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儿童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儿童心率变异性(HRV),从而了解哮喘患儿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分别对 32 例非急性期哮喘患儿(其中轻度哮喘 20,中度 7 例,重度 5 例)和 20 例健康正常儿童进行 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两组儿童的 HRV 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比较。 结果:HRV 中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主要指标低频(LF)、24 h 每 5 min 节段平均正常 R-R 间期标准差(SDANN)和 24 h 正常 R-R 间期的标准(SDNN),哮喘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1、 P < 0.01、 P < 0.05 );而反映迷走神经张力指标的高频(HF)、正常相邻 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一定时间内相邻 R-R 间期差值 > 50 ms 的次数所有心动周期次数的百分比(pNN50),哮喘组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1);反映交感神经张力与迷走神经张力平衡指标的频比 LF /HF,哮喘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也显著(P < 0.05)。结论:非发作期哮喘儿童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儿童;心率变异性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哮喘的发病机理之一, 目前认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可靠的方法[1]。我们通过 24 h 动态电图检查,监测哮喘患儿 HRV 的指标,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哮喘患儿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32 例 2003 年 11 月 - 2007 年 1 月在我院儿科随访的非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轻度哮喘 20例,中度哮喘 8 例,重度哮喘 4 例),均符合 1998 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 l9 例,女 l3 例,年龄 4~9 岁,平均年龄(5.2±1.9)岁,对照组为正常健康儿童共 20 例,既往无哮喘病史。哮喘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及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 0.05)。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在试验前一日停用任何可能影响心率的药物,包括 β2 受体激动剂或含受 β2 受体激动剂的药物。受检者均行 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仪器采用美国应用美国 Marquette 公司 MARS- 8 000 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及其分析软件,按常规记录 24 h HRV,分析以下 HRV 指标:①频域指标:低频(0.04~0.15)Hz ,高频( 0.15~0.40)Hz;低频/高频功率比(LF/ HF)②时域指标: 正常 R-R 周期的标准差(SDNN);每 5 min 钟正常 R-R 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 ;相邻正常 R-R 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 R-R 周期差值大于50 ms 记数占总 R-R 周期数的百分比(pNN 5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1.0 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2 结 果
非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与对照组 HRV 的时域 和频域分析结果:见表 l。结果表明非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HRV 中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 LF、SDANN 和 SDNN 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 HF、rMSSD 和 pNN50 明显高于对照组;反映交感神经张力与迷走神经张力平衡指标的 LF/HF 较对照组明显缩小。
3 讨论
心率变异性(HRV)系指窦性心动周期围绕其平均值波动的现象,间接地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功能活动的动。HRV 分析被认为是目前一种无创性检测与评价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动态活动变化的最好方法[1]。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目前研究认为,HF、rMSSD 和 pNN50 主要与迷走神经活动相关,而 LF、SDNN 和 SDANN 主要与交感神经相关[3,4]。Kazuma 和杜坚等[5,6]分别采用 24 h 动态心电图分析了非发作期哮喘儿童和成人的 HRV,结果表明,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其自主神经功能与正常者均有差异,且这种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本研究通过 24 h 动态心电图中 HRV 的指标测定,分析非发作哮喘患儿自主神经功能活动情况。因本组收集到的中、重度非发作期哮喘患儿例数较少,故而归为一组。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反映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主要指标 LF、SDNAN 和 SDNN,哮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 、 P < 0.01、 P < 0.05),而反映迷走神经张力指标的 HF、rMSSD 和 pNN 50,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P < 0.01、P < 0.01),反映交感神经张力与迷走神经张力平衡指标的 LF/HF,哮喘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 < 0.05),说明非发作期哮喘患儿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的儿童 HRV 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较成人活跃,而随着年龄增长自主神经功能减退[7],临床上可见到一部份并未进行正规的哮喘儿童,随着年龄增加,哮喘发作逐渐减少或停止,其自主神经功能是否随着年龄增加得到改善,从而使哮喘发作也得以改善,尚有待于进一步追踪研究。
【】
〔1〕Kobouyashi H, Ishibashi K, Noyuchi H.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 index for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human autonomic activities〔J〕. Appl Human Scil. 1999, 18(23): 53-59
〔2〕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 中华儿科杂志, 1998, 36(12):747
〔3〕Schauexte P, Scherlag BJ, Patterson E, et a1. Focal atrial fibrillation: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a pathophysiologic role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1, 12(5):592-599
〔4〕Massin MM, Maeyns K, Withofs N, et a1. Circadian rhythm ofheart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J〕. Arch Dis Child, 2000, 83(2):179-l82
〔5〕Kazuma N, Otsuka K, Miyakawa M, et a1. Seasonal variation i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asthmatic children〔J〕. Chronobiol Int, 2000, 17(4):503-511
〔6〕杜坚, 何九龙, 王永东, 等. 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观察〔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12):744-745
〔7〕朱敏, 周爱卿, 李筠, 等. 正常儿童动态心电图窦性心率及心率变异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06, 24(10):84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