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46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海平,朱利锋,刘湘岳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感染性乳腺炎症,其发病率占乳腺良性疾病1.41%~5.36%[1],临床上极易误诊。2000年4月—2005年5月间我院收治4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均为女性。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2岁,<40岁32例,均发生在非哺乳期,病程3 d~1年。左侧27例,右侧28例,1例为双侧浆细胞性乳腺炎。就诊时有手术史者7例,其中2例2次手术史,1例3次手术史。
1.2 临床表现
乳腺肿块29例,乳头溢液10例(浆液性溢液9例,淡血性溢液1例)。乳晕旁瘘管形成7例(肿块切除术后形成6例,反复红肿后形成l例)。乳腺肿块伴乳头凹陷8例,肿块反复红肿疼痛18例,双侧乳腺肿块伴脓肿形成1例(位于乳晕旁),肿块与皮肤粘连9例。
1.3 辅助检查
全部病人均行B超检查。29例提示乳腺低回声肿块,1例双侧乳腺肿块者示低回声肿块伴部分液性暗区,18例乳腺肿块可探及腋下肿大淋巴结。10例乳头溢液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乳腺导管造影5例,均示乳腺导管扩张。全部病例术前均未行针吸细胞学检查。
1.4 手术方法
肿块区段切除术29例,术中常规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乳腺瘘管切除术7例,术中美蓝瘘管造影,沿蓝染区域切除瘘管及部分乳腺组织,术中注意清除乳晕下肉芽组织病灶。乳腺导管剥离术10例,术中按压乳头确定溢液导管,置入细套管针注入亚甲蓝少许,于乳晕旁做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蓝染乳腺导管,沿导管区段切除蓝染乳腺组织,切除标本常规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术中均用可吸收线缝合乳腺组织,减少局部异物反应,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减少切口积液发生。
1.5 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因迄今仍不完全清楚,该病由Ewing1925年首先提出,是以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非哺乳期乳腺脓肿及乳头部瘘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乳腺疾病。1956年Haagensen首次提出本病是以乳头部大导管引流停滞为基础,因而命名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当病变到一定时期,管周出现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时才称其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一般认为与哺乳障碍,乳腺外伤,炎症,内分泌失调及乳腺退行性改变有关。也有认为与厌氧菌感染有关,乳腺内积聚的类脂过氧化物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导致厌氧菌在乳管内滋生而引起化脓性炎症。
2.2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30~40岁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主要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个阶段。其主要临床特征:(1)乳腺肿块:多位于乳晕旁,急性期肿块较大,边界欠清,可伴有肿痛及压痛,至亚急性期及慢性期,肿块持续缩小形成硬结。(2)乳头溢液:为部分病例首诊症状。多为淡黄色浆液性与乳管内分泌物潴留相关。(3)急性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伴压痛,质软不融合,随病程进展逐渐缩小或消退。(4)由于乳腺导管纤维增生及炎性反应可导致乳管缩短,乳头凹陷,部分病例可出现皮肤橘皮样改变。(5)部分病例随病程进展可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经久不愈的通向乳头部的瘘管。
2.3 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钼靶X摄片主要表现为片状模糊致密影,肿块边缘似有毛刺状改变,易与乳癌相混淆。B超检查常提示病灶位于乳晕后或乳晕周围,内部不均匀低回声无包膜,无恶性特征的肿块,导管可呈囊状扩张。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和乳头溢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炎细胞及浆细胞。乳管造影可清楚显示扩张的导管。目前尚无一种辅助检查有确认价值。确认仍需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2.4 鉴别诊断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随着人们对该病的不断认识,诊断率不断提高,但仍存在漏诊与误诊,尤其是在基层。肿块型乳腺炎特别是有乳头凹陷皮肤橘皮样改变时应与乳腺癌相鉴别。乳腺癌肿块无触痛,病程进展中肿块逐渐增大,腋窝淋巴结肿大可融合成团质硬,超声示肿块血流丰富可有钙化,而肿块型乳腺炎可有红肿,触痛,随病程进展肿块及腋窝淋巴结可缩小消退。瘘管形成者与结核性乳腺瘘管相鉴别。可分泌物查找抗酸杆菌。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者应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相鉴别,溢液涂片及乳管镜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2.5
手术是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而有效治疗方法。急性炎症期常合并有细菌感染,应先行抗感染治疗及局部理疗,待炎症控制后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完整切除病灶,特别是必须清除乳晕下大乳管内病灶,否则极易复发。本组有6例首次手术未完整清除病灶,术后切口经久不愈形成瘘管。对于乳头溢液,术中美蓝标记受累乳管,再行包括受累乳管的乳腺区段切除术。对于慢性瘘管可术中美蓝标记瘘管,切除瘘管及周围炎症组织与扩张导管,术中应特别注意彻底清除乳晕下导管内病灶。伴乳头凹陷者可做沿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主导管病灶同时乳头外翻整形。术中尽可能使用可吸收线缝合乳腺组织,使术区不留残腔且减少异物反应。对于肿块较大或经多次手术切口经久不愈保留乳头乳晕有困难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可行单纯乳腺切除术。
【】
[1] 阮华,杨红健.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体会[J].浙江临床医学,2003,2(5):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