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税制,实现增值税转型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一)重复征税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对当期购入固定资产的已征税款不允许抵扣,从而使这部分税款资本化,分期进入产品成本中,成为其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产品以含税价格销售到以后的生产经营环节时,再增值、再征税,形成重复征税。而且产品流通次数越多,重复征税就越多。
(二)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加入WTO后,我国的产品将广泛走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为鼓励产品出口,我国还采取“征多少、退多少,彻底退税“的原则。但由于是执行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已征税款进入成本后,不仅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提升,而且出口退税也不彻底。另外由于无形资产不属于增值税范围,对那些知识产权含量高的产品,其产品中所含的营业税不在出口退税范围之内,这样也加大了出口产品的成本,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三)不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由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的已征税款,这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税负重于有机构成低的企业。如能源、化工等基础,其固定资产投资大,原材料消耗比重小,因而能抵扣的税款比重小,企业税收负担重;而一些加工、零售业,由于固定资产比重小,能抵扣税款的原材料比重大,因而企业税负相对轻。这样不仅对加工业的扩张起了诱导作用,而且抑制了我国本应鼓励优先的基础行业,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进程,不符合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二、增值税需要转型
增值税按着税基的宽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购进固定资产已征税款的抵扣上,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收入型允许抵扣当期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的一部分已征税款;消费型对固定资产已征税款允许一次抵扣。由于抵扣方式和时间上的不同,三种类型增值税对发展和财政收入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的选择
1994年税制改革时,我国选择生产型增值税主要基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环境。首先,由于当时的投资体制还不完善,经济发展有些过热,非理性投资引起了投资膨胀,采用生产性增值税有助于抑制投资膨胀,同时为实现我国经济“软着陆”奠定了一定的制度基础。其次,由于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已征税款,也就限制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发展,有利于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扩大,这可以解决当时一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为缓解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再次,生产型增值税的税基大于收入型和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因此实施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取得。
(二)增值税需要转型
相对于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缺陷及新经济环境下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迫切要求,生产型增值税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认为实现转型是历史的必然,关键在于目标类型的选择。实行收入型增值税从某种意义讲比较容易为纳税人所接受,同时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不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征税问题,不符合增值税立税本意。而且实行收入型增值税会给增值税管理带来难度:一是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复杂,就目前的征管水平,很难准确核定出折旧,从而增加了征管难度;二是会动摇增值税凭票扣税这个基础,给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带来更大的问题。
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具体情况,选择消费型增值税则是一个鼓励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政策取向。所谓消费型增值税,是允许纳税人在增值税时,扣除当期因生产产品或劳务而外购的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的已征税款,同时允许一次性抵扣当期外购固定资产的已征税款。
如果实施消费型增值税,首先,将彻底消除重复征税的可能,而且使固定资产一部分投入能提前得到补偿,这有利于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充分调动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其次,有利于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实现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真正的公平税负、平等竞争;再次,有利于进出口贸易,在进口环节上,如果国内产品销售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可使国内产品的税负轻于进口产品,从而抑制进口。在出口环节上,消费型增值税能够实现全面抵扣已征税款,符合终点课税原则,最容易保证足额退税。
目前世界上凡征收增值税的国家,大部分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因此,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还将有利于国际上发达国家增值税制度接轨,使我国经济和税收进一步国际化,对外资和先进技术更具有吸引力,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既是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我国增值税的必然选择。
三、弥补转型中的损失
尽管消费型增值税是增值税改革的终极目标,但是由于其税基小于生产型增值税,因此增值税转型必将对一段时间内的财政收入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较好的发挥转型的积极作用,可以采取如下积极政策。
(一)进一步扩大征收范围
我国现行增值税把性质上属于生产过程或生产过程延伸的运输业、建筑业和邮电通讯业等排除在增值税征收范围之外,这不符合增值税普遍性原则和中性原则。随着市场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不断上升,而且在许多领域,与商品销售紧密相关,相互渗透。比如建筑安装业既提供大量劳务,其中有包容大量的实物销售;交通运输业更是与商品采购、销售活动密不可分。因此,把征收范围扩大到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运输业、建筑业和邮电业,既是社会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可保证增值税管理“链条”的完整性,有利于抑制利用增值税间隙偷逃税款行为发生。同时可以抵减转型中由于税基小,使财政收入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限定抵扣范围
对固定资产已征税款的抵扣可以做一些限定。如对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动产部分),在投入使用时,方可抵扣税款。如果已征税数额较大,可以核定分期抵扣。而对其他则应分别限定其抵扣范围。首先,可以暂时把新增固定资产中的不动产部分,排除在抵扣范围之外,因为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对技术进步及创新的激励作用不如机器设备。其次,新增非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按着税法规定不属于抵扣范围,也应排除在外。这样,也可以减少转型对财政收入的负面影响。
(三)进口产品全面征税、出口产品全额退税
改变现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与关税同步减免的政策,实施进口产品全面征税。这是因为作为国税的增值税等与作为国境税的关税,在性质、功能作用和征税的要求上,均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加入WTO后,关税率要不断下降,在进口环节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与对国内产品征收的同样税种,更能保持本国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税负相同,以利于公平竞争。改变过去对进口的大部分产品减免税或不征税的政策,除某些特殊情况外,应全面征税,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要用足WTO规则允许出口退税的条款,对出口产品的产销全过程已征的增值税,实施全部彻底的退税。
减收、增收因素相抵,特别是随着转型带来的经济发展,税源扩大,消费型增值税将不会导致财政收过量减少,而且还可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增收。
经济决定税制,税制反作用于经济,税制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对增值税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应以消费型增值税作为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使增值税税制适应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
[1] 刘国庆,WTO与我国税制的改革[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3).
[2] 刘容.不同类型增值税效应及转型分析[J].天府新论,2000,(6).
[3] 杨崇春.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势在必行[J].财政与税务,2001,(1).
上一篇:农村税费改革的三个主要问题
下一篇:论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税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