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外阴瘙痒196例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比较中西医结合外阴瘙痒与传统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96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外阴瘙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熏洗及口服。结果 治愈172例,有效24例,治愈率为87.76%,有效率为100.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瘙痒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关键词】 瘙痒症,外阴;医学,传统;三黄汤
外阴瘙痒是妇科常见病症,其病因颇复杂,是由外阴不同病变引起的一种症状。自2002年3月~2005年11月对196例妇科门诊外阴瘙痒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最小4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年。引起瘙痒的病因为:霉菌性阴道炎54例,滴虫性阴道炎34例,外阴炎52例,老年性阴道炎28例,外阴白色病变16例,慢性宫颈炎12例。局部皮肤可见不同程度的伤害:充血结痂、抓痕、斑疹及表浅小溃疡,甚至皮肤肥厚、硬化、苔藓样变及色素减退变白,皮肤萎缩干枯,所有病例首先接受西医治疗1~3个疗程,效果均不显著。
1.2 治疗方法
1.2.1 冲洗液[1]配方及用法 黄芩、黄柏、黄连、白艹 鲜皮各15g,蛇床子、苦参各30g;外阴干枯加补骨脂10g、当归12g;有表浅溃疡加大青叶10g。先将中药放入搪瓷盆内加凉水1200ml,浸泡30min,煮沸后15min,将药汁倒入干净盆内。先熏后冲洗外阴,待凉后坐浴。每日早晚各1次,7天为1疗程。
1.2.2 西医疗法[2] 保持外阴局部清洁、干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止痒、消炎、润肤和改善局部营养为目的。霉菌性阴道炎用制霉菌素,滴虫性阴道炎用甲硝唑,宫颈炎先局部消炎、止血或微波治疗糜烂处,外阴皮炎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及外涂皮质激素软膏,外阴白色病变用1%氢化可的松软膏,老年性阴道炎用己烯雌酚片剂,伴外阴干枯者用消炎药加倍美力软膏,用药7天为1疗程,经期禁用,治疗期间禁性生活。
1.2.3 中医疗法 除用如前述汤药外,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同时根据白带性状采用不同的方剂,如白带多有凝块者给予二妙丸,如涕状者予完带汤,白带多泡沫有臭味者予以完带汤加黄柏,质粘稠或脓样者予以龙胆泻肝丸。
1.3 疗效判定 外阴瘙痒消失,皮损痊愈、白带色味正常,停药后半年无复发为治愈。瘙痒明显减轻,皮肤好转,白带色味正常为有效。瘙痒无明显减轻,皮损无好转为无效。
2 结果
本组治愈172例,有效24例,有效率为100.00%。
3 讨论
女性外阴瘙痒是多种病原菌感染后所表现的症状,绝大多数的外阴瘙痒是外阴阴道疾患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症状,可由细菌、病毒、真菌、滴虫等感染引起,局部营养障碍、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内分泌失调等也可引起。用中西药内服外用,从病因上予以,互相补充其不足,增强疗效。中医认为外阴瘙痒与湿热、毒、虫有关,本冲洗液组方中苦参、黄柏、黄连、大青叶、白艹 鲜皮、蛇床子均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虫止痒之功效,研究证明这类中药同时对多种细菌、真菌、滴虫、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抗菌谱覆盖面广,增强了疗效,临床应用于外阴皮肤炎症、溃疡、湿疹及不明原因的外阴瘙痒症等疗效显著[3]。应用中草药煎汤熏洗是利用热熏蒸、浸泡的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及毛孔扩张,有利于药物与病灶的充分接触,增加药物的渗透,临床证明其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外阴瘙痒及合并外阴溃疡者。由于外阴瘙痒只是诸多疾病的一种局部症状,所以在局部熏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合并症,通过中西医结合,祛除病因,标本兼治,迅速达到止痒、消炎、润肤和改善局部营养的目的,缩短疗程,减少病人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
[1] 许树梧.临床用药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145.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9-288.
[3] 崔树德.中药大全[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