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3例分析
【关键词】 脑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TIA后48h内的脑缺血性卒中率为5%,3个月内为10.5%,再加上再发TIA,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病例,总的发生率为25.1%[1]。因此正确评价及TIA对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史取自我院于2001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诊治的TIA73例进行分析。入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TIA诊断标准[1]。其中男52例,女21例,年龄35~83岁,平均58岁。
1.2 临床表现 偏侧肢体无力麻木35例,失语12例,眩晕23例,构音不良16例,视觉障碍5例,晕厥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为主45例,颈内动脉系统症状为主28例。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发作持续时间<10s者30例,11~30s者18例,>30s者25例。发作1次者20例,2~5次者33例,>5次者20例。
2.2 危险因素 高血压45例,糖尿病35例,冠心病及房颤者10例,血脂异常及纤维蛋白增高者21例,肥胖者15例,吸烟及饮酒者60例。
2.3 头部CT检查 陈旧性脑梗死灶15例,新发脑梗死灶5例。
2.4 治疗结果 73例中6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一周,13例因有出血倾向,未给肝素。全部病历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血塞通以改善脑代谢,通脉等治疗。
3 讨论
3.1 TIA分型 根据发病机制,一般将TIA分为三型:血流动力学型,微栓塞型,梗死型[2]血流动力学型是在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血压波动导致的远端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的,占50%[2],微栓型是由于心源性(常见房颤),或大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栓子阻塞远端血管,后迅速自溶所致,占28%,梗死型是临床上以TIA为表现形式。但影像学上有脑梗死的证据,占21%。
3.2 TIA的 TIA是一种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治疗上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防治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TIA发作如没有禁忌证应及时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可降低缺血性卒中的远期相对危险,并增加完全康复的机会,提高生存者生活质量。对于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的TIA,当狭窄>70%~99%时可行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越早获益越大[3]。
3.3 TIA的预后 HILL等对2285例TIA患者的随访显示,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在TIA发作后1个月内为6.7%,3个月内为9.5%,1年内为14.5%,本组病例的脑梗死1个月内5例(占6.8%),与HILL报告相符。
【】
1 中华神经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病杂志,1996,29,167,37.
2 王拥军.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5,13(2):81-88.
3 Hill MD,Yiannakoulias N,Jeerakathil,et al.The high risk of stroke immediately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 population-based study.Neurology,2004,62: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