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心理应激源及其应付方式调查
【摘要】 目的 探讨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应付方式问卷对300名高一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源及处理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测评: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是高一学生心理应激的主要来源,87.5%的学生有过失败或不理想的经验,75%的学生反映学习负担重。应付方式问卷测评:高一学生对生活的负性事件应付方式依次为积极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不同出生地学生的心理应激源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男生应付方式自责、合理化因子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0.01),重点中学自责、退避因子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P<0.05)。 结论 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是高一学生心理应激的主要来源,学校要及时的给予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地开展心理健康,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与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 高一学生;心理应激;应付方式
The study of psycho?stressors and coping style in new students of grade on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He Bin
(Luohe Medical High Training School,200062,Hen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new students of grade on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Methods Stressors and coping style were investigated in 300 new students of grade on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with the Adolescent Life Event Sacle(ASLES)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ASLES, the main mental stressors were learning pressure and interparsonal relationship problems, 87.5% of the students had experience of failure or disideal exam and 75% reflected learning burden heavy. According to the CSQ, coping styles of negative events were in order actively solving a problem, seeking help , illusion, withdrawal, rationalization, self?accusation etc.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ntal stressors among students(P>0.05). Self?accus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or very higher in the male students than in the female(P<0.05 or 0.01), scores of self?accusation and withdrawa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tudents of key school than of common school(P<0.05). Conclusion Learning pressure and interparsonal relationship problems are main mental stressors of the students, schools should give diractions and supports of learning and living promptly, develo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cientifically, warrant the direction and actual effect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mplement basic change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dea.
【Keywords】 Students in grade on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mental stress;coping style
研究显示[1],10%~3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为探讨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对其负性日常生活事件(应激源)及其应付方式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漯河市两所重点中学和两所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了30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有效调查率91%。其中男生182名,女生94名;重点中学146名,普通中学130名;城市135名,141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2]测评应激源,该量表有6个维度,分别评估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问题、受惩罚问题、丧失亲人问题、健康适应问题以及其他问题,0~5级评分。采用“应付方式问卷”[2]测评应激方式,该量表有6个因子,即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由调查者向学生讲解调查问卷的填写方法,统一指导语,由学生自填量表。
1.2.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高一学生ASLEC测评结果 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是高一学生心理应激的主要来源,而且这两方面的事件发生频率及强度均较突出。87.5%的学生有过考试失败或不理想的经验,并体验到了一定强度的应激。考试结果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考试及分数似乎仍然占据学习的核心位置,75%的学生反映学习负担重,该事件应激总体水平列第2位。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被人误会/错怪、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及当众丢面子等。ASLEC测评排在前10位的应激源主要来自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丧失、受惩罚等方面,详见表1。
表1 ASLEC测评主要应激源排序(略)
2.2 应付方式问卷测评结果,见表2。
表2 高一学生应付方式问卷测评(略)
表2显示,应付方式问卷测评,高一学生对生活的负性事件应付方式依次为积极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
2.3 不同性别、不同学校高一学生应激源和应激方式的比较 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不同出生地学生的心理应激源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应付方式则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不同学校高一学生应激方式比较(略)
注:不同性别、不同学校间比较*P<0.05,**P<0.01。
表3显示,男生应付方式自责、合理化因子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0.01),重点中学自责、退避因子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P<0.05)。
3 讨论
应激是个体“觉察”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产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它包括机体面临的适应需要及机体内部对这些需要的生理和心理反应(Robert C.Casson,Janes N.Butcher)。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要求,经个体认识评价后心理、生理反应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变化刺激就是应激源(Stressor),它可分为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应激源。研究发现[3]心理应激是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适当的心理应激对于人的正常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若缺乏相应心理应激将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和躯体症状。但心理应激过度时,可导致个体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应付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Coping strategies)。应付方式是个体为缓冲应激源的影响,应付压力或挫折,摆脱心理冲突引起的自身不平衡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认知性适应行为过程。有研究表明[4],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付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率可达43.3%,是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
本研究显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是高一学生心理应激的主要来源:87.5%的学生有过失败或不理想的体验,75%的学生反映学习负担重。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被人误会或错怪”、“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以及“当众丢面子”等。提示,高一学生刚步入新的学习环境、面对管理方式及人际关系的改变和学习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可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学校要及时的给予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地开展心理健康,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与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
本调查还显示,男生应付方式自责、合理化因子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0.01),重点中学自责、退避因子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P<0.05)。提示: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对学生进行应付风格的训练,有目的、有侧重地培养学生面临一定强度应激事件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地进行分析,实现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问题。
总之,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中学教育改革中,应着重强化学校管理者与任课教师的教育与教学理念的更新。同时,大力实施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倡导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学生的应付能力,提高自尊心、减少心理困惑,提升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1)指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应付方法,从根本上消除消极应激源;(2)采用“再评价”的应付方式,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认知态度,变换一个角度去认识生活事件;(3)采用“求助”的应付方式,提供或帮助寻求社会支持;(4)采用“转移”的应对方式,分散对消极应激源的注意力,缓解紧张压力和不良情绪;(5)采用“放松”应付训练,有助于调节学生的植物性神经功能,控制与应激有关的不良心身症状,改善情绪。
【】
[1] 郑德平.生活事件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6):262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7,109~115
[3]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等.青少年应急性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46
[4] 曾文星.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