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养血颗粒加味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不孕;补肾养血颗粒
输卵管炎、粘连、通而不畅、积水、阻塞,阻碍了精卵相遇及受精卵的运送,是女性不孕最常见病因之一,约占女性不孕症的30%~40%,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国内外妇科中的一大难题。本病见中医的不孕、带下、闭经、癥瘕等病症。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输卵管阻塞的诊治,笔者提出从肾虚、肝郁、气滞、寒湿、血瘀的思路,用补肾养血颗粒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有关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收集自我院1999年10月~2004年12月的门诊,均经我院或外院子宫输卵管造影、输卵管通液或宫腹腔镜检查确诊的输卵管阻塞、粘连、上举、积水等多年不孕病例。这些病例中,原发性不孕21例,继发性不孕26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8岁;病史2~5年189例,5~10年81例,10年以上19例;输卵管间质部梗阻11例,峡部梗阻27例,输卵管上举,伞端粘连162例,输卵管积水39例,输卵管通而不畅50例。上述病例中其中一侧输卵管阻塞,另一侧输卵管切除者18例,结核性阻塞9例,伴有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189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补肾养血颗粒药物组分为当归、丹参、黄芪、菟丝子等。肝郁气滞型者加赤白芍、川楝子、王不留行;寒湿瘀阻型者加桂枝、王不留行、制附子,结核性加夏枯草、猫爪草、百部,输卵管积水加车前子、马鞭草;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加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淋球菌感染加土茯苓、蒲公英、夏枯草;伞端粘连加三棱、莪术、王不留行;间质部梗阻加穿山甲、王不留行、水蛭、蜈蚣。
1.2.2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妇科检查行输卵管通液,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超声检查。安全性观察: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上述检查项目,在服药前后各检查一次,观察有无毒副作用,同时排除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不孕。
1.2.3 疗效制定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输卵管造影或通液通畅,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正常为痊愈。妊娠判定:基础体温高温天数>18天;尿妊娠试验为阳性者为生化妊娠(或查血β-HGC>5);超声检查,宫内孕囊及原始血管波动者为临床妊娠。
2 结果
间质部梗阻11例中有2例于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HSG结果与治疗前一样,无任何改变,但在继续服1个月药后怀孕,其余9例在服2个疗程药后怀孕。峡部梗阻27例,3例在服药1个月后怀孕,其余24例在服药2个疗程或稍长一段时间后怀孕。输卵管上举,伞端粘连162例,服药1个月后怀孕6例,其余156例在服药2~3个月后怀孕。输卵管积水1个疗程治愈的有20例,其余19例在服药2个疗程左右后治愈。输卵管通而不畅50例在服药1~3个月后怀孕。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32岁,护士,继发不孕8年。月经后期,经量不多,经行腹痛,经前乳房胀痛,平时腰酸,头晕神疲,带下,舌苔薄,脉沉细,HSG双侧输卵管间质部梗阻。中医诊断:继发不孕,肾虚肝郁,瘀阻型不孕。西医诊断:双侧输卵管间质部梗阻。用补肾养血颗粒加生蒲黄、五灵脂、夏枯草、三棱、莪术、赤白芍、王不留行、川楝子、水蛭,加减3个月后于2003年6月娩一男孩。
例2,患者,女,28岁。原发不孕6年,月经量不多,痛经,手脚冰凉,白带多,有患结核性腹膜炎病史,在北京某腹腔镜检查诊断是盆腔结核性广泛粘连,输卵管一侧阻塞,另一侧上举,粘连阻塞,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中医诊断:寒湿血瘀,冲任瘀阻型不孕,用补肾养血颗粒加夏枯草、百部、猫爪草、制附子、王不留行、三棱、莪术、川芎等服药4个月后怀孕。
4 讨论
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合病史分析,本病发病机制多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肝郁气滞,郁阻胞脉,气血瘀阻,故此类患者经前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腰膝酸痛,舌质黯,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粗大青紫,舌苔腻,脉弦等,为肝郁横犯脾胃,脾失健运,津液失布,水湿蓄积下焦,痰湿结于胞脉胞络,从而引起输卵管阻塞伴积水,方中川楝子、王不留行、赤芍、三棱、莪术、车前子等解郁、利湿、化瘀止痛。《别录》云“……内塞……”,内塞乃人体脏腑气血,经络不通,包括人体组织器官阻塞、粘连、纤维化增生代谢物聚积等,《本草纲目》中称“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阴阳冲任之药”,故临床用王不留行治疗输卵管阻塞有良好效果。
临床资料表明,肝经症状的改善与妊娠率较一致,说明肝经瘀滞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形成关系密切,临床应用不仅考虑药物的作用,针对病变性质,还要考虑药物的归经与病变脏腑相吻合,而补肾养血颗粒既走肾经补肾,又能走血分养血,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味用药,诸药配合,使炎症消,瘀阻祛、脉络通。
医学研究表明,排卵障碍属中医肾虚证与性腺功能失调有关。补肾养血颗粒还具有调节纠正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促进卵泡发育与排卵。补肾阳的制附子,桂枝具有提高黄体功能作用,促进黄体健全,有利于妊娠。
总之,笔者以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的理论为依据,紧紧抓住虚、瘀、寒、湿为主,辨证用药,诚如《医症悟》曰:“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一法备焉。”在治疗过程中有70%的患者反映在输卵管部位有轻微疼痛,少腹有胀痛感,此提示该方药能促进输卵管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及盆腔平滑肌收缩蠕动,从而吸收并消散异位的子宫内膜或炎症渗出物。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温经散寒,温经通络的中药能够改善病灶组织的微循环,解除盆腔粘连,增强输卵管上皮纤毛的功能,加速纤维瘢痕组织的松解及修复,并能抑制炎症渗出,同时消散渗出液,扩张输卵管,促使阻塞的输卵管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