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1],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康复的方法很多,一般倾向于保守治疗,但疗效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科近年来对1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配合整体康复护理,极大地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腰腿的运动功能和ADL。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9例中,门诊150例,住院29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并排除结核及肿瘤等严重消耗性疾病。其中男135例,女44例;年龄22岁~72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7 d 20例,7 d~<1个月55例,1个月~6个月60例,>6个月44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护理组120例和对照组59例,采用贺续珊改良的Fairbankjc“腰痛病情评分表”进行功能评定[2]。护理组中功能5级15例,4级30例,3级62例,2级12例,1级1例;对照组功能5级3例,4级12例,3级35例,2级7例,1级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功能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电脑腰牵、针灸、理疗、按摩等)基础上,接受常规的护理。 如急性期嘱患者睡硬板床休息,给患者发放一张此病配合注意事项,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其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必要时选择病例介绍或请其他患者现身说法,传授经验,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和心理负担,克服病态心理,增强康复的信心,鼓励患者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治疗。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整体康复护理功能训练[3],体位处理:急性期或发作期患者多屈膝、屈髋,尽量放松腹部和腰背部的肌肉,注意变换体位,预防褥疮;恢复期腰腿伸直,采取半坐休息位;腰腿部关节活动度练习:急性期施加助力做小幅度的关节活动度练习,由术者托起患者的腿部做直腿提高,然后做屈膝、屈髋动作,双侧分别进行活动应缓慢以不引起疼痛为准,恢复期取坐位进行腰部各方向的摆动练习,练习时固定骨盆,防止下肢的代偿;腰腿腹部的肌力练习,恢复期进行腰腿腹肌力量的主动练习,如对抗自身重力,早期可辅以一定的助力后施加一定的阻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练习:翻身和起床时,床头侧应有一支撑物, 翻身时移动双腿至床沿,一手的肘部支撑床面,另一手抓住支撑物,依靠双手的力量使身体向床沿转动,完成由平卧到侧卧的身翻动作。起床时将双腿置于床下,依靠双手的力量配合髋部的屈曲、外展完成起床动作;直立步行前腰部佩戴钢条腰围,预防脊柱弯曲,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和稳定性。
1.3 疗效标准 显效:功能级别提高2级以上或原有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有效:功能级别有所提高;无效:功能级别无变化。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5 d~35 d的,平均治疗20 d,1个月评估功能级别一次;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χ2=20.791 6,P<0.01,差异有显著性。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比较(略)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的病因是髓核压迫神经根和无菌性炎症水肿产生疼痛,通过腰椎牵引、针灸、理疗等可以尽快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突出物对脊髓和神经的刺激和压迫,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有利于神经肌肉组织炎性水肿的吸收;急性期进行体位处理可减轻疼痛,改善神经根受压及其产生的水肿和粘连。在缓解期,调整脊柱的力学平衡为重点,配合整体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关节活动度训练尤其是直腿抬高练习能扩大椎间隙,使神经根移位,减轻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脊柱正确的活动姿势可改善脊椎小关节承受的异常压力,防治异常运动模式等。观察表明,采用整体康复护理突出体现了康复医学模式“评定-康复-再评定”,充分体现了康复护理的专业职能,即协助患者自我防治、代偿缺欠、适应生活及进入社会,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效应和社会学效应[3]。实行整体康复护理功能训练能纠正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加强出院后主动进行腰肌训练的自觉性,以减少复发。实践证明,早期康复训练对防止坐骨神经粘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腰背肌废用性萎缩。避免出现下背痛、肢体麻木等具有良好效果。
【】
[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1.
[2] 贺续珊.用体征计分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J].康复,1994,9(3):134.
[3] 朱兴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02,6(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