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邱茗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对核磁共振检查患者中止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资料回顾核磁共振检查时中止的病例52例并分析原因。结果 16例对检查的知识缺乏了解;11例对检查的环境陌生;25例因自身因素。结论 核磁共振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减少核磁共振检查中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磁共振;检查中止
  
  在核磁共振成像(MR)检查过程中,大部分患者能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有关检查。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紧张、烦躁不安、手足出汗、心跳加快、胸闷、口干、有便意、头昏、头痛、疲乏、震颤等焦虑症状,甚至出现幽闭恐惧症状,造成MR检查时间延长,成像效果不理想,甚至检查中止。笔者就MR检查中止产生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以求达到帮助患者完成检查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间MRI检查登记资料,共3 549例,其中中止52例,占总检查例数的1.47%。中止病例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30岁8例,31~60岁37例,60岁以上7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2例,高中以下20例。健康状况:有神经衰弱病史22例,心血管疾病史9例及既往体健者21例。?
  1.2 方法 根据资料逐例作表格式填写中止原因,并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MRI检查中止原因分析 MRI检查中止主要有知识缺乏、环境因素和患者因素。其中以患者因素这一原因为多,占48.08%(表1)。?
  
  2.1.1 知识缺乏 患者对核磁共振检查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多数认为凡是放射科内的检查均有较强辐射,会对身体有害。而强磁场区的黄色警示牌,更是增加其紧张恐惧心理,甚至于不敢进入MR候诊区。缺乏良好的医患沟通,检查者对检查目的、过程,检查的无辐射性、优越性均不甚了解,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或精神过于紧张,进入MR室后容易诱发恐惧症。52例患者中有16例与此因素有关。?
  2.1.2 环境因素 核磁共振检查时,被检查者置于桶状狭长的磁体腔中,特别是头部先进磁体腔内者,即有压迫感,加之扫描机房内空气流动不畅,检查时间长,噪声和长时间固定卧位等均可引起幽闭恐惧症[1],导致检查中止。52例发生者11例与此因素有关。?
  2.1.3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受程度及既往健康状况有一定相关性。从临床资料看,31岁-59岁年龄段及知识程度较高者发生率较高。此类人是事业和家庭的主力,面对社会、家庭、事业、生活等多方面压力,害怕有病,也很难适应有病的现状,精神过度紧张而发生恐惧症,导致检查失败。本组有18例。典型病例:患者男,36岁,刑警队队长,身高1.78 m,因恐惧检查中止,经心理辅导并多次试机未果。而年龄偏大的患者多数已经有过躯体不适的症状,长时间的适应能认识到患病是,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因而发生率相对较少。而既往有失眠等神经衰弱症及心血管疾病者常有头晕、胸闷、心悸等不适,入检查室后上述症状加重而导致检查中止,本组有14例。?  3 护理对策?
  3.1 创造舒适的检查环境 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整洁的检查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3]。本院为患者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候诊室,墙壁及候诊椅使用暖色色彩,使患者在候诊时尽可能地放松。扫描时有较强的噪音,在机房中配备有耳机,检查时既能降低噪音刺激又能让患者听一些舒缓的,放松心情。对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可酌情允许其家属进入检查室陪同,以增加安全感。医院在候诊区配备了专用带锁的抽柜,以方便患者放置手机、银行卡、饰物等贵重物品,消除其后顾之忧。?
  3.2 提高患者对MRI检查的认识 提高患者对MRI检查的认知程度,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4],对减轻患者在MRI?检查前及检查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有着明显的帮助。因此此项工作应开始于检查流程之初-开具检查申请单的医生应首先向患者说明MRI检查的无辐射性、优越性及检查目的,使患者放心接受检查;进入放射科后,工作人员再进一步做好详细的宣教。有关MRI检查的宣教内容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MRI的原理、安全性、设备以及对各部位检查要求的简单介绍,对特殊人群(孕妇、神智障碍、小儿等)的适用性进行说明,对MRI检查的禁忌证也需要强调说明;还应该包括医院MRI室的概况、环境、就诊程序等。患者家属也应该了解宣教内容,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补充说明。?
  本院将宣传内容制作成宣传栏,张贴在候诊室的墙上,使患者在候诊的过程中了解到MRI的一般知识;还正准备安装闭路电视,循环播放电视短片。对仍有疑问的患者,护士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尽可能地消除其紧张情绪。?
  3.3 加强社会支持系统 应该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鼓励患者的亲友前来陪伴,检查过程中,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交谈或安抚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对于有负担、担心被家人嫌弃、担心自己得了疑难杂症或不治之症的患者,鼓励患者家属予以支持和安慰,尽量解除患者后顾之忧[5],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检查。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对于那些中青年及知识程度较高的人群,医者应予于关注,他们看似坚强干练,习惯于做别人的依靠,一旦与疾病沾边,往往表现出不堪重负。本次调查显示此类人群出现检查中止几率较高。?
  笔者认为正确的护理干预在MRI检查中是必要的,它不仅能帮助患者克服对MRI检查产生的心理障碍,还将可能使其改变以往对疾病、医疗等方面的错误认识,进一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 詹松华,吴沛宏,杨振燕.临床医师必读.技术出版社,2003:94.?
  [2] 吴世玉.B超检查前病人焦虑情绪与其检查结果的相关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2):137-138.?
  [3] 卢雨零.恶性肿瘤病人MR检查时的心理分析及针对性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7):797-798.?
  [4] 张艺,梁宇霆,马人庆,等.MR检查时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40):287.?
  [5] 王锦玲,王安平,孙丽,等.CT增强检查前病人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护理,2006,12(2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