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 孕期保健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危及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早期发现,积极预防,合理治疗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0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孕产妇3821例,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308例,发病率为8.06%。其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第七版《妇产》[1]。其中妊娠期高血压58例,子痫前期205例(轻度118例,重度87例),子痫17例(产前15例,产后2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15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13例,年龄21~42岁,平均29.5岁,初产妇234例,经产妇74例,双胎27例,单胎281例,发病孕周28+1~41+5周,平均34+5周。
1.2 孕期保健情况 孕期建立保健手册进行系统保健者67例,从未做过孕期保健者48例,其余多数孕妇仅行B超检查,仅有少数孕妇在孕期测量过血压、脉搏和体重。
1.3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除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外,孕妇在未孕前或孕20周前,血压正常,至孕20周后血压开始升高≥140/90mmHg。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头晕、胸闷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13例患者有抽搐后住院,2例于入院24h后发生抽搐,1例于产后48h发生抽搐,1例于产后5d出院后在家发生抽搐而再次入院。合并HELLP综合征8例。
1.4 治疗方法 轻度子痫前期可以在门诊治疗,注意休息,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重度子痫前期应立即住院治疗,防止子痫及并发症的发生。治疗遵循在解痉的基础上扩容,在扩容的基础上利尿。方法:首次负荷剂量25%硫酸镁5g加于2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使血中镁离子迅速达到治疗的浓度,然后以25%硫酸镁15g加于10%葡萄糖液1000ml静脉滴注,按1~2g/h的速度滴入,以稳定血中镁离子的浓度。降压药物的应用以不影响心排出量、肾血流量与子宫胎盘灌注量,不影响胎儿为原则。当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0.35,全血黏度比值≥3.6,给予合理扩容,常用扩容剂有人血白蛋白、血浆、全血、右旋糖酐及平衡液等。利尿剂的使用仅限于全身性水肿、急性心衰、肺水肿、脑水肿、血容量过高且伴有潜在肺水肿者。适时终止妊娠,时间及方式视孕妇病情及产科指征而定。308例病例中剖宫产229例,占74.35%。顺产79例,占?25.65%。
2 结果
296例产妇痊愈出院,18例遗留高血压疾病,给予带药出院,在门诊规范治疗,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围生儿死亡12例,其中死胎4例,死产2例,新生儿死亡6例。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在分娩后随之消失,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3.1 病因 该病病因,至今尚未阐明,但有一定的高危因素,如孕妇的精神因素、产妇年龄、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体型矮胖、营养不良、低社会状态及家族中有高血压史者。其主要病因学说有内皮细胞损伤和激活学说,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学说,免疫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及遗传学,由于多因素作用使母胎免疫平衡和免疫耐受失衡,滋养细胞受累及浸润能力下降,胎盘浅着床,造成胎盘缺血缺氧,使胎盘局部出现氧化应激,引起脂质过氧化及释放自由基,同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激活中性白细胞,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最终引发子痫前期、子痫[2]。本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由于小动脉痉挛引起心、脑、肾、肝、胎盘等各脏器供血不足,对母儿造成极大危害,可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合并心肾疾病等甚至导致母儿死亡。
3.2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让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了解。放下思想包袱,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处理原则是休息、镇静、解痉、降压,改善微循环,保护脏器功能,有指征的扩容,必要时利尿,密切监测母胎状态,适时终止妊娠。适时终止妊娠可以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合并HELLP综合征、合并DIC者及孕周32周以下者应以剖宫产终止妊娠,而对轻、中度HELLP综合征、宫颈条件较好,孕周达32周者可行阴道试产[3]。
3.3 预防
3.3.1 孕期保健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必须从早孕期开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立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各级妇幼保健组织应加强孕期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健康,使孕妇掌握基础的孕期保健知识,重视孕期检查,自觉从妊娠早期开始进行产前检查,并了解产前检查并不是单纯进行B超检查,应建立孕期保健手册,一旦发现高危因素,及时给予治疗及纠正,从而减少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做好围妊娠期及围产期保健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手段。
3.3.2 休息 注意休息,每天睡眠不少于10h。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愉快的心情。坚持左侧卧位,既纠正子宫的右旋状态,又可以减轻子宫对主动脉、髂动脉的压迫,增加子宫胎盘灌注,还能降低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并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
3.3.3 饮食 应注意进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镁、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食物,进食新鲜蔬菜、水果,每日补钙1~2g,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适当的减少食盐但不过度限制盐和液体的摄入,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避免孕期过度肥胖。
总之,各级妇幼保健组织应加强孕期保健,让孕妇从孕早期即开始系统产前检查,积极预防,合理治疗,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98.
2 林其德.子痫前期子痫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577-579.
3 沈卓娜,张秋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29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91-293.
上一篇:毒蛇咬伤8例的急救体会
下一篇: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