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研究生科研临床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郭毅 时间:2010-07-13

【摘要】  研究生的培养和是学科建设和人才构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科研及临床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重要特点。本文作者就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临床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路,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医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使其更加适应社会与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Abstract〕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  system.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aduate education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is  article  objection  is  how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of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stgraduate;  TrainingGUO  Yi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Teaching  for  Postgraduate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医学人才的重任。科研及临床能力是研究生各种能力的整体显现和实际运用,是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最终价值体现。因而科研及临床能力应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在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深入的今天,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性质和服务对象随着国家的改革和经济建设形势的迅猛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学科为顺应医疗市场需求而倍感人才建设任务重,为培养出适应模式的合格研究生人才,是我们广大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对研究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管理

    针对专业学位和学位的不同培养要求,确定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学位课程体系),如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精简学位课程,保证了临床研究生在临床工作的时间,但为了保证他们能掌握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适应多专业口径培养目标。要重点突出一些科研及临床的基本知识教育,如卫生统计学和检索。研究生只有首先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在以后的科研及临床学习中游刃有余。此外,研究生的教材内容讲究的是知识性,前沿性及交叉性,各学科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定研究生教材,并对教材内容及时更新。不同来源研究生其素养、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教育阶段所奠定的基础,导师必须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和个性特长来有所侧重地在科研素质和临床能力方面制定培养计划[1]。在科研素质培养方面,导师应主要加强如下几方面的指导:①根据学科科研目标和方向,要求研究生在基础课程选修阶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督促、考查其自学能力,尤其要注重对那些在大学学习阶段机技术能力较差的研究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应该专门配备与校园网宽带连接的研究学习室,为研究生提供快捷便利的文献查阅条件。实践证明,应用现代网络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文献占有量和准确度均得以大幅提高,而且逐步增养了研究生的综述写作水平、写作能力和课题答辩表述能力。同时,也为他们在未来的不同工作岗位上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②严格审定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技术路线,指导研究生科研思路的建立必须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原则。有必要组织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及导师进行充分的课题论证,明确科研思路、实验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具体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使课题设计尽量严谨,切实可行,使研究生从中学习、建立科研课题的基本概念和思路。③认真指导研究生预实验,检查实验方法和结果并发现和提出问题,严格要求研究生锻炼科学思维,分析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建立技术方法并独立解决问题,培养研究生知难而进、锐意进取的精神。

    2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明确科研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室是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地,是研究生完成课题的场所,实验教学在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首先确定研究生必须具备哪些知识与能力,掌握哪些技能,再确定前期阶段的课程。在时间上加大实验课课时,有单独的考核和学分,使研究生在校期间得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因素到多因素分阶段的能力训练,以培养研究生实验室动手能力为目标。导师在固定时间召集所有研究生召开实验工作汇报,同时,让有经验的研究生提出合理建议。这样研究生的实验成果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导师的指导。并在下一次的实验回报中进行说明,导师检查实验进展及结果,并提出表扬和批评。这样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会议,对科研行为是个良好的督促,可保证研究生按时、按质地完成实验任务。有助于提高实验研究的效率。

    3    加强临床技能的培养及训练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最终目标是临床医生,因此临床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时研究生的重点。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人体各异,影响一个疾病发生的因素非常多,同一疾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才能获得认识疾病的能力和经验。因此我们在培养实习医师的临床实践中有意识地加强实践教学的训练,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研究生临床轮转计划,培养研究生在医疗工作中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轮转的具体科室和科室的轮转时间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有计划地制定。在轮转期间要对需要学习的病种和深度进行量化,以达到轮转后取得的目标。严格临床技能考核制度,临床技能考核是对研究生在完成临床科室轮转后临床能力的综合评定,这对研究生毕业后能否胜任真正的临床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研究生所在的学科随即抽取一个病人,要求进行问诊、查体,进行病例分析包括病例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进一步的诊疗方案,考核专家组就该患者进行广泛的提问,以考核研究生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水平及对新知识、新进展的了解程度[3]。导师须注意研究生的本学科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问题,结合本学科病员群体对医护人员须具备多器官、多学科诊疗知识的特点,指导研究生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医学技术产品报告和讨论会,使之对本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有广泛的了解,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我们同时兼顾了学生毕业时的竞争压力,尽可能在其毕业时掌握 1~2 种本学科的专门技术,如我们神经内科的临床研究生,基本上每个人在毕业时都能掌握荟萃分析,经颅多普勒技术(TCD)和肌电图及诱发电位等技术,使学生有能力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在我们所毕业的 5 名研究生身上得到很好的反馈。

    4    医疗人文素质培养

    学习掌握国家医疗法规,认真履行医疗规章制度职责。在医疗诊治过程中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陈旧观念为“以病人为中心”,注重病人的社会属性,尊重病人的“知情、选择和隐私”的基本权益,严禁冷淡处置病人正当要求的侵权言行。加强言语表达及交流能力的训练,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只有良好的交流才能正确掌握病人的情况,并对病人及家属对病情作出适当解释,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总之,有计划地做好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提高科研及临床能力既是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促进科室整体素质的提高的主要任务,又是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和选拔学术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研、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必将提出更高、甚至更苛刻的要求,融入的管理理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探索研究,努力实现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使研究生教育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摇篮。

【】
  〔1〕黄晨, 张阳阳, 高建苑, 等. 临床医学专科研究生培养中的教学与管理〔J〕. 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2):119-120

〔2〕戴勇. 医学研究生教学中实验室管理探索〔J〕. 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1):51-53

〔3〕钱玉英, 周英智, 王洁妤〔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