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理论在低学历骨折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其中男89例,女31例,年龄18~95岁(平均41.7岁)。文化程度:文盲13例,小学45例,初中62例。职业:外来打工69例,务农35例,家务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姓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健康教育方法同对照组,同时在与病人交流全过程中贯穿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件新事物,首先要人员培训,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赏识教育理论、护患沟通方法和赏识技巧,进行小品模拟训练(由一名护士扮演病人,模仿病人表情、语言、动作,另一名护士与之交流,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和赏识教育),此训练要求护士进行角色换位思考,人人参与,每人轮流扮演病人和护士角色。然后,真诚、适时适度、因人而异地向病人实施赏识教育,教育中及时肯定病人的参与态度,努力发现病人的微小进步,充分调动病人学习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病人恢复健康的自我意识。
1.3 效果评价方法
(1)两组病人住院时配合程度,按主动配合(对治疗护理、功能锻炼要求无抵触,能主动执行)、基本配合(对部分治疗护理、功能锻炼要求有抵触,经劝说后能主动执行)、勉强配合(对部分治疗护理、功能锻炼要求有抵触,经劝说后被动执行)3级标准评定。(2)病人出院前发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百分制评分,内容包括骨科护理常识、饮食、药物知识、术前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石膏护理、功能锻练、并发症预防知识、出院复查时间等。满意度调查采用浙江省卫生厅制定的满意度问卷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病人住院期间配合程度比较,χ2=44.64,P<0.01 见表1;掌握健康知识与满意度比较,见表2。表1 两组病人住院期间配合治疗程度比较 (略)表2 两组病人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程度与满意度比较(略)
3 讨论
低学历骨折病人大多来自社会底层,他们收入少,家庭负担重,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和卫生习惯,文化素养不高,自卑感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对生活质量要求一般,对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他们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有的病人表现出不愿接受或不能理解。有研究显示,高学历者对自我护理、自我心理调节、功能锻练等方面内容需求人数比例较高[2]。在人际交往中,恰如其分的赞美对方,能营造一种热情友好的气氛,使彼此的心情更加愉悦舒畅,这是人类真正认识自己存在价值的一种需要[3]。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发现和学生优点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式,将其运用到与低学历骨折病人的交流和健康教育过程中,使病人感受到被尊重、关怀、理解和信任,能有效激发病人的学习动机,提高病人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达到95.52%,融洽护患关系,减少护患间的矛盾和纠纷,增强了病人的自信心。生理论认为:当机体受到愉快因子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此时脑血流增加、代谢增加、神经细胞活性增高,对提高记忆有益[4]。因此,对低学历骨折病人进行赏识教育,还能提高病人的理解能力,增强其记忆力。
作者通过对120例低学历骨折病人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结合应用赏识理论,有效激发了病人的学习动机,提高了病人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病人满意度明显上升。对健康教育者来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
1 周弘编.赏识教育二百问.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1~362.
2 麦瑶,潘丽华.不同学历骨科病人追踪性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护理学杂志,2004,19(6):56~57.
3 周春彦,鞠林,盛恩泽.如何赞美别人.北京:物资出版社,1999.1~13.
4 朱思明编.生理学.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