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竞争有害论质疑(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金朝武 时间:2010-06-25
五、税收竞争的效果及其实证分析

  税收竞争不但有助于资本的流动,也有助于劳务的流动。在语言和文化相同的国家间,劳务的流动受税收竞争措施的影响更大。全球每年高达数百万人从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尽管主要是由于原因或者家庭团聚的原因,但是OECD的一项研究表明,移民活动受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一个经济原因就是个人税收问题。[40] 而在这些人群中,收入最高的最熟练工人受税收竞争的影响最大。造成人员国际流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有:

  1. 互联网的使人们更容易了解国外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是跨国公司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好的员工;

  2. 旅费的降低使得人们更容易在国外就业,同时保持跟自己亲人的密切联系;

  3. 许多国家都放宽了移民条件或者增加了移民指标,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尤其是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可以移民到这些国家。例如,美国签发给熟练专业人才的H1-B年度工作签证在2003年就有了实质性的增加,而加拿大等国则将其移民政策主要向技术熟练的人以及有钱投资者倾斜。这一现象在高新技术产业更加明显,而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受益者。有研究表明,1998年美国硅谷中有24%的高科技公司是由和印度移民经营的。[41]

  4. 互联网的发展还是有些人可以在不出国门的情况下为外国工作,从而获取国外收入;

  5. 区域性的贸易协定使得人们更容易流动。例如,欧盟就允许其成员国的国民在各成员国之间自由的流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也使得熟练的专业人才流动更加容易。

  由于人员流动的成本大幅降低以及各国对人员流动的限制减少,因此,如果人们对其本国的税收制度不满的话,往往可以通过移民方式转移到更好的经济环境中去。这一点在加拿大体现最为明显。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加速了技术人员在两国间的自由流动,但是由于美国的税率更低,因此,人员更多的是从加拿大移到美国。据估计,从美国移民到加拿大的熟练工和从加拿大移民到美国的比例约为1:6,从而造成了加拿大的“脑力资源枯竭(brain drain)”。[42]

  就欧盟而言,自从1992年取消欧盟内部移民限制以来,欧洲人对不同国家间税率的差别就日益敏感。尽管欧盟各国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大,但是熟练的年轻工人的流动还是非常频繁。尤其是在英国伦敦,由于那里的发展机会较多,税率较低,因此许多人都到这里来谋求发展,尤其是在高科技以及行业更是如此。据估计,在这里工作的人当中外国就占24%,而其中许多就来自税率更高的法国。[43] 目前大约有50万法国人居住在英国,而且近几年来,已经有数百家高速发展的法国管理公司将其总部转移到英国。[44]

  税收竞争措施对促进竞争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这方面,爱尔兰的经历恐怕最具说服力。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的石油短缺造成燃料成本上涨,而作为岛国的爱尔兰对国际贸易依赖严重,因此油价上涨使其经济遭受重创。其结果是,为了增加就业、支付社会福利开支,它只得大量举债,使其经济陷入困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爱尔兰逐步放宽了其居民移居海外的条件。1973年爱尔兰加入欧盟,此后每年从欧盟接受28亿欧元的经济援助,使其平均年增长率高达9%.[45] 这个惊人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其10%的公司税率。这个10%的公司税率是在其1980年的《财政法》中规定的,而且只适用于在爱尔兰某些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的非居民公司。这一税收激励措施对于吸引高科技公司发挥了巨大作用。自1989年以来,它把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如英特尔、微软、戴尔、苹果、甲骨文等,吸引到爱尔兰,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机软件出口国,[46] 而这些非居民公司也为爱尔兰创造了14万个就业机会。[47]

  根据爱尔兰1980年的《财政法》,这个10%的公司税率只适用于在都柏林的国际金融服务中心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Center) 以及在山农自由航空港区 (Shannon Free Airport Zone) 从事制造业以及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的公司。但是,在爱尔兰范围内适用32%税率的公司可以将其应纳税额跟适用10%税率的公司进行税收抵免,而且公司的主要股票种类必须在一个欧盟成员国的证券交易所进行实质性、经常性的交易。[48] 由于这一标准比较宽松,因此几乎所有有兴趣在爱尔兰投资的跨国公司都可以满足这一条件。

  20世纪80年代,由于对“制造业”这一条件的随意适用,以及后来《财政法》将10%的税率也适用于其它行业,因此,符合条件的公司越来越多。1981年,《财政法》将这一税率适用于渔业、工程服务和造船业,1984年又进一步扩展到软件开发,后来又扩展到船运以及鱼肉加。爱尔兰的这一税收政策跟美国里根总统在80年代采取的垂滴经济学 (trickle-down economics)[49] 观点颇为相似。根据垂滴说,当从最富有的人口中征收的税收减少时,那么他们本来用来交税的这部分财富就作为投资释放到经济中了,从而回过头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在1981年至1989年间,美国的税率虽然降低了,但是税收收入反而增加了3920亿元。[50] 同样,虽然爱尔兰的公司税率从32%降到10%,但其失业率降低了,而且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来自美国)增加了648.96%,GDP增长了19.5%,[51] 由于实行10%公司税率所产生的工业收入占其出口总收入的80%。[52] 大多数公司之所以在爱尔兰投资,都是由于它通过爱尔兰进入欧盟市场的税收成本较低。现在,爱尔兰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位居经济发达国家之首,几乎是美国的三倍,人均收入比英国还高,因此被戏称为塞尔特之虎(Celtic Tiger)(与亚洲四小龙相对应)。

  六、税收竞争与税收协调

  本人认为,税收竞争非但无害,而且还是可取的,而税收协调则不可取。税收协调一般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来实现:一是明示的税收协调 (explicit tax harmonization),另一是默示的税收协调 (implicit tax harmonization)。所谓明示的税收协调,指的示两个或者多个国家或地区明确同意确定一个最低的税率或者甚至决定按照同样的税率征税。[53] 例如,前面提到的欧盟要求其成员国规定其增值税的税率必须在15%以上,即属此类。如果所有国家的税率都是通过明示方式加以协调的,那么纳税人唯一的选择就是从事地下交易。事实上,地下交易在欧洲许多福利国家已经占到其GDP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54] 所谓默示税收协调,指的是不同国家能够对其居民的全球所得征税,以至于纳税人无法通过将其经营活动转移到低税率的地区以降低其税负的行为。[55] 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对其居民在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征税,就需要彼此之间交换有关信息。这也就是OECD报告中所强调的“信息交换”制度。许多人都知道,居民征税原则是个很好的想法,但是很难实现。主要障碍就在于居民所在国无法从收入来源国获得必要的信息。这样一来,纳税人往往低报其海外收入,并且更有动力从海外去获得收入。因此,居民所在国能否有效征税,关键在于不同政府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这也正是许多国家政府(包括美国)都支持税收信息交流以及进行税收协调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管什么形式的税收协调都会带来不表后果,这些不良后果主要有:

  1.它会导致税率的提高,妨碍税制改革。可以想象,高税率政府的政客们一般都不会喜欢税收竞争。因为一旦存在税收竞争,他们就有压力,需要把税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以阻止高级技术人员、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将其生产经营活动转移到税率更低的地区。但是如果没有竞争的压力,那么他们就能够实施更高的税率,提高税负,只要通过严格的税收征管措施,就能比较容易的获得较多的财政收入,就不会有动力进行税制改革,以跟其他政府进行竞争,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来维持政府机器的运转和提供公共服务。

  2.税收协调有损于国家税收主权,可能侵害纳税人的隐私。通过惩戒措施来保证不同国家和地区税收的一致性是对一国或地区税收主权的严重侵害。不管一个国家的税制是否合理,这都是其内部事务,他人无权干涉。要求一国政府制定,强制其银行向外国税务机关提供其居民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和状况,同样有侵害该国主权的嫌疑。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一个国家能够自由地运用各种工具——各种将成本施加于当地人民之上的工具——来吸引投资和税收,但是一个国家利用各种工具将成本施加于外人(包括外国政府)之上以吸引投资(或者将在其他地方的投资所得进行洗钱),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56] 但这种根据本国的利益来判断他国政策和行为的超国家利益论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它很可能成为强国欺压弱小国家的借口。许多大国向弱小国家发动战争不都是以其对本国构成威胁为由吗?如果认为某些国家有权要求比自己弱小的国家向其提供有关个人和企业的银行资信而不构成对该国经济主权的侵害,那么,弱小国家将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也将永远成为强国的附庸。反过来看,如果认为一个国家降低税率或者采取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增加了其他国家的成本,那么,禁止该国采取税收竞争措施是否也增加了该国的成本呢?如果认为一国拒绝向别国提供有关个人和企业的银行资信损害了别国的税收利益的话,那么强行要求别国制定法律,强令该国银行向其提供有关企业的银行资信,就不但侵害了该国的税收立法主权,而且还侵害了企业的隐私权和经营权。因为任何企业都有权选择合适的经营地点,以减小自己的经营成本,包括通过降低税负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成本。更何况有哪个国家在制定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别国的利益呢?各国自有各国的不同利益所在。他们在制定税收政策时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要求各国银行在协助他国追究刑事犯罪时提供有关信息是两码事,而且许多国家已经签定了这方面的协定。

  3.禁止税收竞争、实行税收协调有损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正如在商业竞争中,由于规模的作用,大生产商比小生产商更能在竞争中承受更低的价格;同理,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国应当比经济势力较弱的小国更能承受更低的税率。跟经济大国相比,小国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包括在经济建设上资金匮乏。许多避税港就是这样。他们往往国土狭小、或者地理位置偏僻,技术不是很发达。如果它在税收上都不能自主,只能按照某些强国的要求,维持较高的税率,那么它们就更难以吸收更多的投资来自己的经济。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其最基本的权利,如果这种最基本的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的话,那么其他的权利对它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4.实行税收竞争,有利于促使政府官员改善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根据蒂博的理论分析,地方政府之间为了赢得更多活动家庭 (mobile households) 而展开的竞争,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整体福利。[57] 个人在选择居住地时,往往会考虑自己对符合当地税负相关的公共货物的需求。如果一个家庭希望选择资金充足的公立学校,那么它就可能更愿意支付更高的财产税;否则它就可能搬到税负更低、但政府服务效率更高但更有限的地方去。[58] 由于一个地区政府税收的多少跟其辖区内居民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因此,为了避免失去居民,一个政府就不得不提供公共消费,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并确定一个合理的税率来符合当地的偏好 (local preferences),从而获得更多的纳税人的支持。

  七、结论

  综上所述,税收竞争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么可怕,相反,它有助于财富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分配,有利于促使政府官员改善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而税收协调则主要是高税率国家为了避免税收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它是与经济发展相背道而驰的。它不但可能导致税率的居高不下,妨碍各国各地区的税制改革,而且可能危及弱小国家和地区的税收主权,损害其利益。

  「注释」

  [40] OECD,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aris: OECD, 2001)。 See also Kirstin Downey Grimsley, “Global Migration Trends Reflect Economic Operations”,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3, 2002, p. E2.

  [41]Anna Lee Saxenian, “Silicon Valley‘s Skilled Immigrants: Generating Jobs and Wealth for California”,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of California Research Brief, June 1999, .

  [42]Mahmood Iqbal, “Are We Losing Our Minds? Trends, Determinants and the Role of Taxation in Brain Drain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 1999. See also: Pascal Salin, “International Tax Problems: between Coordination and Competition”, paper presented to the Mont Pelerin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Vancouver, Canada, August, 30, 1992.

  [43]Kirstin Downey Grimsley, “Global Migration Trends Reflect Economic Operations”,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3, 2002, p. E2.

  [44]Jack Anderson, “A Misery Index”, Forbes, February 21, 2001. See also Jean Francois-Poncet, “Brain Drain: Myth or Reality?” Senate of France, Report no. 388, 1999-2000 sess., June 7, 2000.

  [45]See: Clive Mathieson, “Its Eyes Are Still Smiling on the Celtic Tiger”, The Times (London), July 29, 2000, at 1.

  [46]Ibid.

  [47]See: Bob Sullivan, How the Irish Got Really Rich? MSNBC Technology Section, at (last visited Jan. 20, 2002)。

  [48]See: Philip O. Figura, “European Union Tax Rate Harmony: An Unattainable and Detrimental Go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Vol. 8:1, p 138.

  [49]垂滴说,也叫做滴如说,是美国的一种经济学理论。根据这种理论,政府预期将财政津贴直接用于福利事业或公共建设,不如将财政津贴交由大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更能促进经济增长。

  [50]See: James K. Glassman, The Truth About the Reagan Tax Cut (Aug. 15, 1996), quoted from Phillip O. Figura, “European Union Tax Rate Harmony: An Unattainable and Detrimental Goal”, New Eng. Journal of Int‘l  Comp. Law, Vol. 8:1. p. 134.

  [51]See: Financial Statement of the Minister for Finance Mr. Charlie McCreevy (Dec. 1998)。

  [52]See: Clive Mathieson, “Its Eyes Are Still Smiling on the Celtic Tiger”, The Times (London), July 29, 2000, at 1.

  [53]Daniel J. Mitchell, “A Tax Competition Primer: Why Tax Harmo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Undermine Americ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Backgrounder, No. 1460, July 20, 2001.

  [54]同前注。

  [55]同前注。

  [56]Julie Roin, “Competition and Evasion: Another Perspective on International Tax Competition”, Georgetown Law Journal, March 2001, 89 Geo. L.J. 543, p. 597.

  [57]Chris Edwards and Veronique de Rugy, “International Tax Competition: A 21st-Century Restraint on Government”, Policy Analysis, No. 431, April 12, 2002, p.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