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相应的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导致的局部坏死,是心内科最常见的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1],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现对1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1~2007年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7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70例,年龄40~81岁,平均55岁,167例患者均符合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经积极合理的,101例治愈,64例好转,2例死亡,患者及家属对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
2护理
2.1一般护理
患者住院后,首先让其保持安静平卧,不随便搬动,同时嘱患者3~5 d内绝对卧床休息。室内禁止吸烟,保持安静,减少探视,避免患者激动,防止不良刺激。在第1周内若生命体征稳定,可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洗漱,自己进食,在床上进行轻微的四肢活动,加强生活护理,大小便均在床上进行,并给予协助,避免用力排便而致病情加重。发病后2~3周可在床旁站着穿衣服,病房内缓慢行走,避免发生血栓,第4周根据病情增加活动量,适当的轻度户外活动,起床时要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每天进行口腔护理1~2次。由于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及排泄物刺激,局部皮肤易发生压疮,每2~4小时协助翻身1次,避免拖、拉、推,动作要轻柔,不可过猛过急,以免加重病情。
2.2饮食护理
急性期宜流质饮食,随着病情恢复可改为半流质,饮食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应少量多餐,每餐半饱或七八分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同时戒烟限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有40.0%~72.9%伴有便秘[2],用力排便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增加猝死的危险性[3],可以通过服用缓泻剂、调整饮食、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灌肠、针灸推拿、人工排便等方法,预防和缓解便秘。
2.3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及转归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整心态,尽一切可能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使患者保持愉快平静的心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从而使患者能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康复[4]。有关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主要情绪障碍是紧张、焦虑,患者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应激对病情反复发作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过度紧张、焦虑、烦躁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增高,血压上升,脉搏增快,易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及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应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解除其心理压力,多给患者以安慰和鼓励,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给患者以积极的疏导与暗示,多关心询问患者,使其感受到温暖和安慰,消除和缓解其不良心理,同时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应尽量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减少探视,态度和蔼可亲,工作热情大方,向患者耐心解释疾病的特点及预后情况,使其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正视自身角色,保持心理平衡,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康复意识。
3健康指导
由于基层接收患者较多,患者受条件限制,病情稍有稳定好转即要求出院。因此,对患者的健康十分重要。
3.1用药指导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长期口服药物,不可随意增减或停用,按医嘱规定给药。告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测,并将各种药物的名称、作用、剂量、不良反应、药物疗效列表告诉患者。如抗血小板凝集药阿司匹林应饭后服用,并注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情况;使用利尿药时应注意观察尿量,定期检测血钾以防低钾致心率失常;服用洋地黄药物时如患者出现黄绿视、恶心呕吐等洋地黄中毒表现时,应及时停药就医;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指导如何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还应教授患者应急处理知识;常备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并随身携带;出现胸闷及心前区不适时,立即舌下含服,如胸痛持续15 min不缓解应立即就医。
3.2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锻炼,一般以耐力性有氧运动为宜,勿过度耗氧。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因人而宜,常以增快的心率在3~5 min内恢复正常为标准。生活,劳逸结合,随体能进一步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至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如活动时出现呼吸短促、眩晕、恶心、无力、心悸等,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如梗死后恢复期仍出现心绞痛发作,且药物控制不佳患者,应建议做冠状动脉造影。
3.3饮食指导
向患者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制定饮食计划,嘱患者使用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的低盐(<5 g/d)、低脂、低胆固醇、粗纤维食品,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防止短时间心脏负荷过重,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劝其戒烟限酒,禁浓茶及刺激性食物。
另外,平时学会自我控制情绪,遇事冷静,保持良好的心态,嘱患者定期复查,长期按时遵医嘱服药,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再度发生。
4讨论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加上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组1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从而证实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延缓病程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1]高润霖,朱文玲,胡大一,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2]常红,翟燕.心肌梗死的辨证施治[J].山东中医杂志,1998,17(9):406-407.
[3]张茂红.护理医学问答(中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3.
[4]王筱敏.内科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