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疗效评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姚云 常丽 陈君凤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和护理,研究组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4 w。于治疗前后采用自评焦虑量表、自评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 结论 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关键词】  冠心病;焦虑;抑郁;心理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ental interventions on anxious?depressiv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and control group(each n=30) receiving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nursing, the research group combined with mental interventions for 4 week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 scores of both the SAS and SDS lowered more significantly(P<0.01) and the research did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Conclusion  Mental interventions can improve anxiety?depression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Keyword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xiety;depression;mental intervention

  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康复、预后等各环节中起重要作用[1]。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障碍,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为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均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确诊。(3)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焦虑抑郁障碍诊断标准;(4)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酒精、药物依赖等。共入组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 a~78 a,病程1 h~30 a;诊断:心绞痛20例,心肌梗死12例,心力衰竭或/和心律失常8例;文化程度:大学4例,中学15例,小学及以下11例;职业:干部10例,职工15例,农民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7 a~79 a,病程7 h~28 a;文化程度:大学4例,中学17例,小学及以下9例;职业:干部6例,职工18例,农民6例。两组以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一般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凝、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心理干预治疗。

  1.2.2 心理干预  主要内容包括:(1)冠心病知识健康:利用图片、录像、授课等形式进行集体健康心理宣教;(2)个别心理指导:选择性的解释病情,使患者了解冠心病的病因、进展及预后,尤其是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病情的不良影响;(3)放松训练:嘱患者安静舒适地坐或躺在病床上,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呼吸及放松训练,自上而下收缩、放松各组肌肉,最后使全身肌肉松弛,以稳定其情绪、消除杂念、保持心境宁静;(4)争取家属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鼓励家属陪伴、亲友探视;(5)患者现身说教:邀请有经验、恢复较好的患者传授康复经验。心理干预时间:20 min·次-1,5次·w-1,疗程4 w。

  1.2.3 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2]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定分析。

  1.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前后SAS及SDS评分(略)

  注:与研究组比较*P<0.05。
   
  表1显示,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冠状动脉退行性改变不仅非常普遍,而且常常倾向于年轻化,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亦日益突出,心理行为因素与躯体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中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有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症状发生率为69%~70.4%,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2.1%~63.4%[4]。Kwachi等[5]发现,伴有明显焦虑情绪患者发生致命性冠心病事件和猝死的危险增高,且随焦虑程度的增高而增加。因此,及时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并进行心理干预,对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文献】
    [1] 侯永梅.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影响[J].临床康复,2004,8(12):2358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7,235~238

  [3] 贾云,邵璇.住院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9):1716

  [4] 陈银娣,周天信,施慎逊,等.老年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J] 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17

  [5] Kwachi I,Colditz GA,Ascherio A,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phobic anxiety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en[J].Circulation,1994,89(5):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