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汶川抗震救灾部队医护人员应激因素调查分析
【关键词】 军人;抗震救灾;应激因素;调查分析
为了解部队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医护人员心理应激状况,我们对部队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医疗人员进行了心理应激因素测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共35人,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22~46岁,平均30.6岁,护士15人,医生20人,首次参加特殊任务的28人,参加过“维和”、“非典”等特殊任务2次及以上的7人,均排除慢性躯体疾患及精神疾病。
1.2 测评方法
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1~2]调查表,由受过心理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测评,在统一语指导下详细填写,无记名答卷并独立完成,在抗震救灾出发前和抗震救灾回撤后发放调查表进行应激因素测评。内容包括:(1)地震灾情,如:地震大小、余震、房屋倒塌、公路毁坏、山体滑坡、受灾人员情况等。(2)恶劣天气,高温,闷热,风雨。(3)工作,宣传动员。(4)灾区疫情。(5)睡眠剥夺。(6)高强度工作。(7)饮食水供应。(8)社会认同。(9)应激预案启动。(10)其他,如:保障、物资储备、抗震救灾技术等。
1.3 评定标准
症状严重程度采用5级评分法,即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偏重(3分)、严重(4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参数资料采用单因数方差分析,非参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得分为因变量,可能影响参加抗震救灾医疗人员心理应激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抗震救灾前后心理应激状况测评
参加抗震救灾后,护士组心理应激因子得分与抗震救灾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医生组心理应激因子得分与抗震救灾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军队医护人员参加抗震救灾前后心理应激因子测评结果(略)
2.2 军人参加特殊任务的不同次数对心理应激的影响
首次参加抗震救灾任务与参加过2次及以上特殊任务的军人相比较,参加过2次及以上特殊任务的军人心理应激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军队医护人员参加抗震救灾执行不同次数特殊任务对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略)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部队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人员参加抗震救灾前后的心理应激因素变化较大,究其原因,其一是灾情严重,对救援人员心理冲击比较大,其二是灾区不断的余震,给参加救援人员带来生命危险,其三是医生、护士大多数首次参加执行特殊任务,抗震救灾时紧张、易激动、防护意识差、易受伤,加之当地高温、易中暑、震情突发、受灾面积大、困难、卫勤保障有诸多不便等都给参加抗震救灾医疗人员带来心理压力;相对比之下,曾经参加过2次以上特殊任务的医护人员,例如参加过“维和”、“非典”的医护人员,心里应激能力提高,紧张度降低,影响心理应激因素主要是高强度工作,睡眠剥夺及饮食水不足等。执行特殊任务的次数对军人心理应激的影响显著,这与心理应激的适应有关。本调查显示执行过2次及以上特殊任务的医护人员心理应激水平提高,自信心增强。
影响部队参加抗震救灾人员的心理应激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震区灾情和恶劣天气是不可控制的以外,高强度工作、灾区疫情、睡眠剥夺、食水供应等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做好这些工作的统筹安排,可以使心理应激的负面因素转化成正面因素,加上宣传、应急予案启动和社会认同使得部队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这对提高军人的心理应激水平有重要作用。
【】
[1] 马强,王洪飞,周荣河,等.两栖装甲部队卫勤人员登陆演习心理应激状况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7,25(1):42.
[2] 李权超,何英强,申国祥,等.我军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的编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21(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