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与病情活动相关性的研究
【关键词】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是儿童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征,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也是造成小儿致残和失明的首要原因[1]。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数(WBC)已被认为与本病活动性有一定的关系,近年研究发现血小板也参与了人体内的炎症和免疫反应[2]。本研究对JRA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计数(PLT)、比容(PCT)、平均体积(MPV)、分布宽度(PDW)进行观察,并与ESR、CRP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2月至2006年7月住院JRA患儿32例,JRA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参照国际风湿病学联盟(ILAR)标准[1],并除外感染、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风湿性疾病。男18例,女14例,年龄3.5~17岁(平均8.1岁);病程0.5~5.5年(平均19个月);全身型10例,多关节型13例,少关节型9例(其中持续型5例,扩展型4例);类风湿因子阳性10例,阴性22例。发热12例,以弛张型高热为主(10例),体温36.5℃~41℃;皮疹13例,以一过性为主(10例),呈典型的热升疹出、热退疹隐表现;32例均有关节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压痛、皮温升高、活动障碍,其中X线显示骨质破坏3例;虹膜睫状体炎1例;心脏受累3例,肝功能异常提示肝脏受累1例。按病情分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有明显的关节症状、发热、皮疹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如ESR、CRP)异常,缓解期则为上述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对急性期患儿采用双氯芬酸钠片剂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和柳氮磺胺吡啶片或甲氨蝶呤片口服,对于病情较重如全身型、眼累及者或上述治疗效果差者加用小剂量激素短期治疗。对缓解期患儿治疗,15例单用白芍总苷胶囊,10例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甲氨碟呤片,7例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柳氮横胺吡啶片。定期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和心电图等复查,并注意副作用的观察。
1.2 研究方法 早上8点空腹抽静脉血查血小板参数和疾病活动性指标ESR、CRP,进行相关性研究。血小板检测采用雅培公司的CELL-DYN1700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器;ESR采用魏氏法,CRP采用比浊法。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 20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血小板参数与JRA病情活动关系采用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急性期与缓解期血小板及ESR、CRP的变化 急性期PLT、MPV较缓解期明显升高(P均<0.01),而PCT、PDW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期与缓解期PLT、MPV、ESR和CRP 4种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详见表1。
表1 急性期与缓解期各项指标比较(略)
2.2 血小板参数与ESR、CRP相关性 见表2。
表2 JRA患儿血小板参数与ESR及CRP之间的相关关系(略)
3 讨论
JRA又称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这里所指“幼儿”已失去生后第2和第3年的“幼儿”实际数字意义,是18岁以下慢性关节炎的统称[1]。近年有研究证实:血小板参数在评定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情中有意义,活动期RA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缓解期,且与RA活动性的实验室指标ESR、CRP呈正相关[3,4],而血小板参数在JRA病情中的作用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JRA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比较,PLT增高(P<0.01)、MPV增大(P<0.01),且与ESR、CRP呈正相关。急性期JRA患儿的PLT高与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致炎细胞因子IL-1、IL-3、IL-6等有关。致炎细胞因子IL-1、IL-3、IL-6等是一类在体内外都对巨核细胞系统的增殖和成熟、促进血小板增殖有明显作用的因子[5],肿瘤坏死因子可抑制r-干扰素的介导反应,从而有效的对抗了r-干扰素对巨核细胞系统的抑制作用,间接起到增加血小板的作用。MPV增大作为一种应激性血小板,由于巨核细胞变化而应激出现增多,随之MPV发现变化,是反映巨核细胞增生和血小板生成及功能的参数,又表示了循环中血小板的年龄。MPV在一定程度上与血小板的超微结构、酶活性及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MPV较大的血小板比MPV较小者致密体多,是更年轻的血小板,能产生更多的IL-8,暴露更多的纤维蛋白结合位点,活性增高,在促进血栓形成中有更大作用[6~8]。本组患儿在疾病急性期PLT增高,MPV增大,可能与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有关。
因此,作者认为可以把PLT、MPV与ESR、CRP一起作为JRA患儿疾病的活动性指标,同时也为JRA患者的效果的观察提供了一项有效的监测指标。PCT在急性期与缓解期水平在二组间无明显差异,但与ESR、CRP相关分析中显示有正相关关系,PCT是否也有临床意义需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
【】
1 诸福棠编. 实用儿.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67~672.
2 Mannel DN, Grau GE. Role of plate let adhesion in hom eostasis and in m unorathology. Molpathol,1997,50(4):175~185.
3 陈静.血小板参数在评定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中的作用.四川医学,2004,25(1):99~100.
4 姚茹冰.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活动相关性的研究. 微循环,2005,9(2):117~118.
5 曹华,葛忠良.巨核细胞生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生理科学进展,1996,27(1):74.
6 王永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分析.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1,2(7):655.
7 Breimo ES, Osterud B.Studies of biological functions in blood cells from individuals with large platelets.Platelets,2003,14(7~8): 413~419.
8 彭黎明,梁超.血脂对血小板体积影响研究. 血栓与止血学,2006,12(6):272~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