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诊治分析
作者:丁月峰,沈国芳,高子彬
[摘要]目的: 探讨异位甲状腺(迷走甲状腺及副甲状腺)的症状、体征、方法及疗效。 方法: 分析10例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结果: 8例患者治疗后吞咽不适、异物感等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正常,2例患者因误诊误治继发甲减而需终身应用甲状腺素。 结论: 异位甲状腺发生率不高,容易误诊误治,处理不当将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 异位甲状腺;迷走甲状腺;副甲状腺;病例报告
异位甲状腺是甲状腺始基沿甲状舌管下降过程中发生的发育性疾病。其中完全异位于甲状舌管下降沿线上,颈部正常部位无甲状腺组织者称为迷走甲状腺;除异位甲状腺外,颈部正常部位同时存在甲状腺组织者则称为副甲状腺。本病发生率不高,容易误诊误治。作者通过对10例异位甲状腺诊治的分析,该疾病的诊治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自1992年至2002年收治的所有异位甲状腺患者共10例的资料,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12~48岁,平均33.7岁,详细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10例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略)
注:131 I扫描结果,±示肿块部位有核素浓聚而颈部正常部位无核素浓聚,+为肿块部位及颈部正常部位均有核素浓聚
1.2 结果
8例患者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吞咽不适、异物感等症状消失,术后甲状腺功能正常。病例4、8为颈前迷走甲状腺,由于误诊为“颈前甲状舌管囊肿”而行“甲状舌管囊肿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及131 I扫描证实为迷走甲状腺,患者继发甲减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
除病例5、9未手术外,其余手术标本术后病理检查均 证实为甲状腺组织。
2 讨论
异位甲状腺是发育性疾病,病因不明。根据颈部正常部位有无甲状腺组织,可分为副甲状腺及迷走甲状腺。本组副甲状腺3例,迷走甲状腺7例,与刘水明等[1] 报告的发生比例基本相同。异位甲状腺可发生于舌盲孔至胸骨切迹沿线上,多见于舌根部,亦可见于颈前正中沿线、纵隔及颌下腺、腮腺等部位[2,3] 。本组发生于舌根部者6例,颈前部3例,舌根及颈前同时发病1例。该病多以肿块形式出现,单发或多发,以女性多见,本组男女比例为1∶9。发生于舌根部者,可伴发吞咽不适、异物感等。有人认为发病年龄多见于生长发育期[4] ,系由于生长发育期异位甲状腺机能的相对不足,刺激了异位甲状腺增生肥大,并与女性特有生理机能有关。临床上往往是因为进食梗阻感、言语不清(含橄榄音)或继发感染后疼痛出血,从而检查发现紫红色质软肿块,表面光滑或感染后溃疡出血,界限清楚,位于舌根部中线处。单发于颈部正中沿线者多为无意中发现,一般除肿块外无其他不适。
发生于舌根部者容易考虑到异位甲状腺的可能,可行 131 I扫描检查。根据扫描结果即可确定是否是异位甲状腺,并可鉴别是迷走甲状腺还是副甲状腺。前者扫描显示肿块部位有核素聚集而颈部正常部位无核素聚集,后者肿块及颈部正常部位都有核素聚集。此外B超、MRI及CT等检查或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也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不主张活检,以免引起大出血。无论是迷走甲状腺还是副甲状腺均可应用碘制剂或甲状腺素取代性抑制等保守治疗,效果确切。本组2例异位甲状腺应用甲状腺素取代性抑制治疗后肿块缩小,吞咽不适症状缓解。若应用药物治疗后肿块无缩小或怀疑异位甲状腺发生病变,则应考虑手术治疗。副甲状腺及迷走甲状腺亦可应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方法不同:前者可行副甲状腺切除术;而迷走甲状腺一般主张部分切除,若全部切除,则要求行游离移植术,可切取切除之甲状腺组织两片移植于颈部、腹部皮下等,但易于导致甲状腺功能不足。因为游离移植的甲状腺组织未必成活并发挥功能,且有术后代偿性肿大的问题,故有主张行带蒂转移术者[5]。后者成活率高,代偿性肿大发生机会小。当然亦可在行游离移植同时行带蒂转移。若是迷走甲状腺行全部切除而未行移植或转移者,将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需终生应用甲状腺素片。异位甲状腺发生于颈部者易于根据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忽视了异位甲状腺可能而行手术摘除。若属于迷走甲状腺,术后将发生甲减,患者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素。本组即有2例误切颈前迷走甲状腺,术后病人需行替代治疗。因此,对于舌根、颈前乃至颌下腺、腮腺的肿块,尤其是B超、MRI等检查提示为实性肿块时,要考虑到异位甲状腺的可能,必要时需行 131 I扫描检查,亦可考虑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确诊是否是异位甲状腺并鉴别是迷走甲状腺还是副甲状腺,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1]刘水明,黎万荣,张薇.舌异位甲状腺的诊断与治疗[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4,27(1):35.36.
[2]李兆金,王玉香.腮腺区异位甲状腺结节囊性变一例报告[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2):78.
[3]姜玉仁.腮腺区异位甲状腺瘤1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15(4):245.
[4]李军,孙坚.舌异位甲状腺1例报告[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4):370.
[5]东耀俊.迷走型舌根异位甲状腺转位移植术[J].口腔医学纵横杂志,1994,11:232.
(吴江市第一人民口腔科,江苏吴江 21520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上海 200011;河北省肿瘤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