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4周妊娠138例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邓昌宁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观察大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4周妊娠流产的完全性及阴道流血情况。方法 对妊娠8~14周要求药物流产的138例妇女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8h 1次,连服2天,总量300mg。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600mg,用药4h无宫缩加服米索前列醇400mg。结果 流产成功52例,占37.68%,显效58例,占42.03%,有效26例,占18.84%,失败2例,占1.45%,总有效率为98.55%。孕龄越小,流产的成功率越高(P<0.05);经产妇流产的成功率高于未产妇(P<0.01)。结论 大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4周妊娠流产成功率高,副作用小,是一种方便、有效、较为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妊娠中期;流产,人工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天的妊娠已在我国广泛应用,且疗效肯定。以往终止8~12周的妊娠则采用钳刮术;对12~14周的妊娠采用期待疗法,待20周后行利凡诺羊膜腔穿刺引产术终止妊娠。随着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应用的推广,我院也有选择常规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4周妊娠,但失败率高,完全流产率低,均需配合钳刮术或利凡诺羊膜腔穿刺引产术终止妊娠。近年我院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8~14周的妊娠流产,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5年3月~2006年5月在我院就诊要求药物流产妊娠8~14周的妇女138例,年龄为16~42岁,身体健康,B超检查证实宫内妊娠,胎儿双顶径≤30mm的孕妇。所有对象均无肝肾疾病,未用过激素类药物,无药物禁忌证。

  1.2  方法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由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流产者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8h 1次,连服2天,总量300mg。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用药4h无宫缩加服米索前列醇400mg。用药后记录胎儿、胎盘排出时间、阴道流血情况及副作用。大于12周者,胎儿、胎盘排出后常规清宫。术后2周随访。

  1.3  效果评定  用药后6h内胎儿、胎盘排出者为成功;胎儿、及大部分胎盘排出者为显效;胎儿排出而胎盘滞流者为有效;用药后6h无规则宫缩或早有宫缩,但12h未流产者为失败。失败后可行钳刮术或利凡诺羊膜腔穿刺引产术终止妊娠。

  2  结果 

  2.1  流产效果  本组138例中流产成功52例,占37.68%,显效58例,占42.03%,有效26例,占18.84%,失败2例,占1.45%,总有效率为98.55% 。失败1例行钳刮术,1例行利凡诺羊膜腔穿刺引产术。2例失败病例行妇科检查,发现宫颈管均消失,宫颈口松弛。推测如将观察时间延长至24h,有望获得100%的总有效率。有孕龄越小,流产的成功率越高的倾向。孕龄<12周者流产的成功率高于孕龄>12周者(P<0.05);经产妇流产的成功率高于未产者(P均<0.01),见表1,表2。

  表1  孕周与流产效果的关系(略)

  a:与<12孕周比较,χ2=3.86,P<0.05

  表2  孕产次与流产效果的关系(略)

  a:与未产妇比较,χ2=19.40,P<0.01

  2.2  副作用  用药后的主要副作用为腹痛及胃肠道反应。腹痛程度比一般中期妊娠引产轻,孕妇均能承受。胃肠道反应主要来自米索前列醇的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所致,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不需特殊处理。少数患者用米索前列醇后可发生一过性发冷、发热及手心痒等症状,但均毋需用药自行消失。

  2.3  阴道流血情况  胚胎组织排出后,阴道流血持续天数不超过14天,平均6.7天。阴道流血量在等同于月经量至2倍月经量之间 。所有病例无一例因大出血需输液及行紧急钳刮术。

  3  讨论
   
  妊娠8~14周子宫已经明显增大,胎儿骨骼已经形成,羊水已日益增多,负压吸引已难以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以往主要以腔内、外引产及钳刮术终止妊娠,但易造成子宫穿孔、羊水栓塞、DIC、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使蜕膜组织变性、坏死、继发滋养细胞变性、坏死,引起蜕膜与绒毛膜板分离导致流产。米非司酮150mg的常规剂量终止≤49天的妊娠,成功率达85%[1]。随着孕周的增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也随之升高,药流后不完全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2]。因此,常规剂量下终止大胎龄妊娠难以达到理想的流产效果。表1结果显示,孕龄越小,流产的成功率越高也间接地支持这一观点。针对米非司酮的抗孕激素及促宫颈成熟的作用机理以及米索前列醇诱发宫缩、软化宫颈的作用,在药物流产中增加米非司酮的用量达到300mg,使体内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从而使蜕膜组织加快坏死、脱落,并在米索前列醇的促宫缩作用下,宫口扩张,并将妊娠物排出。本试验用大剂量米非司酮终止8~14周妊娠取得了98.55%的总有效率,且副作用无增加。与钳刮术及腔内、外引产术相比,流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宫颈成熟、宫口松弛是引产的关键。经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宫颈经扩张后难以恢复到产前的状况,故宫口较未产妇松弛,加之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的作用下,宫口松弛更加明显、更易扩张,使得流产加速,增加流产的成功率。从表2可以看出,经产妇流产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未产妇。从临床观察中可以看到服药后诱发宫缩的时间短、产程短,流产的成功率高,因而阴道流血减少。对于妊娠12~14周胎盘未排出者常规进行清宫,有效减少产时产后出血,缩短阴道流血时间,使得米非司酮的抑制凝血活性、促纤溶亢进导致阴道流血多、流血时间长的作用未能表现出来[3]。因此,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8~14周的妊娠是可行的,且副作用无增加,并可在有观察条件的门诊实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

【】
    [1] 吴春芬.加服米非司酮对药物流产完全性的影响[J].妇幼保健,2005,20(16):2033-2034.

  [2] 张彤迪,吴瑞芳,卜鲜绿,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后出血原因与卵巢功能状态关系的研究[J].实用妇产杂志,2002,18(6):346.

  [3] 闫莉,张会真,王德智.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血液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8,37(5):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