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敏性紫癜为首发疾病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6例分析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肺炎支原体;变态反应
肺炎支原体(MP)感染除引起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广泛的肺外损伤。近年来MP感染有明显增多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容易造成误诊。为增强鉴别诊断意识,降低误诊率,现将我院及医科大学盛京儿科病房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以过敏性紫癜为首发症状的MP感染患儿26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儿,男14例,女12例,年龄3~14岁,以学龄儿童为多,于发病后2~6 d入院,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26例患儿均以皮肤紫癜为主述入院,其中1例紫癜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2例全身紫癜伴有荨麻疹,15例以双下肢、臀部对称性紫癜为主,8例以双小腿、足踝对称性紫癜为主;8例患儿出现关节肿痛,多为膝、踝及肘关节,其中2例伴有小腿软组织疼痛;腹痛14例,其中伴恶心、呕吐7例,黑便2例,便潜血(+)4例;8例出现尿常规异常,2例为肉眼血尿,其余为镜下血尿、蛋白尿;11例患儿出现发热,其中38℃以下8例,38~39℃2例,39~40℃1例,热程2~6 d;6例出现轻微咳嗽。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多正常或稍增高(7.2~14.5)×109/L;血小板计数多正常,4例稍增高(31~42)×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尿常规示RBC 3~10 /HP 3例, RBC 40以上/HP 2例,RBC满视野2例;蛋白尿(+)2例,(++)3例,(+++)1例;大便潜血4例;所有病例ELISA法检测支原体IgM抗体(MP?IgM)均呈阳性(≥1:80),MP?IgM恢复期比急性期抗体滴度高4倍以上。
1.4
入院后常规给予休息、抗感染、抗凝等综合治疗,严重病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患儿关节肿痛及腹痛症状明显好转,呕吐消失。但4例患儿紫癜加重,16例患儿紫癜未见缓解,6例患儿紫癜缓解后复发,且呼吸道症状渐明显,考虑合并其他感染。查MP?IgM呈阳性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红霉素抗MP治疗,30 mg/(kg·d)连续静脉滴注,连用2~3周后改用罗红霉素口服,总疗程3~4周。
2 结果
经,23例患儿紫癜消失,尿常规恢复正常,痊愈出院。另有3例皮肤紫癜消失,尿常规出现反复,但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因家庭原因要求出院,于门诊观察。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常见的全身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急性无菌性毛细血管及小动静脉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病变涉及多个系统和脏器,以皮肤、骨关节、胃肠道和肾脏损害常见,其中肾脏受累程度及转归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HSP临床表现多样,除始发症状主要为皮肤紫癜外,常有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病程中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点。HS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可能是某种致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感染常常是HSP的诱发因素,可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此外,药物、食物、花粉等也可引起本病。
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近年来MP感染后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MP感染患儿多以发热、咳嗽起病,也可有不同系统、不同程度的肺外并发症,引起不同器官损害[2]。MP感染引起肺外表现的机制目前认为是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主要为自身免疫[3]。研究证实[4]MP抗原与人体心、肝、脑、肾、平滑肌组织存在共同抗原,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激活补体和免疫细胞发挥强大的免疫效应,产生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大量白细胞侵入病变部位释放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引起组织增生和破坏性病变。此外,MP致病还与病原的直接侵入、毒素产生有关[5]。
本组病例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在发病前均否认特殊食物及用药史,病程中曾应用青霉素,先锋类抗生素,病情仍反复发作,查血清MP?IgM抗体呈阳性后,常规治疗基础上改用足疗程红霉素静脉滴注有效。因此,考虑本组HSP患儿与MP感染有关。
从本组病例可以看出,MP所致肺外并发症可与呼吸道症状同时出现或先于呼吸道症状出现。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在支原体感染流行高峰期间,如临床上一些与感染有关的疾病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特别是合并心、脑、肾、血液等多系统改变时应想到MP感染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血清学检查, MP?IgM是MP感染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即可诊断。及时诊断和治疗MP感染是缩短HSP病程,减少HSP反应和重要脏器损伤的重要措施。
【】
[1]杨锡强,易著文.儿[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09.
[2]Smith R, Eviatar L.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mycoplasma pneunoniae infections: diverse spectrum of diseases[J]. Clin Pediatr, 2000, 39(4):195-201
[3]张竹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临床分析[J].小儿血液,2004,9(2):822-824.
[4]赵淑琴,崔振泽,蔡栩栩,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体液免疫活性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2):728-730.
[5]Komatsu H. Mycoplasma pneumoniae meningo encephalitis and cerebellitis with antiganglio side antibodies[J].Pediatr Neurol, 1998,18(2):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