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172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建光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2例223眼实施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于上方角膜缘后2mm,做长约6~7mm巩膜水平板层隧道,晶体圈匙托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1天裸眼视力≥0.5者87眼(39.01%),术后1周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0.5者121眼(54.26%)。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少,设备便宜,与超声乳化比较,费用少,也可获得满意的结果,易在基层开展。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晶体,人工

  2005年下半年我科对172例223眼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虽然晶体超声乳化术已成为白内障手术新的趋势,但由于其设备昂贵,在基层医院难以推行。因此笔者就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2例223眼,其中男101例132眼,女71例91眼,年龄5~86岁,平均54.5岁,老年性白内障149例199眼,并发性白内障5例6眼(其中视网膜色素变性3例3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例3眼,外伤性白内障10例10眼,发育性白内障8例9眼。

  1.2  手术方法  术前每10min点一次抗生素眼药水,术前0.5h充分散瞳,首先在颞上或鼻上(9~12象限)做一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于上角膜缘后2mm,做长约6~7mm巩膜水平板层隧道,11点方位切穿进入前房,将连有平衡液的前囊切开针破囊并转核,扩大切口,注水晶体圈匙托出晶体核,冲洗抽吸残留皮质,注入粘弹剂于前房及囊袋,植入人工晶体于袋内,冲洗吸出粘弹剂,术口不缝合或缝合1~2针,庆大霉素2万u加地塞米松2mg注射于邻近切口处的球结膜下,使其覆盖住术口,术毕。术后用抗生素3天,局部应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眼药水。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本组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1天裸眼视力≥0.5者87眼(39.01%),术后1周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0.5者121眼(54.26%),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5眼,术后视力低于0.2;角膜白斑6眼,术后视力0.1~0.3;视神经萎缩4眼,视力低于0.1。

  2.2  角膜散光  术前角膜散光0.42±1.61D,术后平均1.68D,95%术后散光在1.16D以内,术后较术前散光增加1.24D。

  2.3  角膜反应  初期15例15眼(6.73%)角膜内皮水肿,术后3天内角膜透明,水肿消失。

  2.4  并发症  3例后囊破裂发生于晶状体匙伸入核后方时夹住了后囊,5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角膜内皮舌样混浊,2~3天后消退。

  3  讨论
   
  白内障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可靠,术后散光少、视力恢复快和炎症反应轻,术后形成的散光是影响术后裸眼视力的重要原因,白内障摘出所造成的散光与切口大小、形状、位置,缝线的性质,缝合方式、深度、跨度、密度,结扎的松紧以及术后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有关。影响散光最大的因素为切口大小,切口长度与散光成正比,超声乳化吸出为小切口手术提供了可能,但超声乳化系统价格昂贵,在家,目前基层难以普及推广。探讨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有着广阔的前景,本组对172例223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有关体会如下。

  3.1  眉弓形切口的操作  在11点方位角膜缘后1~2mm半层切开巩膜,过深可能穿破眼球,过浅巩膜隧道分离困难,隧道分离与巩膜切口深度关系密切,最好用隧道刀(新月形),分离时注意掌握分离的方向,否则可能穿破巩膜隧道或巩膜瓣。隧道进入透明角膜缘无血管区1mm,这样形成的角膜内口后唇具有良好的治瓣作用,术毕前房形成,眼压回升,角膜内口自动关闭,一般不需缝合切口,减少术后散光的发生。扩大切口根据晶体核直径而定,本组所娩出的核均能通过6~7mm内口套出。前囊截开口娩核,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方法,依靠粘弹剂和截针注水保持前房,在1~2处截囊针划开前囊,作成两个三角形的外翻前瓣,由此开始用囊截针牵拉此瓣,沿顺时针方向撕,不断改变方向,撕开一个圆形孔,直径为5~6mm。撕开后进行水分离,推动并转核,使核的上方脱位于前房,将粘弹剂从核的边缘注入核后方及前房,边注水边将注水晶体圈匙深入到游离的晶体核后,与核一起缓缓抽出。如阻力大,应检查角膜内口是否够大,均匀性拉拖,以免引起角膜内皮损伤。

  3.2  本术式优点  无缝线小切口,术后散光少,视力恢复更快和炎症反应轻[1],传统的角膜阶梯切口的白内障手术由于切口的内口多在Sualbe线上,接近虹膜根部,半数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周边虹膜前粘连或人工晶体襻性粘连,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虹膜周边前粘连可呈进行性,可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而本组巩膜隧道切口术中虹膜不易脱出切口,而且术毕随着眼压升高切口的自闭作用增强,能够避免虹膜脱出和嵌顿于切口内,保护功能小网,减少术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

【】
    [1] 李绍珍,廖瑞端,刘奕志,等.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房角膜镜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1995,31(1):19-21.

  [2] 李美玉,殷悦,陈玖.后房型人工晶体襻所致周边前粘连[J].中华眼科杂志,1995,31(5):32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