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分析与护理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阙桂英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以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并采用修订版外显行为量表(MAO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结果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27.86%,其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密切相关。结论 需要及时和加强监护,减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发生。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护理对策

  Analysis on aggressive behavior in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 and its nursing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related factors on aggressive behavior in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 and take the relevant nursing countermeasure.Methods Two hundred and one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by 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and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 was 27.86%,and it was related to psychiatric symptoms.Conclusion We should treat timely and supervise the patients,so that the aggression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is controlled.

    [Key words] schizophrenia;aggressive behavior;nursing countermeasure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是指患者在精神症状或环境的影响及支配下,突然发生针对他人或自身伤害的行为,是一种常见精神病患者的病理性行为。其危害性严重而又难以预料,目前已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从事精神病学研究、心研究以及司法工作者、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原因就是不管是自伤或他伤,都会给患者或他人以及社会造成危害,同时也给病房管理带来困难,给医务人员及患者在心理上造成不安全的精神、心理的压力。为了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早期预防及有效护理措施。笔者对2006年4~10月在我院住院的56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为临床上防范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一定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武东铁路精神病院2006年4~10月住院2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其中有攻击行为者56例(27.86%),非攻击行为者145例(72.14%)。201例患者中男133例,女68例,年龄13~65岁,平均(35.69±10.07)岁。56例攻击行为中,男38例,女18例,平均13~58岁,平均(30.23±7.56)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者21例,高中及以上者35例;145例攻击行为中男95例,女50例,年龄18~65岁,平均(37.80±8.1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85例,高中以上者60例。

    1.2 方法 对2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收集一般资料,采用外显攻击行为修订版(MOAS)进行评定[1]。该量表由言语攻击、财物攻击、自身攻击和其他人体攻击等4个因子以0~2做3级评分。总分≥4分为有明显攻击行为。<4分地明显攻击行为,同时评定BPRS,采用SPA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 两组之间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观察中发现女性多以言语性攻击为主,而男性则以体力攻击为主。

    2.2 年龄 攻击行为组的年龄比非攻击行为组小,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04,P<0.01)。

    2.3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高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者(χ2=7.23,P<0.05)。

    2.4 临床资料 56例有攻击行为者BPRS评分(53.07±9.38),145例非攻击行为者BPRS评分(49.91±10.57),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攻击行为者BPRS中的思维障碍、激惹性、敌对猜疑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明显攻击行为者(P<0.01)。而焦虑、抑郁、迟缓退缩因子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BPRS因子分比较 (x±s)

    3 讨论

  据报道[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存在精神病、神经心理学和神经内分泌学基础。本资料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27.86%,攻击行为的发生与男女性别无关。但女性多以言语攻击行为为主,而男性多以体力攻击为主。发生攻击行为者年龄偏小,文化程度偏高;攻击行为组的BPR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惹性和敌对猜疑因子分均高于非攻击行为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陈祖金等报道一致[3],表明攻击行为组病情较重,有多疑、易冲动、内控力差的特点。杨东英等[4]报道,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低于无攻击行为者。周朝昀等[5]报道,伴有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5-HT水平明显低于无攻击行为组,故应早期及时进行药物和心理疏导,加强精神监护,必要时予以保护性隔离和约束。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加强防范,对住院患者除了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更重要的是了解其背景资料,特别是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

    4 护理对策护理人员首先应密切观察有思维障碍、激惹性和敌对猜疑因子分数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变化,详细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暴力史,患者的个性特征,暴力企图史,早期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可对患者既往的行为模式及情绪和行为的控制力有一个全面了解。临床观察患者的情感反应及言语行为,如出现恼怒、紧张、恐惧、双目圆瞪、握紧双拳时,意味着患者幻觉、妄想症状比较丰富,即有可能出现攻击行为。认真做好心理护理,要以友善、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在适宜时引导和启发患者叙述病情,避免在患者的疾病未缓解情况下讨论病情,切不可争辩、训斥、采取中性立场,应为患者保守秘密,这样才能搞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为患者创造一个心理上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幻觉、妄想的内容,在患者面前不可与第三者低声耳语,以免引起患者思维牵连,妄想泛化,致工作人员成为怀疑对象。尽量减轻攻击行为的可能诱因,如环境刺激,医护人员的不良态度及语言刺激。必要时尽可能给予可行性的愿望满足。使患者有安全感、满足感。缓解患者的激动情绪,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护理人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单独和患者在不开放的病房谈话。经常加强安全物品及环境的检查,同时还要保证治疗的畅通性及准确性,做到口服药物到肚,及时观察药物反应和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文献】
  1 张依伦.行为医学量表手册.行为医学,2001,1(特刊):195-196.

2 杨德森.行为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0-194.

3 陈祖金,王勇.住院精神分裂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2(6):67.

4 杨东英,陆小兵,童梓顺,等.首发精神分裂症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318-319.

5 周朝昀,沙维伟,丁兆生,等.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5-羟色胺水平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