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 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利培酮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阿立哌唑组的副反应稍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且阿立哌唑副反应少。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治疗 阿立哌唑 利培酮
阿立哌唑(aripiprozole)是2002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于2004年10月批准了成都大西南药业生产的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的上市。为研究国产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我们以同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利培酮作对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系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在广西龙泉山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0例,均符合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3年,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总分≥60分,排除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患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①阿立哌唑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5±5.2)岁,病程为(1.3±1.1)年。治疗前阿立哌唑组的PANSS总分为(84.72±14.62)分。②利培酮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9±4.2)岁,病程(1.5±1.0)年,PANSS总分为(85.44±15.92)分。两个治疗组治疗前的PANS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阿立哌唑起始剂量5mg/d,剂量范围10~30mg/d,分每日3次服或1次顿服。利培酮起始剂量1mg/d,剂量范围2~6mg/d。每日分两次服。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按PANSS减分率;安全性评定用副反应量表( 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各评定1次,实验室和心电图检查每周各评定1次,疗程8周。疗效评定标准:以PANSS 量表减分率为依据,减分率≥75%为临床治愈;减分率50%~74%为显效;减分率25%~49%为进步;减分率<25%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90例全部完成本研究,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2.2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两组从治疗第2周起,PANSS总分均有显著下降。而两组在治疗各期的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2。表2 两组各治疗周期PANSS评分比较(略)注: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两组间比较,P均>0.05
2.3 副反应
两组患者的药物副反应症状多为轻至中度。阿立哌唑组有锥体外系反应3例,头痛5例,失眠4例,头晕3例,嗜睡5例,恶心呕吐4例,利培酮组有锥体外系反应10例,失眠8例,头晕6例,恶心呕吐5例,镇静过度5例。两组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85,P<0.05),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有显著性(χ2=4.41,P<0.05)。
3 讨论
阿立哌唑是继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后的又一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在作用机制上有其独特之处。阿立哌唑是D2部分激动剂,D2受体部分激动可稳定DA 系统,在拮抗的同时,适度的激活[1,2],在改善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既对抗DA功能过度又对抗DA功能不足而起到平衡DA功能的作用。避免了类似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DA功能不足而导致的对疗效和耐受性的不良影响[3]。另外,阿立哌唑对5-HT1A部分激动,对5-HT2A部分拮抗,可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4]。从本研究可看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尤其锥体外系反应明显低于利培酮,这与Saha[5]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因此可以认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更好的抗精神分裂症新药。
【】
[1]吴仁容,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177-179.
[2]孙爱凤,吴范宏.阿立哌唑[J].新药杂志,2003,12(7):571.
[3]张跃兵,刘霞.阿立派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2005,14(10):923-925.
[4]Burris KD, Molski TF, Xu C, et al. Aripiprazole, a novel antipsychotic, is a high-affinity partial agonist at human dopamine D2 receptors [J]. J Pharmacol Exp Ther,2002,302(3):381-389.
[5]Saha AR, Carson WH, AH MW,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ripiprazole and risperidone v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ective disorder [J]. WJ Biol Psychiatry,2001,2(Suppl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