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25例误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琳琳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胰腺癌

  胰腺癌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困难,效果也不理想,病死率高。现将本院1994至2005年收治的胰腺癌误诊25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早期诊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8~74岁,平均59.3岁。病史14d~3年。

  1.2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13例,黄疸8例,腹胀不适2例,多饮、多食、多尿1例、腰背痛1例。误诊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4例;慢性胃炎8例;糖尿病、椎间盘突出症、冠心病各1例。均经B超、CT检查确诊或手术病理证实。

  2  讨论

  2.1  误诊类型分析 

  (1)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癌压迫胆总管或侵犯胆总管时,可引起梗阻性黄疸而易误诊为胆囊炎,若合并有胆石症,则更易误诊,而忽视对胰腺的进一步检查。(2)慢性胃炎: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时可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癌肿压迫胰管致胰管梗阻、扩张引起上腹部疼痛,易误诊为慢性胃炎。(3)糖尿病:癌肿可破坏胰岛,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产生糖尿病症状而易误诊为糖尿病。(4)椎间盘突出症:胰腺位置较深,癌肿易浸润腹膜后神经丛,表现为腰背疼病,易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5)冠心病:上腹部疼痛性质较模糊,病史询问不够清楚而误诊为冠心病。

  2.2  误诊原因分析 

  胰腺解剖位置深在,又缺乏比较准确的检查方法。胰腺和肝胆的关系密切,很多肝、胆和胰腺疾病症状相似。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一些非特异的消化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症状、体征,所以鉴别诊断也比较复杂,而临床医师对胰腺癌缺乏足够的认识,诊断思路狭窄、片面,易致误诊。其次,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其癌肿较小时,B超检查很容易漏诊。

  2.3  防范措施 

  (1)提高警惕性: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胰腺癌的警惕性,在诊断疾病时要注意鉴别诊断,不能先入为主,要在考虑常见病的基础上,将胰腺癌列入鉴别诊断内。尤其对以下临床表现要加以重视和鉴别:①不规则的上腹痛或腰背痛,有进行性加重趋势;②不能解释的糖尿病;③持续的上腹部不适,性质含糊,范围较大,进食后加重;④腹痛、腹胀伴黄疸患者。(2)对可疑患者追踪随访检查:对可疑患者追踪随访,定期检查十分必要。B超、CT是检查胰腺癌的可靠方法,能准确判断肿块的部位及范围,为术前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1]。CT扫描是目前胰腺癌诊断分期的首选检查方法[2]。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对于有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检查,可获取细胞学或活检标本,还可置入胆道支架缓解胆道梗阻。CT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或粗针活检可获得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对不明原因的腹痛、黄疸以及短期的明显消瘦、腰背痛患者及早行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可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3]。同时,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可提高胰腺癌的确诊。CA19-9对胰腺癌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相对特异性。CA19-9、CA125和CEA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53.3%,准确性为62.9%,联合检测对胰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有利于高危人群的筛选[4]。

    综上所述,只有早期重视,对可疑患者多方面反复检查,综合分析判断,才有可能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减少误诊,从而提高其生存率。

【】
    1 王燕. 胰腺癌的诊断新进展.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12(1):27~32.

  2 陈爱芳. 胰腺癌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原因. 海南医学,2005,12(2):92,174.

  3 陆振一,张同成,孙炜. 20例不典型胰腺癌诊断分析. 医师杂志,2005,3:83.

  4 董志清.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评估. 广州医药,2000,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