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并发心源性休克行IABP的护理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马俊霞 李典慧 宋兰兰

 摘 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急性心绞痛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55例应用IABP 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救护观察。术前熟悉球囊反搏仪工作原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球囊反搏仪工作状况,加强并发症观察和心理护理。结果:55例患者应用IABP天数为3~16天,其中52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采用IABP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55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42例,女13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36例,急性下壁心梗15例,右室梗死8例;经处理恢复窦性心律后应用IABP。IABP应用天数为3~16天。其中52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
  
  2术前准备
  
  2.1IABP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工作、家庭、社会及状况,确定护理问题。因为过度紧张、焦虑、烦躁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增高,血压上升,脉搏增快,易诱发心绞痛,导致梗塞面积扩大,心力衰竭加重[1]。
  
  3术后观察与护理
  
  3.1一般护理
  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安静、整洁的环境。每2~4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并维持舒适的体位。
  3.2基础护理
  带有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行IABP时,应认真做好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气道内痰液,定期行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内分泌物吸入肺内引起肺部感染,鼓励患者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有利于肺膨胀,充分气体交换,增加肺泡的通气血流比值,同时保持床单平整干燥,病情危重不能更换体位者,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当循环稳定后及时变动体位,减少皮肤并发症的发生,但注意避免插管肢体屈膝屈髋,防止反搏管打折。
  3.3心电监护
  正确选择电极片粘贴部位,并牢固固定,选择一个R 波向上的最佳导联,以便触发IABP 球囊充盈的周期,同时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当心率> 150 次/ 分或< 50 次/ 分时,球囊反搏无效,或RS 波波幅< 0.5 mv 时,不能有效触发球囊周期性启动,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纠正, IABP停止搏动不能大于30 分钟,以防血栓形成或加重循环衰竭。

 

  3.4观察患侧肢体
  每1小时观察1次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皮肤温度及湿度、颜色、伤口有无渗血,并与健侧肢体做比较。
  
  4病情观察
  
  病人需作留置导尿,每小时测记尿量(尿量必须30ml/ h) 。并作24 h进出量的记录。同时,血气的测定可以监测缺氧和酸中毒的严密程度,并可观察疗效,以助。维持静脉输液通畅,按医嘱给予血管活性物质,使用微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鼓励病人及时诉说胸痛、胸闷以及肢体各部位有否疼痛、麻木或针刺感。严密观察IABP是否有效,有效指征如:心输出量增加、平均动脉压升高、肺动脉压以及肺毛细血管嵌压下降、胸痛减轻等。
  
  5 气囊导管的观察与护理
  
  防止气囊导管移位、脱落、堵塞,加强巡视、床边交接班,穿刺部位用针线缝皮打双结固定并用敷料粘贴,远端导管则用宽胶布粘贴或用绷带固定在大腿内侧避开关节处,防止患者在改变卧位时,气囊导管脱落。插管一侧的肢体保持平直,不能屈曲,防止导管打折,每次搬动患者后应检查气囊导管的位置并观察反搏波型;每日用0. 5%碘伏消毒穿刺点和周围皮肤,同时观察穿刺点处皮肤颜色,并更换敷料。
  
  6IABP泵的停用和撤除
  
  反搏至循环稳定1~2天即可拔除IABP。应按医生指令,逐渐减少反搏次数,将反搏比改为1∶3,反搏3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平稳即可拔除。当证明不再需要辅助循环时,停止静脉使用肝素之后,断开并撤除球囊。用注射器抽空使球囊放气,将套管和球囊一起拔出。徒手压迫30分钟,见无渗血,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嘱病人术肢制动8~12小时,24小时方可下床活动,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出血现象。80年代以来,随着冠脉介入、CABG或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IABP作为暂时性左室辅助装置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3 ] 。
  
  7小结
  
  IABP通过改变主动脉内血容量,使主动脉内舒张末压下降,降低了左心血液流出阻力,同时主动脉压力峰值移至舒张期,导致包括冠脉循环在内的组织灌注增加,改善了心功能,表现为心排量增加,肺动脉压下降,右室压力下降,肺动脉嵌压下降,尿量增加,末梢循环得到改善。IABP 因其操作简便,辅助循环效果良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用IABP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IABP所带来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气囊破裂、感染、出血等,其致命性并不亚于原发病本身,所以对IABP的监测和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4]。
  
  
  [1]邵耕.冠心病[M].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1994:350-352.
  [2] Bouki KP、 Pavlakis G、 Papasteriadis E. Manage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due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giology, 2005, 56: 123-130.
  [3] Ferrari M、Figulla HR. Circulatory assist devices in cardiology. Dtsch MedWochenschr, 2005, 130: 652-656.
  [4]邱晓瑞、王俊燕. 老年泵衰竭患者使用IABP 的护理干预[J] . 护士进修杂志,2003 ,3 (18) :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