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178例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申建秋 张剑秋 刘建琴
【摘要】 目的:对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组织作病理分析,以明确肝纤维化程度分期。方法:对178例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后运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取得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178例病例中组织病诊断:轻度肝纤维化72例;中度57例;重度49例。超声诊断轻度110例;中度30例;重度38例。结论:肝纤维化的超声声像图与病理分级、分期呈部分相关性。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超声诊断 病理诊断
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对我院2003年12月~2005年11月收治的178例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超声影像图观察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探讨超声这种非创伤性诊断手段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肝纤维化178例中男122例,女56例,年龄18~76岁,平均39岁,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其中慢性乙肝136例,丙肝12例,药物性肝炎13例,瘀胆型肝炎17例。病史最长52年,最短3年。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美国AU5型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空腹8~12h后,常规检查肝、胆、脾、血管、腹腔等,穿刺活检。
超声扫查[1]:观察肝脏形态、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肝内回声强弱及纹理分布是否均匀;肝内管道、尤其是肝静脉走行及显示清晰度,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胆囊壁变化;脾脏大小变化等。超声显像程度,轻度:肝脾大小正常;肝内回声增多;肝静脉走行清晰;中度:肝或脾轻度肿大;肝内回声增多,略粗,分布欠均匀;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内径不增宽,流速正常;重度:肝表面欠光滑,左肝下缘变钝,肝内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静脉走行欠清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内径≥14mm,流速<11cm/s;脾肿大。
病理诊断(以2000年西安会议方案为标准)[2]:观察汇管区变化,有无纤维化形成及小叶结构变化,肝纤维化程度分期,0期:无肝纤维化;1期: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2期: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3期: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4期:早期肝硬化。
病理与超声对照。轻度(S0-2),中度(S1-3),重度(S2-4)。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全部病例进行了详细的超声诊断与肝脏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越是肝纤维化较重病例,超声与病理诊断越相近。轻、中、重度肝纤维化病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条件分别为65.4%、52.6%、77.6%,重度与中度之间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肝纤维化见图1~2。
3 讨 论
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肝细胞坏死,炎细胞聚集,参与细胞中重要的是星状细胞,最终导致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肝纤维化形成。这是一个慢性渐进过程,亦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如何早期发现早期是值得关注的课题。病理学检查目前是对肝纤维化的分期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是明确诊断、了解程度及判定药物疗效的金标准。超声成像是以各组织间不同界面的反射穿透等原理构成,正确识别、深刻理解声像图的各种信息所构成的组织材料,便于准确诊断[3],对肝纤维化诊断中肝脏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结构、表面是否光滑、肝血管走行情况、胆囊壁改变,尤其是可量化的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脾脏大小及彩色多普勒发现彩色血流、双向血流等,提高了超声诊断率。结合病理学诊断加深对肝纤维化形成及转归的认识,并对治疗随访提供有力佐证。
通过对本组病例病理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比较发现,超声诊断肝纤维化轻度110例,中度30例,重度38例,病理诊断肝纤维化轻度72例,中度57例,重度49例。显而易见,对较为明显的肝纤维化超声与病理结果相近。轻、中、重度肝纤维化病理与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5.4%、52.6%、77.6%。中、重度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有待对超声诊断认识的提高缩小两者差异。对超声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可能由于肝纤维化比较弥散,病例形成的肝纤维化间隔比较细小疏松,假小叶结节大小均匀,对声像界面小,声阻抗差异小等原因。而对病理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可能由于肝活检取材部位选择同一个体肝纤维化分布程度不一致的原因。对此通过比较优势提高诊断率。
目前,对肝纤维化的及转归的认识已得到广泛重视,从病原学治疗入手配合增强免疫等治疗措施,已有相当多患者能控制病情,部分能逆转,这就大大减少了发生肝硬化等病情的机会。对其疗效的评价超声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便捷可重复等优势,对肝纤维化个体治疗前后进行对照分析,在部分肝纤维化病例中,由于引发的细胞组织学变化较轻,容易发生逆转,对于肝纤维化较重病例,由于控制了炎性细胞病变,部分纤维间隔小叶结构紊乱情况逐步好转,肝细胞的再生等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逆转,超声对此随访,尤其是彩色多普勒的诊断措施更加提高了诊断准确性[4]。目前,肝纤维化指标[5]选择巨球蛋白、谷氨酰氨转肽酶、透明质酸及年龄等作为独立预测因素。排除明显肝纤维化有高度准确性。且阳性预测值达97.5%,这对大多数因乙肝病毒引发的肝纤维化诊断价值高。当然血清学指标的确定正在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中,这样利用非创伤性诊断各自的优势,更利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的评价。
【】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M]. 北京: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884-897.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学杂志,2000,8(6):324-326.
[3] 赵玉华,陈宁宁,姚 炜,等.声像图渗入显微解剖学的表现[J].超声医学杂志,2002,18(7):481-485.
[4] 谢仕斌,姚集鲁.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策[J].新医学,1999,30(3):177-178.
[5] 陆伦根,曾民德.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5):1078-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