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情绪与护患关系的探讨
【摘要】 目的 护士情绪变化直接影响着护患关系,为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根本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方法 我们从护士心理调节、业务学习、同感心培养、情绪换位思考等方面对护士情绪与护患关系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 在护患关系中,护士是处于相对主动地位的群体,护士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修养、调节自我情绪,提高护理技能,培养同感心等方面努力,才能更好地与患者群体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士情绪; 护患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In clinical care,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is directly impacted by nurse’s emotion. To improve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fundamentally reflect a patient-centered service purposes.Methods we studied and discussed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business learning, culture in emotion and thinking transposition of nurses in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Results and Conclusion since nurses are in relatively active status, own nurses should first enhance own self-cultivation and self-regulate mood, improve nursing skills. Only thus, could the good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be better establishe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nurses in clinical care.
[Key words] nurses’ emotion;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及其亲友在一种特殊环境中交感互动形式的短暂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相互之间各种心理形态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1]。在护患关系中,作为帮助者的护士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以病人的需要为中心,其自身素质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从本质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修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护士的情绪
所谓情绪,是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不愉快的情感情绪。情绪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感,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打理自己的情绪,即能控制自己;三是自我激动,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识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已被“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理念所取代。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情感的魅力,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带着良好的职业情感去工作,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以良好的职业情感和工作状态服务于病人而情绪对此起着重要的支托作用[3]。
2 护士的情绪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手段,它可以促进患者康复。而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的情绪直接影响其观察力及行为,保持健康的情绪,稳定情绪。由于情绪具有传播性,护士不应把个人的情绪反应带到工作中,护士情绪反应的流露会直接影响周围环境的气氛。尤其是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心绪状态。因此,护士的情绪在本质上影响着护患关系,护士应注意利用转移淡化等方法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保持健康的情绪,给病人以积极性干预。结合护理职业特征与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护士大的要求[4]。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护士情绪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2.1 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紧张,经常面对身心失衡,求医心切患者的冲动性行为。此时护士若不把握好自己的情绪,易激动,往往容易把不良情绪转嫁于病人,势必会造成不良的护患关系,若护士首先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换位思考、逆向思维,以愉快的心态去面对,用心理过程影响生理过程,从而避免产生愤怒、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在自我认识情绪的基础上,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自我调整和自我安慰的方法,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途径,将不良情绪适当转移和宣泄,提高受挫的承受能力。如一位招聘护士未评上护师后,心理十分烦闷,对病人怎么看都不顺眼。此时若不能正确认识这种情绪的来源,而怪罪于病人,必会与病人发生不良冲突而导致病人的投诉,从而影响自己的护理工作质量,对自己来年评审更加不利,形成恶性循环。相反,若能认识到自己情绪与病人无关并适时控制,改善工作态度,避免恶性循环,从而改善护患关系,会使自己乐观,积极向上,热情开朗,而推动下一轮更为高潮的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能把握自己的情绪就能做到遇到悲痛之事不会在病人面前痛哭流涕,遇到愉快之事,不会忘乎所以,遇到气愤之事不会勃然大怒,遇到紧张状态时能沉着、镇定,不慌乱,心境能平稳地保持愉快水平,从而也带动病人乐观向上。
2.2 认识他人的情绪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认识他人的情绪即是感知病人情绪,那么必须掌握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技巧-同感心[5]。也就是要把护士个人的价值观、信仰、文化观念、行为标准,也包括个人偏见暂时忘掉,以开放的思想,中性的态度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中,站在患者角度,与患者一起感受其经历。要设身处地地想象病人的处境并感受病人的悲伤、快乐、愤怒,而不是以自己的立场、思维方法先入为主的分析,作出判断,同时又能意识到自己不在患者经历的事件中,以保持专业人员的理智,以一种理智的情感去深刻理解患者,在理解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促进患者自强自立,这样护士在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后,就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及态度行为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从而对患者倾注更多的爱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态度,提高护理质量,真正成为患者的知心朋友,进而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 护士情绪的培养
3.1 护士业务素质培养 护士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疏忽大意,如:标本丢失,抽错血标本,输液夹未打开没及时发现等。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如让家属承担临床护理工作,让家属给发热病人放置肛门退热栓。在给病人术前准备时,特别男病人,护士如术前备皮不方便让家属自己去做,造成手术区域不干净,甚至术区皮肤刮伤,影响手术。在病人输液时不按时巡视病房,液体外渗没有及时发现,导致局部组织损伤。不认真执行或者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忙碌中输错液体,虽未给病人造成任何不良结果,但导致了影响较大的护患纠纷。为了避免必须要提高护士的思想水平及护士的业务素质。
3.2 护士自我素质的修养 护士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情绪会对病人产生积极影响。应学习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平衡的膳食,适当的运动和休息,维持自身内外环境的平衡。护士还应自觉控制和调整自己情绪,不把个人情感带到工作中去,避免不良情绪对病人的影响。护士除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外,还应不断学习有关美学、心、管理学、学等知识,利用一切可学习的机会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从而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6]。以真诚的热情、友善的态度对待病人,了解发生在病人身上的事,尽量体会别人的感受,使病人感觉到温暖和得到支持。尊重病人的权利和人格,对所有的病人一视同仁,促进护患关系良性。总之,护士应认识到情绪及其良好的控制对自身心情舒畅,事业成功与病人身心康复的重要性。在临床中,护士应培养广泛的兴趣陶冶自己的情操,把所学的人文社会伦理知识和环境的熏陶转化为自己的性格、气质,善于吸收和学习身边社会优秀人员的良好品质和思想理念,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修养。
3.3 护士加强在职培训 当前影响护士的情绪有护理管理者认识不足,护士身心健康不佳,护士的职业心态有偏差等因素。因此,护理管理者要分析出影响护理人员职业心态的主要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维护制定出相应的有效对策,其中应注意教育管理与关心爱护二者兼顾,在临床实践中当某护士出现问题时若能及时得到管理者的关心与理解,她就会心情舒畅,就会用积极良好的情绪去影响病人,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病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7]。
总之,护患关系不是两人或两方面的简单相遇,而是双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建立这种相互作用的良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护患双方的个人阅历、感情、知识积累和对事物看法等方面影响。护士是护患关系中处于相对主动地位的群体,只有通过护士心理素质也就是情感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环境,与患者群体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根本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及整体护理理念,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1 陆裴,胡副山.护理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 1-108.
2 孙叔冰, 廖进芳,刘均娥. 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技巧.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 396-398.
3 李清梅.整形美容门诊护士与就诊者沟通的技巧.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80-181.
4 邹艳辉.护患沟通技巧现况及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4,18(5):776.
5 黄萱,胡景民.论护患沟通技巧.护理学杂志,2005,20(9):64-65.
6 肖根秀.门诊注射室护士与病人沟通技巧.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81-382.
7 严秀芳.护患沟通的技巧.护理研究,2005,19(15):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