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能够改善其心理状况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5例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和75例非恶性肿瘤的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评分调查。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不仅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而且也明显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2000元)、患者病程较长(>3个月)及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主要照顾者更易出现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障碍。结论:必须关注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要给予他们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友善的沟通和良好的环境等有效措施以改善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心理卫生状况。
【关键词】 恶性肿瘤;照顾者;焦虑:抑郁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rincipal caregivers of cancer patient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us. Methods: Both seventy-five principal caregivers of cancer patients and seventy-five principal caregivers of non-cancer patients were interviewed using the Zung'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Zung'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 Results: The level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rincipal caregivers of cancer patients were not on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mmon population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higher than those of principal caregivers of non-cancer patients. In view of their low-incom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ir patients with long course and at Ⅲ or Ⅳ stage of TNM staging, the principal caregives of cancer patients were apt to be anxious and depressed.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aregives' psychological status . 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support, friendly communication and better environment, should be given to them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caregivers and their patients.
[Key words] Malignant neoplasms; Caregiver; Anxiety; Depression
绝大多数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费用昂贵,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和压力。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存有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多种心理障碍,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社会治疗干预,以改善患者在人际交往中的适应不良,减少孤独,克服无助感和绝望感等[1],但对肿瘤患者家属或其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从而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作用,更好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工作,为肿瘤患者的康复或晚期生活提供良好舒适的环境。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6年5~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75例(A组)和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75例(B组)。A组入选标准:(1)经病理确诊为癌症、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患者的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及子女),且承担照顾患者的主要责任,每例患者入选1名直系亲属;(2)既往无精神病史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3)无严重身体疾病;(4)能理解并自愿完成所有测评。B组入选标准:(1)经病理确诊为良性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等患者的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及子女),且承担照顾患者的主要责任,每例患者入选1名直系亲属;(2)(3)(4)项同A组。A组中父亲7例,母亲8例,丈夫9例,妻子14例,儿子21例,女儿16例;年龄20~68岁,中位年龄51岁。B组入选的主要照顾者中父亲9例,母亲8例,丈夫13例,妻子12例,儿子18例,女儿15例;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53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2]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与患者的亲缘关系、受年限(分为≤9年组和>9年组)、家庭人均年收入(分为≤2000元组和>2000元组)、患者病程(分为≤3个月组和>3个月组)及临床分期等。
1.2.2 调查方法 在患者住院1周之后,发放自评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将A组和B组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并与国内常模[3]进行比较分析。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A组、B组及国内常模的焦虑、抑郁状况比较分析 见表1。B组SDS评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和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2。
3 讨 论
近些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之一。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不但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身问题,而且对患者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应激因素”,尤其对于承担着主要照顾责任的直系亲属更是如此。本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不仅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而且也明显高于非恶性肿瘤的患者主要照顾者。有报道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社会心理疾病发生率等于或大于恶性肿瘤患者[4,5]。对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担忧、长期陪护、巨额经济负担、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慢性失眠、人际交往的缺乏等可能成为影响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使他们产生不良心理感受。
本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性别与焦虑和抑郁状况无明显相关性,年龄及受年限与焦虑状况无明显相关性,而年龄>45岁者的抑郁状况评分高于≤45岁者,受教育年限>9年组的抑郁状况评分高于≤9年组,提示年龄较大的、文化程度较高的照顾者承受着更大的思想负担。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2000元)、患者病程较长(>3个月)及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更易出现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障碍。焦虑及抑郁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反常的情绪与行为,如自述忧虑、担心、紧张、不能集中注意力、重复无目的的动作、躲避行为等。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肿瘤患者的和康复带来不良影响。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心理问题,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照顾者的个体化心理支持和干预。Inconomau[6]建议在治疗肿瘤时不仅要努力探知患者及其照顾者的信息需求,更应以最佳途径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减少他们社会心理疾病的发生。护士应以劝导、启发、鼓励、同情、安慰等方式多与患者及其照顾者沟通和进行信息交流,以沉着、温和、带有权威性的语气告诉患者及其照顾者,只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能治愈或控制疾病。要鼓励患者及其照顾者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其感受以减轻心理负担,可教会他们使用缓解和消除焦虑、抑郁情绪的方法,如肌肉放松法、深呼吸运动、静坐、慢跑、散步等[7] 。要使患者照顾者更多地了解相关信息,更积极地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去,从而有助于维持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心理平衡状态。
同时,请已治愈或情绪乐观、疾病控制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并帮助患者选择有效治疗方案等,从多方面给患者及其家属支持和鼓舞。鼓励病友间交流,注意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美观,以增强患者及其照顾者积极向上的勇气,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对于极少数焦虑及抑郁症状较重的则需辅以镇静、抗抑郁等药物治疗,按医嘱给其服药(最好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密切观察其疗效[8,9]。
【】
[1] 伍仁琴,云 扬. 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临床对比分析[J].心理卫生杂志, 2001,15(6):422.
[2] 计惠民主编. 心理护理临床问答[M].第1版. 北京: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80-183.
[3] 闫来荣,魏红艳,张 龚,等.癌症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14-515.
[4] Grunfeld E, Coyle D, Whelan T, et al. Family caregiver burden: Results of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principal caregivers[J].CMAJ, 2004, 170(12):1795-1801.
[5] Nijboer C, Triemstra M, Tempelaar R, et al. Determinants of caregiving experiences and mental health of partners of cancer patients[J].Cancer, 1999,86(4):577-588.
[6] Inconomau G, Vagenakis AG, Kalofonos HP. The informational needs, satisfaction with communi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rimary caregivers of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1, 9(8):591~596.
[7] 马凤杰,李秀艳. 精神科护[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3-125.
[8] 张 丽. 恶性肿瘤患者配偶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4,6(8):735.
[9] 张作记. 焦虑的基本问题及临床处理[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