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法小肠气 钡双重造影对小肠克隆病诊断价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李来友 孙守忠 孙国民

小肠克隆病(Corhns)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小肠节段性炎症,好发于中青年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基本病理变化以反复溃疡伴有纤维化的肉芽肿增生性病变为特点。西方国家发病率较我国高[1]。由于小肠的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小肠克隆病的诊断较为困难,自从插管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开展以来,特别近来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日趋成熟应用,它已成为检查小肠病变的安全可靠的方法[5]。我国的小肠克隆病的检查发现率也逐年提高,作者对本院1995至2005年10年中确诊的58例小肠克隆病进行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8 例,其中男27 例,女31例,年龄15~60岁,平均40岁。

  1.2  检查方法 

  采用Bitbao-Qotte管或国产导管经口插入至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下,用钡剂浓度18%~35%WV作气钡双重对比法造影。

  2  检查结果

  2.1  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
 
  是克隆氏病最多见的一种X线表现,多为环形增厚,少数为不规则增厚,为小肠粘膜充血、水肿、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所致,常引起肠腔狭窄;狭窄段呈环形或不规则形,形成完全梗阻者不常见[4]。


 
  2.2  肠壁溃疡形成     

  肠壁溃疡形成时,为一侧肠壁扩张受限凹陷。切线面见“刺状”凸起,正面见中心小钡斑,周围为肉芽组织隆起而形成透亮环征,为典型早期表现,大的溃疡可有“短线”状和“环状”表现,粘膜纠集表现。
       
  当肠壁溃疡范围较大,伴有增生现象时,可有钡剂通过时的激惹征象发生。在低张状态下正面像会出现“多足虫”征样表现。此征象是长期病变在肠的两侧壁及溃疡旁形成较多的纤维化和“鹅卵石”样肉芽肿性增生所致。而在非低张状态下则表现为憩室样袋状凸出和“鹅卵石”样征[2]。
 
  2.3  肠壁穿孔、窦道、瘘管形成       

  溃疡穿破肠浆膜层形成肠壁窦道、瘘管,可引起局限性脓肿和不全性肠梗阻。这是晚期溃疡侵及粘膜下层和肌层所致。

  3  讨论
      
  克隆病在消化道各段均可发生,但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均有多种检查方法。唯独小肠检查方法少,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克隆病CT诊断的常在杂志上看到[3],但作者认为,插管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方法检查小肠克隆病较优,准确率较高,且方法也较简单,为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
    1 Cinllo LC, Camera L, Accuracy of enteroclysis in Crohns disease of the small bowel: A retrospective study. Eur Radiol, 2000, 10(12): 1894~1898.

  2 刘伟. 小肠Crohrns 病双对比影像表现的多样性. 安徽医药,2003,7(2): 115~117.

  3 毛新波. 克隆氏病的CT表现. 上海医学影像,2005,14(3):204.

  4 刘赓年, 谢敬霞,主编.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学.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27.

  5 樊民义. 插管法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2,3(3):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