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伴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DPN诊断符合:①有糖尿病;②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针刺样、烧灼样疼痛,肌萎缩无力,感觉减退、异常,腱反射减弱;③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障碍;④排除其他神经病变。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前列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35~78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1.8±5.2)年,DPN病程平均(4.6±1.2)年;对照组88例,男49例,女39例,年龄37~77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1.5±5.4)年,DPN病程平均(4.5±1.1)年,所有病例均无严重肝、肾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及DPN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前列地尔(PGE)10 μg溶于0.9%NaCl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维生素B?1 100 mg、甲钴胺500 μg肌内注射,1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过程中除应用降糖药外,未使用其他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
1.3 疗效评价 疗效制定包括两个方面:患者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患者症状+神经系统体征:①显效:肢体麻木,针刺样、烧灼样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膝腱反射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②有效:肢体麻木,针刺样、烧灼样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浅感觉较前敏感,膝腱反射改善;③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神经电生理检查:用神经肌电图仪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结果用(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达85.6%;对照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达54.5%(见表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2 治疗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观察 在临床过程中,患者对前列地尔耐受性好,除发现2例注射部位血管疼痛、发红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常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多发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多见,如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做临床判断,糖尿病多发性神经损害几乎可达47%~91%[2],其中以伴有或不伴有自足神经功能障碍的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感觉神经病变为最多见,DPN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是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的重要危险因子,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可伴痛觉过敏、疼痛;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力减弱甚至肌萎缩和瘫痪[3]。检查发现早期腱反射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震动感减弱或消失,在临床症状出现前, 电生理检查已可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它被认为是评价DPN存在和严重程度的客观方法之一。目前 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有关DPN的发病机制的探讨,长时期以来一直纠缠在代谢学说和血管学说的争论中,但二者并不互相排斥,不论是代谢学说或血管学说的支持者都承认任何单一学说都无法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做出圆满的解释,因此多元论的发病原理是大家所公认的[4],随着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复杂的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病的深入理解与研究,目前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的机制包括微血管病变、经醛糖还原酶途径中多元醇增加、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异常信号传导、神经生长因子缺陷、自由基产生以及针对神经元线粒体的氧化应激增强,上述诸多因素在高血糖基础上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
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症状及预防神经病变的进展与恶化,临床上许多治疗措施的效果都在观察中,虽然通过控制血糖而减轻DPN症状或是改善神经功能需花很长时间,并且单独控制血糖对于改善DPN是没有明确效果的[5],但如果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改善高凝状态和微循环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前列地尔即前列腺素E1 (prostaglandin E1 ,PGE1 )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有多种药理和生理作用,可增加红细胞内cAMP含量,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而降低血液黏度,进而改善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使血管扩张,提高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障碍,调节组织中环磷腺苷水平和ATP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A2合成,防止血栓形成,并有一定的促纤溶和溶栓作用,可清除微血栓;还可保护血小板,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缓解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神经功能,促进受损伤神经的恢复。?
通过本文病例治疗结果的观察,笔者认为前列地尔(PGE)有治疗DPN的作用,疗效较满意,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1] Paul V, Claude LD, Jean LR, et al.A multicenter,double-blind, safety study of QR-333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 preliminary report.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05,19(5):247-253.?
[2] 蒋雨平.实用神经病学.上海技术出版社,1999:986-990.?
[3]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7.?
[4] 许曼音.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447.?
[5] Gaede P, Vedel P, Larsen N, et al.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N Engl J Med, 2003, 348(5):38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