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晚期癌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癌患者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解除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中晚期癌症住院患者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全部病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实施有效的针对护理措施是保证癌症患者安全,提高疗效从而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癌症患者护理
癌症是一种常见病,死亡率很高,由于此病早期发现较为困难,待发现已到中晚期。因此,一旦患者诊断为此病,既有情绪低落,心灰意冷甚至丧失理智。在癌症治疗期和以后的康复期都必须得到具有专业知识和高度责任感的护理工作者的医治、指导,通过特殊心理护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癌症和增强癌症的信心。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6~82岁,均为中晚期癌症患者。
2护理措施
2.1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于患者的各种检查单,住院证,患者一览表等的诊断均使用符号代替。医生、护士、家属的口径要一致。例如:有一男性患者,56岁,患肺癌。胸闷、气短,已出现腹水,家属及医生告诉患者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但在一次外科医生会诊时,医师说若不行可结合化疗。患者无意中知道了真情,随之产生悲观情绪,并拒绝治疗。通过事例教训告诉我们,既使已确诊的癌症患者,我们也不主张立即告诉患者真实病情,而使患者对前途始终充满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性格及家属的意见,选择合适的时间,或采用暗示,使患者逐渐面对这一现实。
2.2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由于癌症患者有些病程较长,体质差,病情反复发作,久病缠身,并逐渐加重,因此普遍癌症患者存在着悲观、恐惧心理,认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忧虑,自卑,甚至挑剔等等。每个人的性格、职业、家庭环境、工作性质和文化素质不同各自的心理反应也不同。因此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必须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经常深入病房,热情对待患者,倾听患者的苦衷,分担忧虑,增加亲切感和安全感。观察心理变化并给予正确引导。如:可以让已缓解的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相信,随着技术的飞速,癌症已不是不治之症,过度的悲伤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给治疗带来不利。网上或摘录一些报纸,杂志关于治疗癌症的最新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奇迹般自愈的病例。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减轻痛苦,让他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2.3家属态度和行为是稳定患者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有一男性患者,45岁,诊断原发性肝癌,已到晚期。患者全身情况差,经常发脾气,打骂妻子。女儿看到母亲被父亲打骂,便和父亲吵架,患者非常痛苦。但经过我们护理人员对家属做工作,让她们了解患者此时的处境,发脾气是很正常的。应给予家人陪伴在他身边,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积极主动关心患者,爱护患者,鼓励患者与疾病作斗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性。
2.4饮食和营养支持护理术前:对患者体质,全身营养状况和进食情况应有全面了解。癌症患者因疾病消耗,营养不良或慢性失血可引起贫血或消化道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应补充其不足,纠正营养失调,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保证手术的安全。鼓励患者增加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的摄入;伴疼痛或恶心不适者餐前可适当用药物控制症状;对口服摄入不足者,通过肠内,场外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术后:鼓励术后能经口进食者尽早进食,给予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饮食;消化功能差者以少食多餐为宜;术后患者在消化道功能尚未恢复之前,可经肠外途径供给所需能量和营养素,以利创伤修复;也可经管饲方法提供肠内营养,支持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康复期患者少量多餐,循序渐进恢复饮食。
2.5.1静脉血管的护理患癌症的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应为患者长期考虑,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左右臂交替使用,因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不宜采用下肢静脉给药。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推药过程反复抽回血,以确保针在血管内。根据血管直径选择针头,针头越细对血管损伤面小,药物稀释宜淡,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用2.0ml生理盐水冲入,拔针前回吸少量血液在针头内,以保持血内负压。然后迅速拔针,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3~5min,同时抬高穿刺的肢体,以避免血液返流,防止针眼局部瘀斑,有利于以后再穿刺。药物外漏及静脉炎的处理:(1)如果注射部位刺痛,烧灼或水肿,则提示药液外漏,需立即停止用药并更换注射部位。(2)漏药部位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用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如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溢出可采用等渗硫酸钠,如长春新碱,外漏时可采用透明质酸酶。其他药物均可采用等渗盐水封闭方法:可用20ml注射器抽取解毒剂在漏液部位周围采取菱形注射,为防止疼痛还需局部注射普鲁卡因2ml,必要时4h后可重复注射。(3)漏液部位冷敷,也可配合流酸鎂湿敷直到症状消失。(4)静脉炎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按血管走行外涂可的松软膏或理疗。
2.5.2胃肠道反应及其护理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增值旺盛,故对化疗药物极为敏感,如阿霉素、氟脲嘧啶信息,让患者了解人类征服癌症有氨甲蝶呤等常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现反应的时间,程度与患者体质有关,大多数患者在用药后3-4h出现,应密切观察,并采取下列措施以改善反应症状:(1)化疗前后可大量饮水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并有利于毒素排泄。(2)合理使用止吐药物,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胃肠道反应。(3)调节饮食:少油腻,易消化,刺激小,维生素含量丰富。氨芥类药物对副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常引起痉挛性腹痛,可给解痉剂如654-2,恶心呕吐严重者,化疗可安排在饭前进行,并配合针刺内关,合谷等穴。亦可以在疗前1h和化疗后4-6h尊医瞩给予镇吐剂;服用中药汤剂时,少量慢饮频服。并发口腔炎及口腔溃疡者,应做好口腔护理。
2.5.3骨髓抑制及其护理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剂量与损害骨髓的剂量差异很小,因此,对接受化疗的患者应密切观察骨髓抑制现象,其特征白细胞减少,这是抗肿瘤治疗的主要危险,应定时为患者进行血细胞计数和骨髓检查,当白细胞低于3800/mm?3,血小板计数下降至100000/mm?3时,除停止化疗外,应予以保护性隔离,并采取预防并发症的措施:(1)为患者创造一个空气清新,整洁的环境,绝对禁止患者与传染病患者相接触,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患者一切用物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2)预防呼吸道感染,病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两次,地面消毒每日两次。(3)观察患者任何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齿、皮肤瘀斑,血尿及便血等。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及温度,患者的鼻黏膜和口唇部可涂石蜡油防止干裂。静脉穿刺时慎用止血带,注射完毕时压迫针眼5min,严防利器损伤患者皮肤。
2.6疼痛的护理
2.6.1适时合理使用镇痛剂WHO建议癌性治疗选用镇痛剂必须从弱到强3个阶梯进行,目前国内外治疗晚期癌性疼痛主张镇痛剂要用的及时、量足,亦可预防性用药,而把成瘾问题放在次要位置。目的是要患者摆脱痛苦,提高弥留之际的生活质量。
2.6.2注重心理护理癌症患者对疼痛极为敏感,需要格外关注,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治疗,也需要情感上的照顾,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加强人文关怀使其摆脱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