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董铁军 韩凌玲 时间:2010-06-28
 [摘要] 本文应用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开发了一个基于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集中共享、分段维护(根据管理权限和各部门单位的管理职能合理划分共享及维护的权限);人事管理相关业务工作实现微机自动化处理;最终达到网络办公、重塑业务流程。
  [关键词] 人力资源 C/S和B/S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
  
  一、管理系统的可行性
  随着机的普及,目前煤炭都为各生产经营单位配备了计算机,但大多只是用于存储资料、写材料和打印一些材料,在人事管理上还是传统模式,人们每天进行着繁琐、冗杂的事务性工作。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而且使得各职能部门相互隔离、信息流动受阻;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常常扭曲、失真。员工的信息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很难做到人力资源信息的集中共享。实现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行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可行性:目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都比较高,掌握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为软件的使用与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持;现有局域网条件及软硬件设施完全具备开发条件;计算机处理的准确度是人工处理望尘莫及的。
  2.可行性:从系统的逻辑模型出发,提出若干较抽象的物理模型供选择,并从经济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估算开发成本、运行费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论是可行的。
  3.运行可行性:使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网上人员调配,员工管理与考核实现网络化,薪酬管理网络化,基层生产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现网上资源共享等,摆脱乏味的人力资源统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功能
  1.通过网络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广泛共享。根据管理需要及各单位的管理职能,建立了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各基层单位、各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使用界面和相应功能。具体可解决以下问题:
  (1)公司领导可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在任何一台在局域网内的电脑上随时随地查询统计公司人力资源的各项基本信息,如:每名员工的姓名、工号、单位、家庭住址、工种、岗次、岗资、合同期限等;对公司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操作人员队伍的整体情况(如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民族结构、岗位分布情况的分析、公司员工的分布情况、在岗、非在岗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或分部门、分单位的进行统计分析;对在册和非在册人员人数进行当前和某月末统计分析;对人员变动情况进行某月变动人数统计、变动名单查询、单个员工变动情况查询和一段时期内的变动人数统计;对员工处分情况进行查看;对各种统计分析结果能够在计算机上随时进行打印。
  (2)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授权各单位的管理权限,并可以进行网上基础信息编辑、信息查询、人员调配、统计报表、干部考核管理、劳动合同管理、薪酬管理等等。
  (3)各基层单位只要经过人力资源部门授权,就可通过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在本单位或其他电脑上完成如下功能:浏览、查询、统计本单位所有员工的基本信息;对本单位员工队伍的整体情况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对本单位各个月份人员变动情况进行查询;对各种查询及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打印等。
  (4)机关各职能部门只要经过人力资源部门的授权,就可通过网络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相关信息的共享及相关的统计查询功能。如社保及工资结算中心可通过网络查询、统计公司所有员工的分布情况及每月员工的变动情况等;计划定额科可通过网络,查询统计公司各单位员工的工种构成情况、岗位分布情况等。各部门能查询统计的内容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其管理职能而设定。
  通过以上功能的实现,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单位可通过网络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且查询统计快捷、准确、操作简单(各种查询统计都是以人机对话的菜单形式出现),减少许多信息管理上的中间环节、优化部分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分部门维护。根据管理职能和权限,实现人力资源信息通过网络分部门日常维护和集中共享,使得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更为、合理、高效。具体完成了以下几项功能:
  (1)管理信息系统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由人力资源部干部管理组通过网络对系统进行维护;操作人员的基本信息由人力资源部员工管理组通过网络对系统进行维护。
  (2)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学历情况、职称情况、职业技能等级情况、技术工人所持证书情况等有关员工培训的信息都由员工培训部通过进行日常维护。
  (3)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有员工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操作岗员工的职务(如:组长、队长、班长、车间主任等)等变动较频繁、基层单位掌握的信息由各基层单位通过网络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4)管理信息系统中,各单位剩余劳动力(工种)及短缺劳动力(工种)的有关信息由各单位通过网络进行动态的维护和修改,以便公司准确、及时的掌握了解各单位劳动力的供求情况,通过公司有计划、有组织的合理调配,达到公司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业务工作实现了微机自动处理,可大大简化以前业务工作的环节和程序。具体有以下几项功能:
  (1)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员工流动业务处理,实现了微机自动处理。如员工的内部流动、公司减员、公司增员都可在系统相应的操作界面上输入修改,机自动完成对人力资源数据库的修改维护、传调单的自动打印、有关变动信息(如:变动时间、变动的类型等)的自动存储等功能。业务操作人员可随时随地对公司任何阶段的员工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打印。
  (2)管理信息系统中,员工的变岗、核岗、工资处理、工龄核实等事项的处理实现微机自动处理。计算机自动完成员工有关信息的修改、传调单的打印、有关变动信息的自动存储等功能。
  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可做到相关信息的透明公开,做到基层单位、各职能部门、人力资源部、公司领导等多方相互监督和反馈,从而保证各项基本信息的正确无误,进一步促进各部门的工作的严谨性,减少错误。
  三、系统运行模式的设计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MIS系统平台模式大体上分为4种: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简称C/S)和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
  本系统决定采用了C/S和B/S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查询和决策,录入工作比较少,所以采用B/S模式比较合适,所以我们将第二层Web服务器和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统一放在一台服务器上进行管理,虽然如此,这样并不破坏B/S模式的三层结构。而对于统计部门需要较快的存储速度和较多的录入,交互性比较强,所以决定采用C/S模式。
  2.网络拓扑结构。现有局域网采用了星形拓扑结构,主干采用光纤设备,各子系统采用5类屏蔽双绞线,服务器和客户机均采用10M/100M自适应网卡,这样可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要求和上国际互联网的需要。
  3.系统软件平台。本系统中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作为网络操作系统,由于该网络操作系统安全可靠,所以非常适合构建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局域网。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与Windows 2000 同为微软系列的SQL Server 2000。在B/S模式下我们选择ASP。对于数据库的访问,我们采用ADO数据访问技术。
  在行政管理部门,我们采用B/S模式进行设计,第一层客户机负责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处理针对用户的输入和输出,采用ASP进行开发;第二层的Web服务器是连接客户机和数据库服务器的纽带,它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存在,负责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的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通过OLE DB 与相应的后台数据库相连,并通过数据库访问组件ADO(ActiveX Data Objects) 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并把结果返给客户端;第三层的数据库服务器则执行真正的数据库操作。在数据统计中,我们采用C/S模式进行设计,利用VC++语言直接将用户的请求通过ADO数据访问技术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
  四、结束语
  目前本系统已投入正式使用,网络和服务器运转均正常,实现了基于C/S、B/S结构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我们既不能放弃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又要为广大用户提供熟悉的界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保证及时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日常业务,又能够方便地上网浏览信息,增强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