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晓梅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健康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它与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同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病死率也明显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但是,通过健康教育,调动病人内在的积极因素,满足病人的健康要求,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对促进疗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做好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在饮食、早期康复训练和药物等方面的自我护理及照护是非常重要的。我科自 2002 年 - 2006 年期间对 120 例脑卒中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教育方式

    由于病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同,对脑卒中疾病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选择有效的沟通技巧是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护士还应在了解病人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他们最宜接受的方式口授、示范或实例,也可以运用一些宣传画册,书面材料加深患者的印象。

    2    教育内容

    2.1    一般知识    病人入院后,护士应先了解其对本病的态度及顾虑,以安慰、鼓励性语言稳定病人的情绪,关心病人,增强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并说明本疾病的主要症状、病因、治疗方案、预后、心理卫生常识,家属照护病人的知识和技巧,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及如何配合等。比如,出血性引起的脑卒中病人多伴有烦躁、头痛,甚至意识丧失,应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及病房安静、减少探视的重要性,以免加重病情。又比如因缺血而引起的脑卒中病人多伴有情绪失调,特别在患病急性期,更不能自控情绪,护士应洞悉病人的情绪反应,及时给予安慰,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讲明不良情绪会引起血压升高,加重病情等不良后果,并嘱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支持病人,亲人的关怀将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昏迷或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预防褥疮的目的及重要性,预防坠积性肺炎的重要性,定时翻身、拍背的作用,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2.2    饮食    遵照医嘱执行饮食,并应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如果病人为出血性引起的脑卒中,一般急性期应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限制钠盐摄入(3 g/d),因为钠瀦留会加重脑水肿,并且食物温度适中,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过冷易致腹泻影响吸收,对于能进食的患者,采用坐位进食,对于吞咽困难的病人给予坐位或头高侧位(健侧在下方)进食为宜,可先予糊状食物,进食及饮水时不易过急,不能催促病人,确认病人吞咽完毕才能进食第二口,必要时示范指导家属及病人,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昏迷不能进食的患者需要鼻饲时,应向患者家属解释,在鼻饲过程中,由于贲门括约肌始终处于开放状态,易发生胃内容物返流而引起误吸,故鼻饲后要将床头抬高 30~40(°)。恢复期应指导病人予以清淡、低脂、低盐、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如为缺血性引起的脑卒中病人的饮食多为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富维生素、营养饮食,同时告诉患者戒烟酒。

    2.3    早期康复训练    目前国际上一致强调康复护理应从急性期开始[2],及早进行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有资料显示,在生命体征平稳后,一般为发病的 24~48 h 后即可开始。也有资料显示,在发病后进行康复护理对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更显著,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急性脑水肿期,在床边进行康复护理,以体位转换,关节被动活动为主,良肢位的摆放,是指为防止和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3]。方法:①仰卧位时肩胛骨应取于前伸位(肩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上臂外旋、稍外展,腕关节伸直,手指伸开,掌心向上,膝关节微屈〔15(°)~ 20(°)〕。②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角度 < 90(°),肘伸直,手指张开,掌心向上。③健侧卧位时,患肢应有支撑,肩向前伸,肘伸直,不能垂腕,掌心向健侧。④踝关节均处于中立位,防止跖屈,内翻。7 ~ 14 d 脑水肿减轻后,以主动训练为主。包括 6 个阶段:①床上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②床上坐起及床边平衡训练。③坐位、站立交替训练。④站立位平衡训练。⑤平地步行训练。⑥上下楼梯训练。训练采用护士讲解、操作示范、讲解宣传画册等手段,提高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的意识与技能。在实施训练计划时,必须由易到难,重点突出。在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士要对病人的努力作出表杨,要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以增强病人的信心。语言训练遵循“字、词、句”的训练原则,循序渐进。开始时尽量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患者用“是”、“否”或者点头、摇头来回答,给患者足够的反应时间,鼓励病人与家属交流。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及损伤。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让患者自己在残存的体能限制下尽可能做更多的事。自起病时开始,每项日常生活都可能而且必须结合到治疗计划中去。鼓励患者利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更衣、洗涮、吃饭、喝水、如厕,做家务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鼓励患者用正常的运动模式来进行日常活动,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开始时的活动是主动辅助的,随着个人运动功能的改善转变为主动随意活动,但重要的是康复计划的进展必须保持在患者能力范围内,避免因失败而受挫。

    2.4    药物    脑卒中病人的药物一般有以下7类:①降低颅内压的药物。②控制血压的药物。③止血药物。④扩张血管药物。⑤活血化瘀药物。⑥血栓溶解药物。⑦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在应用这些药物时须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增强病人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使用脱水药期间,一般需要记录 24 h 出入量,须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目的及意义。在使用溶栓药时,须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药物的副作用,因此药有影响凝血功能,易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应仔细观察病人在用药其间身上有无出血点、瘀斑,刷牙有无出血等,并应告诉病人输液完毕拔针后应按压拔针点出 10~15 min,至不出血为止。甘露醇可引起肾衰,应多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5    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的健康,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四肢瘫痪、偏瘫及语言障碍,缺少与外界交流,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心理,表现为情感失控,丧失信心,不愿活动等,护士应洞悉患者的心理,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疏导,消除病人各种不良情绪,并告知情绪的波动可使血压升高,导致再次发生脑卒中等不良后果,对于情绪确实不能自控者,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鼓励患者保持愉快、乐观的心理状态。指导家属多关心患者,指导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每日可观看电视,保持与外界的相通,并给予每日坐轮椅,在安全范围内活动等,增强患者的信心,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2.6    出院指导    在住院期间,就应做好出院指导,因为出院后家庭疗养是重点,应有计划地指导培训家属做好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和正确的功能训练方法,训练病人家属掌握一些必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及基础知识,包括褥疮、便秘及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等,在病情许可的范围内,鼓励患者自我护理,防止患者依赖心理,体现患者自身价值。并嘱患者定期来院接受功能评估及康复指导。这样既满足了患者的需要,也减轻了患者家属的家庭负担。

    3    体    会

    3.1    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都认识到掌握脑卒中一般知识、饮食疗法、早期康复训练及保持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脑卒中引起的中枢性偏瘫的恢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健康教育,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分期康复训练,使患者在不同时期接受不同的训练,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病人及早康复,降低致残率或减轻残疾,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自我照顾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及生命质量。本组病例经健康宣教,语言功能、进食、药物知识的掌握、保持大便通畅及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步行恢复率达到 80%,坐位站位 90% 达到平衡。

【】
  〔1〕赵春凤.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 2002, 4:194-196

〔2〕周良辅. 神经外〔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1290-1293

〔3〕谢德利. 现代康复护理〔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