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40例非酒精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联合分成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14d。各项指标的变化的变化。结果: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能够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结论:临床联合用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比单纯甲还原型谷胱甘肽效果好,值的推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发病关系密切。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院2007年3月~2009年5月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37.5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病程2.4 年;合并高脂血症8例,糖尿病4例,肥胖者13例,ALT>40U/L;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6个月~10 年,平均病程2.6年,高脂血症10例,糖尿病5例,肥胖14例,ALT>40 U/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血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于2006年2月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执行[1]。
1.3 病例排除标准: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重型肝炎倾向、妊娠、凝血功能障碍、近期出现消化道或其他部位出血、精神病及癌症、血管瘤患者均予以排除。
1.4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祛除病因,如戒酒、调整饮食结构、运动等治疗,糖尿病患者常规服用降糖药。对照组患者采用保肝(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对症支持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症支持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静脉滴注1次/d。
1.5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及肝脏的超声影像学改变。
1.6 疗效标准:根据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B超等检查结果判断。显效:临床性反应状消失或基本消失,B超提示肝脏炎性反应较治疗前明显好转,TC与TG均下降>原值的20%,ALT下降>50%;好转:临床症状好转,B超提示肝脏炎性反应较治疗前有所恢复,TC与TG均下降原值的10%~19%,ALT下降>30%,但是<50%;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或加重。
1.7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变化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异甘草酸镁为甘草酸第四代制剂,是单一的18-α异构体甘草酸,已有的研究显示,它较以往的甘草酸制剂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1],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血塞通是从名贵中药材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甙经进一步提纯精制而成的液体制剂,具有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提高血、脑组织SOD活性,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合成前列腺素,从而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微血栓的形成,降低血小板黏度,有利于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从而达到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循环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治疗NASH,及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NASH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治疗疗效优于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说明两药联合有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护肝降脂效果。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病学杂志,2006,14(3):161.
[2]陈尉华,徐中南,陆伦根,等.异甘草酸镁对培养肝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J].肝脏,2006,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