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医疗欠费成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孙红 陆伟玲 孙权 田东民

【关键词】  ;管理;医疗欠费

  医疗欠费是病人接受医疗服务,即占有医护人员的劳动及消耗医疗物化劳动时,未能及时支付相应费用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1]。当前,医疗欠费已严重影响到医院的建设和,影响到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对在我院住院的欠费病例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欠费资料
      
  2000年1月~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欠费病例共76例次。其中2000年2例次,欠费99565.8元,2002年3例次,欠费32558.9元,2003年4例次,欠费43883.4元,2004年14例次,欠费82857.3元,2005年25例次,欠费475511.0元,2006年28例次,欠费237310.5元。2000年以来,我院住院病人医疗欠费呈逐年上升趋势。

  2 欠费原因及金额分布
   
  我们将欠费原因按贫困、各种关系(例如部队家属、本院非编人员、地方人员等)、医疗纠纷、预谋及其他进行分类,见表1。
  
  表1  欠费原因及金额分布(略)

  3 原因分析
      
  本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我院住院病人医疗欠费形势呈逐年上升趋势,共欠费76例次,所欠金额达97万余元。欠费成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

  3.1 认识上的误区  一方面认为,医院的“福利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这种传统观念不仅没有伴随市场的发展而更新,反将“福利性”和低收费政策加以延伸,把医院等同于救济院,其结果是欠费者心安理得,偿债义务日渐淡薄。另一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医院“公益性的社会福利事业”性质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观尚未全面形成。伦理上的断层现象对医疗欠费的膨胀具有重要影响,表现在:社会舆论用行医济世观点,不考虑政府未给予医院以财政差额预算拨款的方式,补偿低收费与成本之间差额。片面要求医院以“革命的人道主义”原则处理医疗欠费;少数人的投机、占便宜心理与市场法则不符;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学伦理观,对行医该不该赚钱的问题避而不谈,对医疗事故或治愈患者的医疗费用该不该收没有明确规定;更有甚者,钻和伦理的空子,以在医疗机构闹事、挑拨医患关系、制造医患矛盾为“职业”。

  3.2 经济上的制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医疗保健费用支付能力有所增加,但难以支付基本医疗保健费用的贫困人群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医疗保险制度化,在解决一部分医疗保障的同时,医保拨款的滞后性造成相对性医疗欠费,影响了医疗运行的资金周转;医疗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整个社会的医疗保健支付能力相对下降,特别是贫困人群的医疗保健需求与货币支付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3 管理上的漏洞  由于医疗责任事故和医疗技术事故、不良服务态度、超标准收费等行为,造成有费不收或有费难收。同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病人在医疗费用上有先欠后逃的可乘之机。

  3.4 贫困性欠费  自费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疗费用超过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形成的医疗欠费。本组欠费36例次(占47.5%),涉及金额24.3万元(占医疗欠费25.0%)。其特点为:来自低收入人群,病情较重,抱着廉价实惠的愿望而就诊。

  3.5 各种关系性欠费  由于某些原因,允许医院家属、非本院人员、协作单位人员少交或不交住院预交款就入院,疾病痊愈后不结帐就走人。本组欠费20例次(占26.3%),涉及金额22.2万元(占医疗欠费22.8%)。其特点为:医院碍于人情,难以追回欠款。

  3.6 医疗纠纷所致欠费  因责任或技术原因导致医患矛盾或冲突产生的医疗欠费。本组欠费9例次(占11.8%),涉及金额34.3万元(占医疗欠费35.3%)。其主要特点为:突然发生,大多与工作人员的责任有关,影响范围广、涉及金额大、造成额外赔偿,在病人中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3.7 预谋性欠费  指患者或监护人由于经济和道德上的缺损,有目的、有计划地逃费。本组欠费3例次(占3.9%),涉及金额1.3万元(占医疗欠费1.4%)。其特点为:常以假地址、假姓名办理入院手续,病情基本治愈后寻机溜走,或以某种方式骗取同情,或以某种借口赖帐。

  3.8 其他医疗欠费  不能归到以上四类的共8例次(占10.6%),涉及金额15.0万元(占医疗欠费15.5%)。

  4 对策

  4.1 加强医疗业务管理和价格管理[2、3]  完善制度,依法行医,合理收费,责任到人。医生和科室应根据病人的承受能力,适当调整医疗费用,不能受医疗数质量指标的左右。各科室的经济小组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4.2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3]  加强院、科两级专业培训,提高处理突发医疗问题的能力。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主人翁意识,杜绝以服务态度差和医疗事故等为借口的逃费行为,不让患者或偿债义务人有空子可钻,避免医疗纠纷所致医疗欠费的发生。

  4.3 建立预交款制度  按病种设定一定的预交款数额,以保证病人入院急性期的不受影响(急、危重抢救病人例外)。

  4.4 建立欠费预警系统[4]  (1)减少或避免预谋性医疗欠费。及时在经治医生的工作平台显示欠费数额,以便医生和科室及时掌控每个病人的医疗费用情况,及时催交费用,调整治疗方式;提醒高成本科室(如药房)终止发药,必要时让病人门诊付费,既不影响治疗,又减少了欠费。(2)在完善的日日清单制度支持下收费处负责对当前住院病人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已欠费的住院病人,书面提醒尽快补交医疗费。

  4.5 建立欠费公示制度[4]  除一般内容外,还应包括担保人、与担保人的关系,以及经专家鉴定的诊断(具体检查项目)、治疗是否符合病情需要、是否恶意延长住院时间等情况。欠费无法追回的,公布对相关人员的处罚结果。

  4.6 杜绝特权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通过领导、同事担保介绍入院的病人,往往未交或未足额交纳预交款,介绍人要承担一定的欠费责任。经治医生要及时向介绍人和病人报告医疗费的使用情况,介绍人应协助催款。
      
  总之,为避免医疗欠费要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控制,领导带头做严格执行收费制度的榜样,同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甚至等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
    [1] 庞静英.浅谈医疗欠费成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J].管理,2006(12):252

  [2] 陈小萍.医院医疗欠费原因分析及防范[J].护理管理杂志,2004,4(7):18

  [3] 李红岑,王继武.医疗欠费原因及对策浅议[J].医院管理,2006,26(12):14

  [4] 李三群,陶有才.病人医疗欠费原因及对策[J].人民军医,2004,4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