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麻醉行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陆福山,杨诚,梁天北,黄静红,陈院明 

【摘要】  目的 观察异丙酚麻醉行无痛胃镜检查应用于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两组(A组为精神病患者100例,B组为非精神病患者100例)需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要求检查前禁食8h、禁水4h,常规鼻导管输氧,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将异丙酚以40mg/10s速度缓慢静推,首剂量1.5~2.0mg/kg,待病人进入睡眠且睫毛反射消失,开始进行胃镜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检查前、中、后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A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稍长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A组异丙酚总用药量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于精神病患者检查。

【关键词】  异丙酚;麻醉;镇痛;胃镜检查;精神病人

    胃镜检查是消化内科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但由于其为侵入性检查,有咽喉不适、咳嗽、恶心、呕吐等而产生的痛苦及恐惧感,而使部分患者拒绝或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精神病人自控能力差,亦视为胃镜检查的相对禁忌。2005年我院开展对精神患者与非精神病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对比研究,检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5年2月~2007年2月在我院住院并有上消化道症状、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精神病患者100例,非精神病患者10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A组(精神病患者),男62例,女38例,年龄50±12.8岁,体重51±13.5kg。B组(非精神病患者),男62例,女38例,年龄48±10.6岁,体重54.0±10.7kg,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禁食8h,禁水4h,每个患者在检查前10min口服胃镜润滑胶浆10ml,其中精神病患者由精神科医护人员陪护,预防意外情况发生。

  1.2.2  仪器设备与药物 

  胃镜用日本Fujinon-88进行检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准备简易呼吸器及气管插管包、麻醉药品异丙酚。

  1.2.3  麻醉效果评定标准 

  两组均采用Berggren[1]评分标准,分为5级:0级,清醒;1级,困倦,但反应好;2级,入睡,易唤醒;3级,入睡,唤醒困难,睫毛反射存在;4级,入睡,睫毛反射消失。由麻醉医师控制麻醉深度在4级水平。

  1.2.4  麻醉与电子胃镜检查 

  两组均建立静脉通道,并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维持静脉通道畅通。患者左侧卧位,给予鼻导管低流量输氧,并由麻醉医师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首次剂量为1.5mg/kg,以40mg/10s速度缓慢静推,当麻醉效果达到4级水平时,由消化内镜医师开始进行胃镜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酌情追加异丙酚。

  1.2.5  不良反应与处理 

  在检查患者中,仅有1例71岁精神病患者发生呛咳、气管痉挛,SpO2急剧下降至75%,立即拔出胃镜,托起下颌骨开放气管,高浓度给氧及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约15s后缓解,SpO2迅速恢复正常,重新插胃镜检查成功。非精神病患者有6例出现不适,休息1~2h后症状完全消失。

  1.2.6  监测与记录观察指标 

  在麻醉及检查过程中,严格观察HR、BP、SpO2变化(表1),记录检查时间、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异丙酚总用药量,然后进行比较(表2)。检查结束后待患者完全清醒,送回病房。

  1.2.7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BP、HR、SpO2比较 

  表1可见,两组检查患者的HR、BP、SpO2在检查前、中、后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表1  两组BP、HR、SpO2变化比较  (略)

  2.2  两组检查时间及药量比较 

  表2可见,两组胃镜检查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虽A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稍长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A组异丙酚总用药量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2  两组检查时间、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异丙酚总量比较  (略)

  3  讨论

    传统胃镜检查时间长,病人痛苦,有恶心、呕吐、咳嗽等而使部分患者产生恐惧,拒绝或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无法正确诊断上消化道疾病,从而延误影响。但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痛胃镜应用于临床检查,且日臻成熟,在国内各大相继开展了此项目,无痛胃镜检查术使用镇静麻醉剂异丙酚,使患者在无意识的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整个过程中患者舒适、安全、无痛苦,减少了患者因精神创伤及恐惧感而导致胃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生。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镇静麻醉剂,具有起效快、恢复迅速、镇静程度容易控制,在体内无积蓄、无后遗作用等特点[2],而成为无痛胃镜检查的最佳药物选择,扩大了胃镜检查适应证。

    精神病患者属于特殊群体,由于其存在理解及自控能力差、思维障碍、妄想、自知力缺失、情绪不稳定状态,从而拒绝或不配合胃镜检查。对精神病患者来说,胃镜检查可成为一种外源性因素,刺激诱发精神病急性发作,引起过激行为,有可能攻击医务人员及损坏胃镜等医疗器械,成为胃镜检查的相对禁忌[3]。在本研究中,采用异丙酚麻醉行无痛胃镜检查,精神病患者没有发生因胃镜检查而诱发精神病急性发作,并能完成胃镜检查。

    表1中数据显示,两组患者HR、BP、SpO2在检查前、中、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精神病患者与非精神病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差异无显著性。在表2中,精神病患者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稍长于非精神病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精神病患者异丙酚总用药量明显多于非精神病患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致麻醉药耐药性增强有关。由于异丙酚对循环及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4],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为安全起见,应当准备多种抢救设备,如简易呼吸器及气管插管包,以确保病人安全。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特别注意麻醉深度,防止麻醉过深抑制呼吸,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在麻醉状态下,咳嗽等反射明显受抑制,故对于患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明显、活动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则有易发生窒息的危险,建议不要采用无痛胃镜检查。
   
  总之,无痛胃镜检查无痛苦,患者又容易接受,只要病例选择恰当,并由有经验的麻醉师麻醉,在检查过程中严密监测,及时处理,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在患有上消化道疾病的精神病患者诊治中推广应用。

【】
    [1]Berggren L, Eriksson I, Mollenholt P, et al. Sedation for fibreontic gastroscop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idazolam and diazepam [J]. Br J Anaesth,1983,55(4):289-296.

  [2]叶铁虎.异丙酚、咪唑安定用于静脉麻醉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6,16(3):133-135.

  [3]陆岳林,王凤琴,范红建,等.无痛苦胃镜检查应用于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煤炭医学杂志,2006,10(10):1091-1092.

  [4]朱平增,程红梅,焦岩,等.力蒙欣复合麻醉用于门诊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1,1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