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劳损17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关键词】 腹直肌劳损
腹直肌劳损(rectus abdominis strain)是一种临床上并不少见的引起腹痛的疾病,如能 正确认识,本病诊断容易,简单。但正因为认识不足,此病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腹腔脏器疾病,导致患者长期治疗无效,增加患者就诊次数,加重患者负担。作者将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间收治的17例误诊患者,结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中,男15例,女2例;年龄21~64岁;病程2个月~1.5年。患者多从事体力劳动,其中搬运工3例,农民7例,建筑工4例,另外3例为自由职业者。本组患者中2例能回忆起明确外伤史,其余患者均无。
1.2 诊断
本组患者均以慢性腹痛为主诉就诊,其中腹痛性质为酸胀痛或钝痛,部位按腹部九区分法,位于右季肋部1例,上腹部10例,下腹部4例,中腹部1例,上中下腹部均累及1例;腹痛为轻中度,能忍受,多在餐后、活动或变换体位时明显,无放射痛。体检腹痛位于腹直肌分布区域的局部或弥漫性压痛,在确定压痛部位后,要求患者作仰卧起坐动作,紧缩腹直肌,此时患者腹痛不缓解甚至加重为腹直肌紧张试验阳性,据此可诊断为腹直肌劳损。
1.3 误诊原因
根据腹痛部位,本组17例患者确诊前多行胃镜,肝胆、泌尿系、阑尾B超及血、尿、粪常规等检查,有5例接受上腹部CT检查,1例接受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其中误诊为慢性胃炎14例,胆囊结石1例,慢性阑尾炎1例,功能性腹痛1例。这些患者长期接受相应药物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其中1例误诊慢性阑尾炎患者还接受阑尾摘除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反而加重。
1.4 治疗结果
对腹直肌紧张试验阳性患者,如腹痛点局限,压痛点仅数点,予地塞米松针10mg加盐酸利多卡因针2ml稀释至10ml,行痛点局部注射,每点2~3ml,患者腹痛常半小时左右缓解,部分行局部封闭后疼痛缓解不彻底的患者,再给予黛芬或塞来西布口服至症状缓解。对腹痛弥漫患者,给予口服黛芬1粒,2次/d或西乐葆1粒,2次/d,患者腹痛一般第2天缓解,3~6d完全消失。
2 讨论
腹直肌劳损临床上并不少见,它是由于腹直肌或其腱鞘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所致。过去有腹直肌纤维组织炎的记载,认为绝大多数发生在右侧腹直肌上段,可能是右手劳动所致的局部损伤,受凉及劳累可为发作诱因。主要发病人群是运动员、体力劳动者或妊娠后女性及局部外伤史者。如本组患者,14例从事体力劳动,3例自由职业者中,2例有局部外伤史,1例妊娠分娩后。尽管本病常见,但误诊率相当高。作者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所得6篇文章,一共215例患者,其中207例误诊,误诊率高达96.2%[1~6],本组17例患者在确诊前100%误诊,均误诊为腹腔内疾病。
事实上,本病诊断简单,多数资料提及仅需腹直肌紧张试验阳性,即可诊断本病。作者认为,腹直肌紧张试验仅是区分腹壁疼痛与腹腔脏器疼痛的方法,因为腹腔脏器疾病所致压痛在收缩腹直肌后,紧缩的腹直肌即将手指与腹腔内脏器分开,此时压痛消失。所以腹直肌紧张试验阳性,提示腹壁疾病,包括腹壁挫伤、脓肿及腹壁皮肤带状疱疹,但因为以上疾病通过肉眼常能明确区分,所以结合腹壁视诊及腹直肌紧张试验就能诊断此病。在作腹直肌紧张试验时应注意,当寻找到压痛点后,手指不应离开压痛点,以免收缩腹直肌后,因部位改变而错认为患者腹直肌紧张试验阴性,导致漏诊。此外,报道B超及MRI等检查也有助此病的诊断,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7]。本病一旦获诊,其简单,费用低,患者数天内即可治愈。
对于此病的误诊原因,赵国亭等[8]对此做过细致的分析,认为误诊的原因与病史采集及体检不够细致,过分迷信辅助检查,过分强调腹痛的内脏因素以及对本病缺乏了解等原因有关。作者认为,本病误诊最主要的原因是接诊医生对此病缺乏了解所致。其原因可能如下:(1)教材对此病重视不够,作者查阅“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诊断学》第4~6版,其中腹痛症状一节中对腹痛的病因列举中并无此病,尤其是描述腹壁疾病的段落中也未提及。作者查阅《实用内》消化内科部分症状诊断章节中,也未提及此病,造成医生,尤其是消化内科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2)医生接诊腹痛患者,不要直接考虑腹腔脏器疾病,而应首先通过体检区分腹痛到底是腹壁疾病还是腹腔脏器疾病所致。
【文献】
1 滕钢.自发性腹直肌损伤附50例分析.黑龙江医学,1995,(7):21~22.
2 卢昌元.27例腹直肌纤维组织炎误诊临床分析.安徽医学,1994,15(1):60.
3 何宇.30例自发性腹直肌损伤误诊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1998,13(4):79.
4 王国清,戴英庆.31例腹直肌纤维组织炎误诊原因分析.综合临床,2000,16(7):559.
5 韩木村.右下腹直肌纤维组织炎误诊阑尾炎8例分析.中国医学,1996,24(3):22~23.
6 郭锦明.自发性腹直肌损伤69例诊治分析.临床医学,1996,16(5):24.
7 David C, Kaline A, Malika J,et al. Sonography and MRI of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strain in elite tennis players. Am J Roentgenol,2006, 187: 1457.
8 赵国亭,秦广凤.腹直肌纤维组织炎50例误诊原因分析.实用医学杂志,1986,6(3):29.