未雨绸缪提前开展税源分析,而是“亡羊补牢”事后算帐,给收入工作带来了被动。
上述情况的存在,客观要求税源分析必须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二、加强税源分析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税源分析队伍建设
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提高对税源分析工作的认识,客观评价税源分析工作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税源分析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人是抓好一切工作的主要因素。税源分析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各级税务机关应在提高全员税源分析意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专业分析人员的培养。
1、提高全员税源分析意识。税收管理工作是一个环环紧扣、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税收整体效能的发挥离不开广大干部的支持。作为税务干部关注税源分析工作是对税收观的实际运用,不仅有助于服务收入中心工作,也有助于服务经济大局,培植更多的税源。因此,要提高全员税源分析意识,群策群力抓好税源分析工作。
2、培养一支专业人员队伍。税源分析工作属于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工作要得到优化,质量要得到提高,离不开专业人员队伍。专业人员除要掌握税收计划检查分析的一般方法、技术方法外,还必须把社会经济统计学、系统、信息科学等应用到检查分析当中去,并且要具备经济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市、县级税务机关应应向有些单位培养资产评估师、证券分析师一样抓好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抓好税源分析人员的配置,不断提高专业分析人员素质。
(二)坚持以强有力的税源管理工作为前提和保障
税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做好税源管理工作,实现应收尽收,税源分析是税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是为税源管理工作服务的。税源分析所研究和分析的对象离不开税源管理的对象,离开税源管理工作税源分析就成了无源之水,做好税源分析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税源管理工作做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优化税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1、开展税源普查,建立税源底册制度
要全面掌握所辖区内的税源底数,建立健全税源底册制度是关键。税源底册制度可根据固定业户和零散业户情况分别建立。税源底册的内容应包括各税的纳税对象的数量状况及纳税情况。每套税源底册均应反映连续税源情况(一般应容纳3-5年的情况),以便进行税源变化情况的分析比较。税源底册由各征管单位建立、使用、保管。为有效实施税源底册制度,在实施税源底册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税源普查,将普查数据和情况经过分析确认后填入税源底册。
2、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管理
重点税源发生变化时对税收收入影响较大,对重点税源必须实行重点管理。一是应建立重点税源档案,及时监控税源变化情况;二是建立重点税源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掌握有关信息;三是建立重点税源联系制度,帮助分析解决经营管理及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3、建立税源户管理责任人制度
新征管模式中管理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应通过建立税源户管理责任人制度予以弥补和加强。税源管理责任人原则上分片(段)设置,重点税源按户或行业设置。其职责主要有: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管理、调查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搜集有关涉税信息、对逾期未申报纳税和拖欠税款的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对纳税人的发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宣传税法和税收政策等方面。
4、强化对税源管理工作的考核。应强化目标考核制度,对税源分析材料上报要求、上报时间、分析步骤、分析内容、分析方法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并建立日常考核台帐,同时,将责任区、责任人管理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 突出的单位,应给予奖励;对不达标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认清对象,把握重点,注重相关信息的收集
税源分析对象因分析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其范围和内容各有不同。从市、县局的角度来看,可以是一个地区的所有税源,也可以是某个行业,某个重点的税源,从管理责任人的角度来看,可以是其所有管户,也可以是某一纳税人。税源分析的重点是其情况及可能发生的应税行为。税源变化的各因素通过一定形式的信息量反映出来,税源分析应注意对一些主要信息的把握,不仅要收集经济信息、纳税人信息等常规信息,还要收集潜在税源、未纳入登记税源等非常规信息。
1、政治信息
政治信息主要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政治决策和政治形势。政治信息对现有税源和潜在税源都有所影响,税务干部要关心国家大事,及时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领导人的讲话中收集政治信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形势予以研究。
2、宏观经济信息
(1)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党和国家的每一项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从而对税源变化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所有制结构的影响。二是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这些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税源的发展变化。
(2)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税源蕴藏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中,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对税源有连动作用,要对其进行总量、构成、发展趋势分析,预测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对税源变化的相应影响。
3、国际信息
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定国家制订的能影响我国经济的措施、外国企业投资的情况等方面内容。
4、财税政策信息
国家实行税制改革和颁布新的税收政策法令、财政政策和财务制度。这方面信息的影响是诸多信息中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如生产型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起征点调整等都是我们分析和研究的重点。
5、纳税人信息
纳税人信息一般应包括财务资料、生产营销情况、管理水平等三个方面,应通过税源调查、走访活动、将征管资料录入高平台软件等方式及时取得。
6、未纳入登记的税源信息。结合漏征漏管户清理活动、税务稽查工作,及时收集未办税务登记的税源信息,如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发生的应税行为信息。这些税源虽然零散,但对收入任务的拾遗补缺作用也不可忽视。
7、潜在税源信息。招商引资争取到的项目、国家和地方将要投资的工程、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企业隶属关系的改变等方面的情况,都有可能对某个税务机关的税源带来影响,应及时予以关注。
(四)加快税源分析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
在占有了广泛的经济税源信息以后,如何把这些资料资源应用到分析工作上去,手工、人工分析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计算机的应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应加快在税源分析工作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硬件配置,确保专业分析人员人手一台计算机;其次要推广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要税源分析的程度,利用计算机对大量的经济税源和税收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分类、综合对比,产生及时、准确、全面的税收分析报告。 再次,要研制税源分析软件,与高平台软件对接,与防伪税控系统相配合,实现信息共享。
(五)掌握的税源分析方法
1、加强横向、纵向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加强横向联系是指税务部门要加强同其他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各级经济、计划、统计、财政、工商行政管理等各部门之间建立密切的信息,以掌握经济动态及发展趋势。加强纵向联系是指在税务系统内部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要加强联系,及时准确地通报税源变化情况,保持信息畅通。
2、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税源变化情况是通过数据反映的,数据是否真实,直接影响税源分析工作的成败,不真实的数据而且会造成误导。要做到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必须既要注意了解税源变化的实际情况,又要注意文字表述的真实性,既要有定性说明,又要有定量佐证,要以真实的事实资料证实税源变化发展趋势,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3、坚持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相结合,注意数据的经济性和宏观性。经济决定税收,进行税源分析时,不能只就税收论税收,也不能只看静态数据,不看动态数据,经济在发展,纳税人的应税行为在不断运动之中,税源分析工作要结合宏观经济信息,重点分析经济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税制与征管上的原因,注意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的结合使用,坚持从经济看税源,从纳税人的发展看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