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肺肾、祛湿化痰法治疗老年与老年前期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173例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中医药疗法;滋养肺肾;祛湿化痰.临床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中医辨证以虚实错杂为主要病机特点,肺肾两虚是其病本,痰湿内盛是其标,病情较急性发作期为缓,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及“标本兼治”的原则,当以滋养肺肾、祛湿化痰、宁嗽平喘为主要原则,以《景岳全书》金水六君煎为主方加减治疗,并与蛹虫草菌粉胶囊对照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凡符合1979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肺肾不足,痰湿内盛证候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在45~70岁者均可纳入临床研究病例。其中治疗组纳入173例,对照组纳入57例,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中医症状积分、肺通气功能等指标经χ2 检验、方差分析、Wilcoxon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试验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进行。采用SAS6.12由机软件随机分组。治疗组:予金水六君煎(三九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药用:当归、熟地、陈皮、清半夏、茯苓、白术、全蝎、川芎、甘草)。1袋,分2次冲服。对照组:每日服用蛹虫草菌粉胶囊3次,每次4粒(1g)。以两月为1个疗程。试验观察期间,停用其他与本病治疗相关的药物,但感冒可对症用药至发作前水平,并可继续服用试验用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新药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执行。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将采用SAS6.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将被认为所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略)
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组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均有较好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略)
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组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均有较好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 肺功能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肺功能测定的比较(略)
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FEV1%、VC%、PEFR,组间比较VC%、PEFR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慢性支气管炎是以慢性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在我国特别是东北属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国内近年的统计,其平均患病率为3.82%,并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
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人口老龄化、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其反复发作,进一步可导致肺气肿、肺心病、肺性脑病,直接危害到人类健康,因此为减少其发作,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命质量非常必要。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喘病”等范畴,笔者认为,该病是由反复外感,多于冬春寒冷季节,寒邪直接或间接袭肺,导致肺失宣降,积湿聚痰,患者与医家不能审时辨证,导致疾病迁延,痰浊内蕴,日久形成肺虚为主的发病基础。肺病日久,子盗母气,势必导致脾气亦虚,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失于运化则痰湿内生,上干于肺,导致肺失宣降,咳嗽、咯痰、喘息诸症立现,故自古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五脏之疾,虽具能生痰,但无不由乎脾胃”,“脾主湿,湿动则为痰”之训,然而肺病日久势必影响至肾,导致肺肾两虚,肾虚则不能温煦气化,则水泛成痰,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1] 。故笔者以滋养肺肾祛湿化痰立法,用当归、熟地滋肺肾阴血以治本,二陈汤燥湿化痰以治标,标本兼治,配以川芎引药入于上焦,全蝎即可解痉止喘,又可调久病入络之顽疾。临床应用以年迈阴虚、肺肾不足所致咳嗽呕恶、喘逆多痰诸症。
本组临床研究表明滋养肺肾、祛湿化痰法能明显改善咳嗽、咯痰、喘息等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9.6%,显效率为5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显效率为38.6%,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而且能改善胸部X线表现及肺通气功能,且临床观察无毒副作用。说明滋养肺肾祛湿化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整免疫功能与镇咳祛痰作用相关[2]。
:
【参考文献】
[1]杨 新.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近年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3,23(5):49-51.
[2]梁中琴.二陈汤粗粉与二陈汤镇咳祛痰作用比较[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9):8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