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与分次硬膜外隙小剂量吗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
作者:邢书生,赵立敏,曹金华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镇痛
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众多,但各有优缺点。本研究旨在观察单次与分两次将2 mg 吗啡复合布比卡因、托烷司琼注入硬膜外隙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有剖宫产指征且无严重并发症孕妇10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5~35岁,体重50~100 kg。于L2~3间隙行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给药: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1 ml,给药量2~3 ml。针斜面向头侧,硬膜外隙置管4 cm,留做术后镇痛用。手术历时30~90 min,所有病例硬膜外隙均未追加局麻药,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24 h。
1.2 镇痛方法
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单次组术后向硬膜外腔1次注射:吗啡2 mg+0.5%布比卡因2.5 ml+托烷司琼2 mg+盐水至5 ml,随后拔除硬膜外导管。分次组术后:吗啡2 mg+0.5%布比卡因2.5 ml+托烷司琼2 mg+盐水至10 ml,先向硬膜外隙注射5 ml,12 h 后再注射余下的5 ml,随后拔除硬膜外导管。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略)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术后1、6、12、24、48 h 各时点在静息状态下伤口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0~9级)[1]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0~3分为优,4~5分为良,6~8分为差。镇静效果采用Ramasay评分[2],2~4分为镇静满意,5~6分为镇静过度。(2)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腹胀、呼吸及排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满意率100%,单次组有3例病人略显烦躁不安,分次组有2例病人自我感觉不好。镇痛、镇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间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比较(略)
两组病人中单次组有6例出现皮肤瘙痒,在24 h 后拔除导尿管,5例有尿潴留现象,分次组有2例皮肤瘙痒,分次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单次组(P<0.01),见表3。表3 两组镇痛期不良反应比较(略)
3 讨论
吗啡在硬膜外隙可透过硬脊膜,作用于脊髓后角胶质中的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吗啡复合局麻药持续输注于硬膜外隙,产生联合作用(通过吗啡与脊髓胶质的阿片受体结合及局麻药直接阻断脊神经根传导痛觉信息的双重途径发挥镇痛作用),抑制或减轻手术后的伤害性刺激,但可能会引起尿潴留、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其副作用的发生率与吗啡剂量成正相关。探索镇痛效果好又能使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的术后镇痛方法是目前关注的重点。本组结果表明,单次或分次硬膜外小剂量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分次注入时,单位时间吗啡量更小,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更安全。
【】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179.
[2]俞卫锋.麻醉与复苏新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