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益肝冲剂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80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张超贤,秦咏梅,郭宝瑞

【摘要】  目的:探讨三甲益肝冲剂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诊断为抗结核药物性肝炎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组40例予三甲益肝冲剂治疗,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治疗,疗效进行χ2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药物性肝炎大多发生于强化期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乏力、纳差黄疸、腹胀肝区疼痛及肝大,三甲益肝冲剂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三甲益肝冲剂治疗1周内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炎表现及恢复肝功能作用,对于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有较高疗效。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肝炎;三甲益肝冲剂

  在治疗结核病过程中由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和治疗时间长,常出现肝功能损害。我院自制复方中药三甲益肝冲剂应用于临床十余年,已被证明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的理想药物[1],但尚未见对药物性肝炎治疗效果的报道,本文对三甲益肝冲剂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作进一步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共收治8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均符合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2]。男55例,女25例;年龄19-68岁,平均36岁。本组80例入院时常规肝功能、肝胆B超及甲-戍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既往无肝功能损害及肝炎史,在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过程中均有乏力、恶心呕吐等不适,化验胆红素转氨酶升高,排除各种肝脏本身损害,且均为诊断明确的初治肺结核病患者,其中在抗结核强化期内65例,继续期15例。1个月内为45例,2个月内为20例,3-6个月内为15例,均为初治菌阴病例,化疗方案为2HRZE/42HR。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抗结核方案,性别,肺结核类型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所有患者一经确诊,立即停服抗结核治疗药物,卧床休息,予以足够热量与蛋白质饮食,静脉滴注葡萄糖、大剂量维生素B、维生素C等护肝药治疗。并根据临床类型予以相应治疗,偏重者加用复方支链氨基酸、血浆、白蛋白、磷酸果糖等支持治疗,有出血倾向者加用维生素K,有黄疸用苯巴比妥、门冬氨酸钾镁退黄,合并感染者予抗感染,并加用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两组基础护肝用药大体相同。治疗组:基础用药加用三甲益肝冲剂,每次15g,每日3次。对照组:基础用药加用肝泰乐注射液0.3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药过程中每1-2周检查肝功能1次。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加重,则至少每周检查肝功能1次。记录用药史、症状体征、肝功能试验、PT、血沉及 X线胸片、肝胆 B超情况。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  治愈:临床表现消失,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表现大部分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临床表现较前减轻,肝功能轻度异常;无效:临床表现无改善,肝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食欲差、恶心呕吐、肝区不适、腹胀,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每周复查1次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 均高于正常值,B超示肝脏弥漫性损害。

  1.4  安全性评价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与临床药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评价,并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效果  治疗组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略)

  2.2  两组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肝功能恢复较对照组迅速,治疗2周后轻症患者肝功能已基本降至正常,4周后34例患者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对照组治疗2周后轻症患者肝功能检测指标仍高于正常值0.5倍-1倍,治疗4周后仍有少数患者肝功能未全部恢复正常。治疗4周后肝功能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表2  两组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略)

  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中毒反应,其中以肝功能损害对人体影响最大,严重的甚至因急性肝坏死而导致患者死亡[3]。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一般分为毒性作用和过敏作用[4]。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常导致肺结核患者化疗方案中断或更改,因此如何快速解除或减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使患者治疗顺利进行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药物性肝损害属中医学“黄疸”、“胁痛”范畴[5]。多与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及湿热交阻有关。本实验所用的中药复方三甲益肝冲剂,系由仲景“鳖甲煎丸”加减化裁而来,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疏肝利湿之作用。方中鳖甲滋阴清热,桃仁、丹参、郁金活血化瘀;大黄、金钱草清热利湿;黄芪健脾益气;鳖甲、黄芪提高免疫功能;桃仁、丹参、郁金等有改善肝脏微循环作用[6]。诸药合用,使肝气疏泄,脾气健运,湿热得清,瘀热得除,黄疸消退。
   
  笔者所选用的自制三甲益肝冲剂,不论在临床疗效,还是在改善肝功能指标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能较好地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作用。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且又不增加肝脏负担,是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理想药物;对改善肝脏微循环、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恢复、再生有良好作用。该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伤,疗效肯定,病人容易接受,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1]申保生,乔汉臣,翁孝刚,等.三甲益肝冲剂抗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J].医药学报,1998,13(5):35-37.

  [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综合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40-43.

  [3]韩 丹,张和武.2H3Z3S3(E3)/4H3R3方案治疗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中国防痨杂志,2000,22(3):151-153.

  [4]赵凤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J].中国社区医师,2003,19(1):12-14.

  [5]彭海燕,章永红,叶丽红.豆楮护肝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62例[J].陕西中医,2007,28(1):3-4.

  [6]乔汉臣,申保生,毛乾国,等.三甲益肝冲剂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21(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