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腰椎管狭窄症6次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卢旭华,陈德玉,赵定麟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编者按: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其狭窄部位总是在椎间盘一椎间关节水平,构成椎管前壁的是椎间盘,若发生后突,狭窄引起的症状就会更加严重,本例7年先后6次手术,始获得良好疗效,其经验教训和注意事项等在本文中均已阐述。应该牢记,手术既是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对病人也会造成创伤。因此,各种手术都有其适应证和施行的要求和条件,切不可过度手术,前车之鉴,应引以为戒!

    近年来,脊柱外科技术快速,各种腰椎伤患者的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手术病例日益增多,但各种腰椎手术的并发症和翻修病例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施术节段的范围与难度增大,翻修手术技术操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增加了施术的风险。本院于2002年11月收治1例在外院先后行5次手术治疗而效果不佳的复发、严重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过精心、细致的术前准备,耐心、准确的术中操作,彻底减压,重建腰椎稳定性,达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随访5年患者症状无复发,恢复满意。现在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史

    患者,男性,54岁,以“间歇性跛行、伴右下肢疼痛23年,加重2个月”为主诉于2002年11月入院。患者23年前开始出现上述症状,疼痛由右臀部向足部放射,不伴腰痛,休息后可缓解,后症状逐渐加重,不能行走。在当地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经推拿、牵引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缓解。7年前右下肢再次出现相同症状,仍在当地医院因L4、5椎间盘突出症而再次手术,术后疼痛症状消失,但出现右足下垂症状。3年前因右下肢疼痛而在当地第3次行腰椎手术,术后感右小腿胀痛、麻木,轻度活动后症状即加重。2年前又在当地医院第4次腰椎手术,术后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且行走时出现跛行,3个月前又行第5次腰椎手术,术后症状仍无缓解,近2个月以来双下肢疼痛症状加重,只能卧床,已影响生活及工作。

    1.2  体格检查

    T36.9℃,P80次/分,R21次/分,BP140/95 mmHg。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态较胖,神志清,精神可,抬入病房。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皮下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五官无异常。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叩诊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心尖搏动。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

    专科情况:患者平卧位,腰椎活动范围受限,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背部有一长约30 cm的手术瘢痕,L3~5双侧棘突旁压痛,L4右侧叩击痛,伴右下肢放射痛,放射至右小腿内侧。右下肢肌张力稍弱,双直腿抬高试验(+)。左右伸屈膝肌力4级,左右踝、踇趾背伸肌力0级,趾屈肌力3级。双大腿前外侧、小腿内外侧、足背、足底皮肤感觉减退。双膝腱反射、双跟腱反射减弱。髌阵挛、踝阵挛未引出。双侧巴氏征(-),双侧提睾反射和肛周反射存在。

    1.3  辅助检查

    腰椎CT、CTM片示:腰椎管严重狭窄,L3~5节段椎管内占位明显。腰椎MRI示:L3~5椎体平面硬膜前后方受压明显,L3~5椎间盘突出。腰椎管造影示:L3椎体下缘造影剂中断。(图1)

    1.4  入院诊断

    (1)严重型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复发;(2)L3、4椎间盘突出症。

    1.5  手术经过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积极术前准备,并针对患者的肥胖体态、膨隆腹部术前特别预制了石膏床以保证术中腹部不受压,减少出血。于入院后第7 d手术,全身麻醉,俯卧位,取L3~S1后正中切口,行相应水平椎管内仔细、准确、广泛减压,并切除L3、4突出之椎间盘。施术8h,仅切除椎管内及手术入路途径中的瘢痕组织即达500余克,恢复椎管形态及硬膜囊搏动后施以行L3~S1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图2)、后外侧植骨融合及腰骶部筋膜皮瓣转移术,术后复查MRI示腰椎管减压充分,硬膜囊形态恢复(图3)。

    1.6  术后情况

    患者出院时左右膝关节伸屈肌力4级,左右踝关节、足趾伸屈肌力3级,双下肢皮肤感觉好转,伤口一期愈合,3个月后患者来院随访时已步行自如(图4)。随访5年患者恢复满意。  图1术前CT(a,b)、CTM(c,d)、MR(e,f)及腰椎椎管造影(g,h)显示严重椎管狭窄伴硬膜囊致压征

    图2术后X线检查示内固定位置良好

    图3复查MR椎管减压满意,腰骶部硬膜囊形态已恢复

    图4术后患者足部活动逐渐恢复,3个月后随访,步行来院1.7  术后诊断

    (1)严重型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复发;(2)L3、4椎间盘突出症。

    2  讨论

    此种严重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大多是在先天发育型椎管狭窄的基础上,加上后天诸多诱发因素如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等使椎管狭窄程度加剧而行各种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节段性椎管减压术、腰椎管开门术等,少数病例曾被多次手术,如果减压不彻底,可因术后创伤反应加剧病情不得不继续,包括再次手术。

    回顾本例患者病史,其体态肥胖,手术中体位较难摆放,其显露困难,术中出血较多,如果没有恰当的术前准备,术者在术中往往会因为体力消耗、失去耐心、顾及患者生命体征等原因而草草结束手术;减压不全的后果直接导致再次手术翻修;而翻修手术所面临的上述问题会更严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对此种病例必须全面认识,尤其病理解剖状态要认真分析,并找出造成目前状态的主要因素,再作进一步处理。引起症状复发的原因甚多,主要有以下几类因素: (1)初次手术减压范围不够最为多见,主要是椎节减压之长度或宽度不够;(2)忽视其他病变,术中对椎管前方之椎间盘(突出、脱出等)、侧方小关节增生、畸形等未能同时处理;(3)术后血肿形成,不仅引起神经致压症状,且血肿机化后所形成之疤痕可以构成新的纤维管道狭窄;(4)术后椎节失稳,如果术中对腰椎后结构切除过多,而又未行植骨融合或其他内固定术,则术后由于椎节不稳而易引发新的症状;(5)广泛瘢痕形成,除瘢痕体质患者外,多次手术病例亦易引起手术局部广泛瘢痕化而形成新的致压物;(6)其他因素,包括病变局部的各种继发性改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均可直接影响本病之转归。翻修手术的处理原则包括:(1)先行观察,对手术后不超过3个月者,如神经致压症状无进行性加剧,均应先行观察,并按原治疗计划随访1~2个月;(2)对再手术应持慎重观点,不要认为自己的水平会高于前次施术医师,尤其是对于无明显违规操作的病例;(3)术前需充分准备,对已决定施术者,术前应充分准备,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术者和助手们术前制定认真而细致的手术方案、准备充足的全血和血浆、术中体位摆放及麻醉方案等;(4)选择最佳固定方式,对未行固定或原固定方式不佳、而椎节又欠稳定者,则应全面考虑,并力争选择最为理想的固定方式。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此类翻修手术往往考验术者的体力和耐心。为医者要理解患者之疾苦,既然手术的过程也是医生流汗、病人流血的过程,那么就不要让血、汗白流,术中一定坚持减压彻底、固定牢固、融合可靠,以免重蹈覆辙,反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